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届 别 2014 届 题 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牛泽 学 号 201002410215 指导教师 林娣 教 务 处 制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
2、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Comment d1: 目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 .(4)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5)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5)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6)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7)1、外部原因 .(7-9)2、内部原因 .(9)六、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 .(10)七、结语 .(11)Comment d2: Commen
3、t d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牛泽云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国贸班摘 要:针对我国不良资产数目庞大,但一直无法得到较好的处理。本文通过对不良资产从宏观乃至微观的原因和危害的寻找,着重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问题的相关探讨,借鉴世界各大商业银行的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关好的范例。总结出相对全面、合理、实际执行性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不良资产;成因 ;处理对策;风险防控;体制改革前 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认为,下一次经济危机可能源于银行业。其中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巨额的不良资产,它不仅影响这银行体系的稳定,同时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
4、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到严重的威胁。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指银行不能按时(按照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银行破产清算或照事先约定的期限)、足额(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进地行资产重组。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部分贷款。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银行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资产。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资产。
5、我国曾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 、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的总和。自1998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如下: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零。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
6、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五。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间。5.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
7、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2012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为 12594 亿元,较 2011 年一季度的亿元增加 2621 亿元,拨备覆盖率为 287.4%。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5.7%,而 2011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为 41.3%。一季度商业银行存贷比为 64.5%,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 3%。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 3
8、260 亿元,资产利润率 1.4%,资本利润率 22.3%,净息差 2.8%,非利息收入占比 20.6%,成本收入比 29.5%。 (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第二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余额略微上升了 182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0.9%,则与一季度末持平。其中,次级类贷款上升了 159 亿元,可疑类贷款上升了 25 亿元,而损失类贷款则减少了 2 亿元。在银行类别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保持不良率不变,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率都上升了 0.1%,分别为 0.7%、1.6%和 0.6%。而从最先披露年报的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看,不良贷款额和不良
9、率均出现了明显上升。浦发银行公布的年报显Comment d4: Comment d5: 示,2012 年中期公司不良贷款余额 76.88 亿元 ,较期初增加 18.61 亿元,不良贷款增加幅度为 31.94%,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 0.44%上升至 0.53%。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与上年末相比降低了 0.07%,但逾期贷款增加较多。报告期末,华夏银行逾期贷款余额 58.58亿元,比年初增加 13.7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 0.87%,比年初上升 0.14个百分点。华夏银行认为,这是受临时性逾期贷款增加,以及宏观经济下行部分借款人还款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影响。 (经济观察网)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
10、截至 2013年 9月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636亿元,尽管比不良贷款最低的 2011年 9月末增加了约 40%,但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为 0.97%,仅比 2011年 9月末(0.9%)小幅上升。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大趋势保持“双降” 。这是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采取措施的结果,政府的干预和主导性很强。不良贷款率的大幅下降,说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确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使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银行利润冲销;第二,直接剥离:第三,新增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较大,由银
11、行利润完全直接冲销的可能性较小。2003 年,高盛研究报告就指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实际的不良资产率应在 40%左右,如果只依靠银行用其利润消化不良资产,那么十年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仍有 15%(假定名义资产每年增长 8%,新贷款不良资产率为 10%)。而新增贷款并不必然会减少不良贷款,只会在短时期内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同样面临着当期新增贷款成为未来不良贷款的风险。因此,不良贷款存在“名降实增”的情况,银行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沈悠,2011) 1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1数额巨大,比重相对较高。中国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了不良资产数千亿元
12、,仍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进行处理。因此,不良资产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依然很高。我国在加入 WTO时承诺2006年底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央行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每年要下降 2至 3个百分点,到 2005年降到 15以下的监管目标。导致,各个银行为稀释不良资产率,增加了大量超额的贷款,其中房地产类又占相当大的比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高、比重大、增长快。2产生原因错综复杂。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的原因,少部分是国家体制、政策、法律变化等方面的原因。3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国有控股的银行具有公有制性质,银企关系相对模糊。使得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最终
13、利益人都是国家即全体国民,这就说明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4类型特殊。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是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4、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辛宇,2011) 2不良资产,降低了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导致重组上市之路更加困难,随外资银行涌入,股份制银行扩张迅猛,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在生存空间上受到威胁,致使不良资产引爆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1.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制约,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良资产导致资金的大量沉淀,社
