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课题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XXX 总校: XXX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2、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学习他人行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决定研究的课题为“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价值(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
3、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2)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3)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校的养成教育一定大有改观。基于此,我们认为,本课题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改变我校的养成教育现状为根本出发点,积极为学
4、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与分析有关国内外对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很多,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策略和评价策略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
5、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乐。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起点,就像思想一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老师长期而有计划,有意识的予以培养。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我们将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6、、主要内容、基本方法 研究目标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2)、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师方面: (1)、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2)、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
7、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基本方法 几个月来,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紧紧围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行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发展。 1、加强课题的组织研究领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
8、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
9、,撰写论文、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忙碌,忙于生计,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当家长自己的冀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
10、为重要。我们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状,实事求是,做好研究工作。 创新点 通过探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步骤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 年 10 月)1、拟定调查方案,进行现状调查。2、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3、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报告。4、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组织研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
11、 年 11 月)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3、课题组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4、开展实验教师展示课活动。5、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6、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7 年 12 月)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3、撰写研究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二、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根据制定的研究目标,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12、的培养内容有哪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文章。三、开展交流活动,共同进步 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分别就“听的习惯”“合作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评析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总之,我们课题组活动,每次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组员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习惯养成实效出发,结合所教的年级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在一次次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后,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13、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进行上课、评课活动,从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情况。 五、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抓实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有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等。还把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开展。一次活动解决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 七、课题研究成果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更新了教学观念,采用学习方法指引、树榜样的方式,抓学习常规管理,着力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果。 1、抓好常规管理促
14、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针对低年级注意力差,好玩的特点,要让学生养成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教师要切实抓好常规管理,从最基本的做起,如书写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审题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等等,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每 4 个人一组,每天由组长检查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每个小组每天至少要有一个问题在组内交流,问题可以是平时作业中的错题,也可以是类型题。我也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在这一些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理解能力
15、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主动性有所好转。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学会做课前预习、掌握订正错误的正确方法、每天自觉完成 2道习题并与同学探讨、课堂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等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3、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里得到充分体现,促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反思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善于与学生
16、交流想法,敢思、敢问,乐探究,课堂中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参加思考、交流,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检测各项指标提高很快,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对比、问卷调查等形式,切合学校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班级等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依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 4、建立了科学的学习习惯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
17、效果明显:预习方面:绝大多数中高段学生掌握了不同学科的预习步骤,能够在课内进行有效的预习。听课习惯:班级内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师生监督、生生监督,让学生在长期、有效的制度管理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复习习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平时就形成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复习,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作业习惯:对学生书写长抓不懈,每个学期都针对书写开展一些活动,强化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课堂常规: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主要观点: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带动其他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