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县人民小学 刘雪梅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一、让学生面对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为什么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脱离了学生的数学现实。思考之后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就是: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2、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教学的实际。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新课引入设计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回顾平均分。师:中秋节的晚上,阳阳和月月在分月饼,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一共有 4 个月饼,合理地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一共有 2 个月饼,也合理的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师: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可是,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呢?生:一人一半。师:(课件演示不平均分法)这样分可以说是一半吗?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呢?生:平均分。师:只
3、有平均分,我们才可以说是“一半”。(课件演示平均分法)。2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师:“一半”可以怎样表示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吗?可以画一个图案,也可以创造一个数学符号。师: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了一半,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展示交流学生表示出的“一半”并及时做出相应评价。数学源于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简明直接,由分月饼自然引出“平均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这样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
4、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 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都想找个好办法解决老师出的难题,于是出现第一次认知冲突,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
5、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 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圆纸片周长而得意时,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校园内圆形花坛的周长?”在新的矛盾面前老办法又一次束手无策了,于是又激起第二个认识冲突。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花坛圆四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 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特点,把这种矛盾和冲突恰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我这里有一个案例: 内容是教学小学数学中求“平均数”。首先让学生亲历的过程是: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三个人一组拍球比成绩,这时用总数就行。但如果某一组有四个人拍球,学生马上就会说“不能再用总数,这样不公平”这就是生长点。 “切入”不是过
7、去那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表现一组数的平均水平”的这种直接“切入”,而应该是从生活的现实背景出发,找准切入点,再让学生切入的过程。如学生在一次拍球比赛后告诉我:“老师,我真的拍了 12 个,但现在我变成 8 个了。”我马上问他:“那你少的 4 个呢?”学生看了看旁边的同学:“我给他了。” 是多的给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后慢慢就平了这是不是一个数学过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点、生长点呢?本节课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也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和内涵。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