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8889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小 学 德 育 实 效 性 的 研 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x 年 8 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摘要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为目的。针对过去“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

2、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育人氛围;拓宽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之,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特色和规律,挖掘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2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面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特别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问题之一:内容远离现实 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活泼、现实、具有道德意蕴的。但我们现在的德育内容,却被抽去了生活的根基,变成了缺乏道德情感的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从

4、自身的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 问题之二:教育方法陈旧普通的品德教育限于班队会、思品课、夕会活动等途径,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对于童心未泯的小学生来说,没有比不活动更让他们可憎的事了。 问题之三:知与行脱节小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知行脱节。他们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我行我素,根本不管什么道德不道德。这一方面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践行为而使得道德知识仅仅是知识而已。 问题之四:评价手段单一3小学品德教育较普遍地存在评价项目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缺

5、陷。只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没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二)课题研究意义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我们的德育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实效性不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表明了新形势下学校必须思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更是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考虑和研究如何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实施德育的进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重视“育人

6、为本”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有许多势力正通过五花八门的手段与我们争夺少年儿童的思想阵地,儿童言行不一,思想浮躁,缺乏爱心等现象的出现即是证明,所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三)课题研究假设开展学校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能使学校德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巨大的突破,能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从知行统一上来真正认识和践行德育内容和要求。使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让德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长期化,过程化、生活化、大众化,真正收到实效。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

7、)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41、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理论。从品德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又成为品性或德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四个特点:建构性。学生的品德是自己建构的,道德灌输是无效的。情感性。情感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品德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情境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培养品德要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完成。发展性。即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学生品德发展有不同的特点。2、 “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这是目前德育理论中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历史和德育实践发展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出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的道德

8、教育出发点是现实的、总体的、具体的人,而不是西方人本主义所宣扬的无阶级的、抽象的人。 “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是把教育对象置身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加以考查。在现实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对象不是传统课堂上机械记诵道德知识的“认知人” ,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性、有选择权、有生命活力的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它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道德判断,并为自己的价值选择承担后果;力图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提供全面、客观的道德信息,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张将人性关怀融入整个教育过程,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各种社

9、会价值的分析、比较、鉴别、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选择个人所应该有或改变的价值取向以及应遵从或拒斥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明确德育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5培养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人,这个人不但自己有德性,而且能够建构道德。要培养这样的主体,在德育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注重学生的需要;注重道德的内化;注重品德形成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主体道德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建立学校的大德育运行机制,其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四大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个体社会化过程;途径上

10、:力求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教育网络;目标上:通过教育合力实现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2、主体性原则: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过程。因此,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构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3、实践性原则。本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路线,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借以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德育工作方案,以带动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4、发展性原则。通过探索多样化的德育工作途径,寻求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感悟德育要求,增强自律意识,获得身心发展的同时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改变德育工

11、作实效性长期处于低迷的状况。5、示范性原则。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德育过程中差异性大于智育中的差异性,更应因材施教,不能用集体德育代替个体德育,6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导师”,帮助他们确立成长目标并做好成长记录。三、课题研究程序(一)课题概念的界定1、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健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2

12、、德育实效性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二)研究目标1、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2、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3、,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3、通过研究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74、教育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成长。(三)研究内容1、从提高认识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从领导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只有人人重视,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整体效应。(1)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校长的领导下,党、政、团、队、班主任共同组建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实行分级包干责任制,做到目标、计划、方法、评价四落实。

14、(2)目标合一的原则。把德育纳入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把德育和教学工作一起列为校长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使德育和教学工作真正融为一体。(3)全方位的原则。坚持“大德育”的教育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网络。一是由政教处班主任组成一个教育管理网络;二是由教导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育人网络;三是由总务处职员组成一个服务育人网络;四是由少先队中队组成一个活动育人网络;五是由大队委干部中队干部组成一个自主教育网络。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使校园文化具备与德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感召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责任文化。3、从规划德育内容入手,建立教育系列。(1)规划教育内容。坚持

15、以“五爱”内容为中心,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德育内容具体规划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8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2)构建教育序列。按照教育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课外阅读、兴趣活动、环境熏陶、榜样激励”等渠道,将内容分解到学年、月份、周次和学科,使教育内容具体化、序列化。(3)开展主题教育。本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月份主题、周次主题、主题班队会”三个主题活动。4、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拓宽德育途径。(1)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方法转变。(2)

16、强化课堂渗透,促进德育与各学科有机结合。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找准结合点,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把课堂上的思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动之中。(3)坚持德育人格化,实现教育活动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地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传统性教育活动、阵地性教育活动、实践性教育活动、开放式教育活动,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4)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三种制度家校信息通报制度、家校联系卡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做到要求统一、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相互配合。4、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小学生日

17、常行为规范 、 小学生守则具体化,便于学习,便于操作。一是开展学规范、学守则知识竞赛,坚持明理到位;二是严格执行规范、守则,坚持行为训练到位;三是指导规范、守则,坚持矫正到位;四是教师率先垂范,坚持示范到位,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95、从爱生入手,构建情感性德育新模式。坚持从情感入手,着眼于建立一种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学校教育新模式,充分运用情绪、情感的感染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和动力性功能,促进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1)广泛开展爱心教育活动。坚持用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情去感化一切学生,唤醒其自觉力量,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2)

18、开展师表形象设计活动。重塑新型师生关系,用理智的爱、健康的爱、严格的爱去产生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关爱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品质,用自尊、自爱约束自己的行为。(四)研究对象:全体学生(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 2、观察法: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以对学生的关爱去打动学生的心,以情动人,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社区沟通。通过沟通使学生达到相互理解,愿意接受老师、家长或别人的正确教育。 3、行动研究法:研究实践再研究再

19、实践,及时发现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有效地提出解决办法,实现行动、反思、再行动的研究过程。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别学生或个别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 10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六)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完成四方面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家庭、社区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构建德育

20、研究网络。 、确定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5、开题,研究开始。(二)实践研究阶段,完成六方面工作:、加强课题研究意义的宣传,争取得到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2、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这三道防线:一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第一道防线;二是学校内的各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形成整体,有机配合,形成第二道防线;三是开拓新载体、寻找新途径、创造新方法,形成第三道防线。3、组织社会调查, “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交通安全宣传、讲科学破迷信宣传、学知识反赌博宣传等活动。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自律、自理、自立、自学、自强”的一代新人。5、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