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表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1、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文化的主潮、引领 20 世纪中国走向繁荣的主流思想,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其革命实践介绍、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学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讨论。中国共产党内外、专业学术领域内外所进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的相关性的讨论,彼此间发生了重要影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同时,研究中国共产党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2、体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智慧、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本土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这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探索 20 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创新中所作出的学术贡献。相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它部分的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而言(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基本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如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人思想发展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者说马克
3、思主义中国化也不仅仅是领袖人物的思想史,它还应该包括所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尤其是职业学者的学术史。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无疑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理论、思想和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之一。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大机遇,其中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面;艾思奇、冯友兰、冯契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何其芳等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方面;孙冶方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贡献,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发
4、展作出了新的成绩。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经典,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一道,共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时代的巨大主题。2、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包括重点、难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思想的范畴与内在的逻辑结构。她关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渊源、理论的逻辑发展、主要的学术思想、学术人物、学术活动和学术论战。本课程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是在原先几乎空白的领域中来建构一个原创的、完整的、经典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而之所以要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如此宏大的历史性课题,一方面,是为了回应来自于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本身的需要。从学理方面来说,重点难点问题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她何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主流?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现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学术思想,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历史与逻辑的建构,如何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但是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如何总结?3、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纲 (方松华、姜佑福、陈祥勤著)学林出版社 2011 年出版。4、其他(可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