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美术主体的深层结构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美术主体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它不同于主体从美术活动中或对美的欣赏中所获得的一般审美感受,它更活跃、更剧烈、更深层。它以感受为基础,通过感受来实现。审美体验所感受的并不是审美客体纯粹自在的属性,而是客体所蕴含或体现的人的情感内容和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对象化的心理过程。一、什么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心理处于活动状态下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下,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感受、想像和理解,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美的本质的一种动态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审美主体在整个审美过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节 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美是一种社
2、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曾说: “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创造美、欣赏美是人类众多活动中的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在有关人衣食住行等繁杂的社会活动中,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求。审美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审美活动存在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它融入了日常生活,但在特定的阶段和时刻又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超越,那么对于处于社会活动中审美主体而言,也就存在着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断裂的,是连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个断裂。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人)自觉不自觉地摆脱了日常意识状
3、态,对所见景象生发出一种有别于日常所见的独特心理感受,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审美心境。例如,孔子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山是一种日常行为,当登到山顶后,所看见的美景,所产生的 “小鲁、小天下 ”的美感体验是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断裂。1. 连续与断裂在现实生活中,功利的考虑往往成为人们行为的内在依据,而审美体验则不一样,它是非功利的。康德曾说: “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悦的对象 ”。例如,如果从日常经验出发,水果、水杯、篮子等物品都是无意义的,但是从审美角度出发,在合适的光线、位置、色泽下,这些东西会生发出不同的美感。2. 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非审美体验所关注的就是人
4、们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一种感受。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变化。在审美体验中主体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心境,这时主体的情感、想像、历史文化的积淀会交融在一起,附着在审美客体之上。此时的审美客体就不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客体,变得似曾相识,因此审美体验是对熟悉的东西产生陌生感。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的草木山石,虽然取材于自然界,但已不是简单地临摹,已融入了美术家的情感力量和审美追求。3. 熟悉与陌生 非审美体验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表层感受。审美体验则是深层感受,当审美主体处于这种心理体验过程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属于自己的境界里,此时外人是很难进入的。对审美主体来说是处于一种孤独的快乐状态之中。例如, 论语 .述而 中记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4. 表层与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