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9963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 19 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 )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

2、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 宇宙精神” 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 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尼采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

3、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艺术形象的特点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

4、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 模仿”或“ 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艺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三、审美性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

5、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研究艺术起源的主要途径 一、是借助考古学。 。 二、是借助文化人类学。 三、是借助于儿童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6、” 。 合理:1、肯定了自然和社会人生是艺术产生的客观基础,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看到了摹仿在原始艺术产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合理:1、原始艺术并非都是摹仿;2、摹仿背后还有更深层原因,不是为摹仿而摹仿;3、把摹仿归于人的本能和天性,而不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不能正确解释艺术的起源。(二)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物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称为“ 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合理:1、肯定了艺术活动是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2、看到了艺术与“游戏” 的相似性,揭示了艺术的精神特性和娱乐功能。不足

7、: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把游戏看作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不能解释艺术产生的真正根源。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创造的艺术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 什么动物的游戏活动没有发展为艺术?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三) 、艺术起源于“表现” 代表人物 苏珊朗格(美)托尔斯泰(俄) 、克罗齐(意大利)科林伍德(英)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四) 、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

8、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还有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五) 、艺术起源于“劳动” 波兰艺术家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第二,劳动的需要推动了原始艺术的产生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来源于劳动。第四,原始人的其他生存活动对艺术起源产生了推动作用。 二 、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一) 、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

9、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二) 、希尔恩的综合研究方法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现象,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智力开启功能、心理平衡功能、交际功能、劝导功能等。 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主要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一、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

10、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 。二、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 、以情感人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2) 、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 、寓教于乐 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三) 、审美娱乐作用 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

11、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审美娱乐功能的表现1、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2、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例“高峰体验” 3、寓教于乐第二节 艺 术 教 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美育与艺术教育柏拉图: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里正式提出。 美育的概念:席勒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他不限于仅仅从

12、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 ,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 更是大力倡导美育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1、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2、艺术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3、艺术美对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从狭义上讲, “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

13、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2、从广义上讲,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文化人类学确立于 1922 年,马林诺夫斯基、拉布朗是开创者。 艺术文化学是其分支。是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一、文化与艺术什么是文化? “所谓文化或文

14、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泰勒(英):原始文化 。文化系统: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2、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一、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哲学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要对

15、作为人类感性认识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 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2.艺术对哲学的影响(1)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2)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一、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1.宗教与艺术的密切联系(1) 、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共同之处 。(2) 、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艺的利用 。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1)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

16、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2)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3.艺术对宗教的影响(1)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2)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3)艺术影响宗教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4.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从根本上讲,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

17、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 二、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所谓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1、宗教艺术中,建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绘画在宗教艺术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雕塑在宗教艺术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在宗教艺术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特有的石窟艺术,它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艺术珍品。5、音乐、戏曲等也有相当的地位 6、宗教文学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一、道德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道

18、德的联系 道德影响艺术:首先,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其次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影响道德 一是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二是表现在对于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艺术与道德的区别二、艺术中的道德内容1、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如文学、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受道德的影响更加明显 2、非再现艺术种类如建筑、音乐、书法、实用工艺等也有道德因素的渗入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1)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

19、;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2) 、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3) 、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4) 、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5) 、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

20、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艺术创作第十章 艺术创作 艺术思潮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一、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 (一) 、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二) 、艺术家的特点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

21、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一) 、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

22、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和体验,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已故著名电影演员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1、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2、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

23、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一般来讲,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是艺术创作的补充。(二) 、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的,艺术创作受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艺术作品既是对生活的再现,又是表现。1、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2、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3、社会生活推动艺术家提高创作技巧。第二节

24、 艺术创作过程 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 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活动。(一) 、定义: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二) 、意义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2、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二、艺术构思活动(一) 、定义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

25、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二) 、构思过程中的重要审美因素1、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 “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三、艺术传达活动(一) 、定义: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二) 、艺术技巧和手法在艺术传达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三) 、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四) 、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相互渗透

26、、密不可分。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什么是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的特点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第二,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二、 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思维的特点一、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二、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三、超常独特,富于创造三、意识与无意识 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指

27、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弗洛依德认为是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 三重人格理论: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1、无意识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常常成为艺术创造灵感和直觉的源泉。 2、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主要和支配作用,在无意识中渗透着意识,在感性中交织着理性。一、艺术风格(一)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

28、个性。2、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2、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所谓艺术的民族风格就是在艺术中体现出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及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所谓艺术的时代风格,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二、艺术流派 ;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三、艺术思潮: 指

29、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二) 、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现代主主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第一,从哲学基础看,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第二,现代主义艺术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

30、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第三,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后现代则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第四,现代主义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后现代主义作品则追求平面感,无深度,追求感官刺激,使文化趋向世俗化、娱乐化、消费化、商品化。第五,传统艺术追求独特的创造性;后现代艺术则突出“复制”的作用。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一、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二、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再别康桥的形式美

31、(二) 、艺术语言的作用1、艺术语言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2、创造艺术形象二、艺术形象(一) 、什么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二) 艺术形象的包含 4 个形象1、视觉形象。2、听觉形象 3、文学形象,4、综合形象,(三)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具有可感性.、概括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审美价值三、艺术意蕴对艺术意蕴的理解 第一,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的深刻内涵。第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第四,艺术作品中的意蕴,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

32、现出来的主题思想。第五,任何作品都必须具有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但不一定有艺术意蕴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一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形象。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地概括了某种范围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方面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 、典型的特征第一,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典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第三,艺术典型是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统一 二、意境(一) 、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

33、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二)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关系1、区别意境重表现和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典型重再现和写实,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2、联系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三) 、 “意境”的特点:1、 “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虚实相生,亦虚亦实)2、 “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

34、越美。 (寓有限于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3、 “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一) 、中国美学的特点1、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2、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二) 、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的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李白道家美学 杜甫儒家美学 王维禅宗美学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一)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天人合一)(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气韵生动)(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心物一元)(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动静合一)(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顿悟妙悟)(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和为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