14、会资源配置效益无法正常发挥,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许多贷款不能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的到期存款从而可能引发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2.导致企业不良经营风气的助长,破坏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不良资产增加,在被动接受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贷款损失的同时,又放纵了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不良风气,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体制。3.银行改革持续推进收到阻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收到威胁。银行对于贷款的谨慎,严重限制了银行的放款能力,加上银行业务全面开放,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又背负着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必然会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4.银行资金周转收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
15、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5.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虽然抵押物也可以变现,但资金损失的存在是必Comment d6: Comment d7: 然的,使得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在较多贷款利息无法收回的情况下,银行也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其次,根据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近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逐渐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管理问题的反映。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
16、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使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泡沫” ,期货和股票市场的狂热吸引了众多的投机者, “泡沫经济”的发展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国家货币、经济政策一旦进行调整,投机者、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使得银行很多贷款无法收回。另外很多国企是长期负债经营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经营,很多国企在转轨时期经济理念未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加剧了资金亏损,甚至导致破产,从而加剧了银行不良资产所带来沉重负担。 (王文静,2013) 32.金融监管不力。监管体制缺陷、经验不足,中国人民银行长时间侧
17、重于金融机构发展和市场培育,而在金融监管方面力度不够。成银监会也存在只注重合规性的监管,不注重风险监管的倾向。 3.法律制度不健全,运用法律手段追索贷款的效率不高。法律不健全, “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使得已有的法律规定无法具体实施;银企间大量业务活动是依政策办事,而政策与法律相矛盾,为不良资产的形成埋下伏笔。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司法机构执法力度不够,这就加重了债务人员讨债的侥幸心理,使得银行在收债的时候造成债务较难以收回。4.政府行政干预较大,政策性贷款引起损失。政府为一级市场主体,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和获得经济利益。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有肩负调控宏观经济的任务,势必会干预银行具体经营行为,
18、有形成不良资产的风险。同时,银行不良资产主要为国企的贷款,普遍陷入“无过则为功”的境地,要么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导致企业无力偿还贷款;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干预,对部分国有企业发放带有隐性财政补贴的贷款,而这些贷款大部分变成企业的资本金或被企业简单再生产长期占用,无法按时归还,形成大量不良资产。政策性的贷款主要是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来进行承担的,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贷款这个项目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制定的,主要是因为结果是指令性计划管理弊端引起的投资决策失误,从而使得银行出现不良贷款。 (张雪丽,2010) 45.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外部信息来评价借款人的品质、财务状况和担保,以决
19、定是否发放贷款。但借款企业往往会有利用虚假财务信息骗取银行信用的动机,且由于银行同业之间对同一借款人的交易信息难以共享,借款人利用这种信息沟通不畅,在多家银行获得远远超过其自身承债能力的授信。贷款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用途及贷款项目运营情况无法加以很好的考察和监督,加上借款人违约的相关惩罚法律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大,借款企业常发生到期贷款而逾期不还,银行又产生新的不良资产。6.担保环节疏漏较多,制约措施不力。一些业务往来较多的企业之间自发的形成了相应的担保环链,当一方需要贷款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出来为其做担保,这样一个恶性的循环,造成了实际的担保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
20、作用,造成担保环节漏洞较多,此外,也由于制约措施不力,没有得到实质的运用,从而造成不良贷款的产生。 7.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往往为了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往往出现保护本地企业,排挤未来企业的情况,这就无形中增大了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风险。8.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 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里展开激烈竞争,进而采取降低利润、延长 贷款期限等方式,最终导致获取零利润。导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贷关系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使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率随之提高,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敌对关系使得在贷款方面获得的利润日趋降低,削弱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9.社会信用体系脆弱,金融信用缺失。金融信用本质上是企业信用和
21、个人信用的整合。但长期以来企业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是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许多人对金融信用缺乏认识,信用关念淡薄,造成银行经济损失。(二)内部原因 1.贷款管理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资金与规模脱节,管理体制中缺乏一套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短期贷款的长期化,增加了银行贷款回收的风险。 “重贷轻管”现象非常普遍,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市场,及时发现贷款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 “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存在无效抵押和担保的状况。贷款期限较长中有部分贷款档案资料严重短缺
22、,有些逾期贷款已经丧失诉讼时效,给后来的追收造成很大困难。 (黄备临,2013) 52.审贷分离不彻底。贷款的发放部门与评审部门在分工上是各有侧重的,既互相协作,又相互制约。贷款发放部门主要是拓展客户并对项目进行初评;审查部门则对贷款进行后续评审决策。但长期以来,银行审贷合一,缺乏必要的内部制约机制。在审贷合一的情况下,政府指令授信使得执行畅通无阻,人情贷款,工作失误与偏差屡见不鲜,极易造成银行不良贷款。 3.信贷员工总体业务能力不高,个别员工的法制观念很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安全运营。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上缺乏严格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完善的
23、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意识低,管理不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不结实,道德风险不断加大。4.经营效率低下,未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存在不合理的治理结构构成者治理结构没有发挥作用、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相关操作上没有完全遵循谨慎原则,银行不良贷款的信息透明度不够,难以形成依靠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运行质量的舆论压力。缺乏真正的经营自主权,在贷款上不能自主,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下造成大量贷款死滞。 5.国有银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人往往是风险厌恶型,银行经理是风险中立者,在这种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