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2240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打造城周边的宜居小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打造城市周边的宜居小镇应对城市蔓延的新途径摘 要:2010 年,铜山县划入徐州市改为铜山区,徐州市区面积激增三倍,为建设大徐州奠定了基础,但城市的过度开发也 带来了一系列的“ 城市病”。为实现 2020 年全市城镇化率 68%的目标,在大力发展徐州市区的基 础上,加 强小城镇的建设 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徐州市周边小城镇建设来实现与市区发展的互补。关键词: 城镇化 新城市主义 精明增长 宜居小镇2012年底,徐州城镇化率为 56.7%,比 2005年提高 13.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徐州市近几年的城镇化率有大幅的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向周围蔓延,而这种“摊大饼”式的蔓延使得城

2、区面积越来越大,市区人口越聚越多,由此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足、资源供应紧张、房价上涨过快等等问题。2013 年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 ,在全国 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中,徐州市排名 75位。根据徐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 ,到 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要提高到 65%,到 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的目标是 68%。因此,构建合理的城市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化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1.关于城镇化的理论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到九十年代逐渐成熟的关于抑制城市无序蔓延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理论,它

3、们所要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城市蔓延问题,二者在基本原则上也大同小异 ,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新城市主义侧重于城市空间设计,注重城市发展的意义,属于物质层面;精明增长更像是规划思潮,偏重于发展政策与法规。二者都注重社区、 街区、邻里这种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强调公交导向发展模式,控制城市边界。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新型城镇化,是以 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的是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因

4、此,植根于美国城市发展现状和特定政治及规划背景下的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若直接用于指导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是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讲,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一致主张的核心思想无疑对目前的城市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2.徐州市城镇化的发展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是:要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集群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小城市建设,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要实现徐州市城镇化发展目标,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建设大徐州,二是提升

5、中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力。2.1扩大城市规模 让更多农民变成城市新居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区面积不断扩大,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 2010年铜山区划调整以后,徐州城区的面积由原来的 1160平方公里增加至 3037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300万。而且,徐州市的市区范围将持续扩大。城市规模扩大,也就意味着农村土地将要为城市建设让步,更多的农村人将进入城市工作,求生存,享受城市福利与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这样简单的扩大城市范围也容易带来更多的“城市病”。2.2加强小城镇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根据徐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徐州市将构建“1530”新型城镇等级体系,形成以 1个

6、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龙头、5 个中等城市为骨干、30 个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成为东陇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带。3.依托徐州市区,打造宜居小镇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在提到要限制规模扩张时,其政策措施是要求城市规划者在设计城市时统筹考虑城市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均匀分布于市区并不能随意蔓延;一旦在城市达到一定的生态界限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行为加以限制。可以说,新城市主义提出的这种人为地限制城市规模扩张的措施并不具有太大的实施价值,原因是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通过其他手段将城市化发展过程产生的人口压力解决,规模扩大仍会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新型小镇建设则看到这一点,其

7、主张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大,但其手段是在距城市中心区不远的外围地区以原有的小镇为基础建设新型城镇来吸引中心区的过多人口,使他们前来定居、工作和投资。这种“跳跃式”的发展方式,克服了城市的蔓延病,从外围支撑城市的发展,形成新的小型中心,缓解城市压力。3.1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小镇。在新城镇建设中应该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体现对社会和个人的关心。1)紧凑发展。形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2)适宜步行,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

8、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在步行范围之内。3)功能多样,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吸引人们外出步行、介入社会生活。4)可支付性,小城镇的开发关键是让人能住得起,通过紧凑性开发,远离市中心,降低地价,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就可以降低房价。因此,在新城镇的社区,不仅有体现对低收入者人文关怀的廉价住房,还在衣、食、行、玩、教等方面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贴心周到的服务;有步行街、中心广场、商业广场、休

9、憩绿地、会馆、度假中心等可供人们充分交流的空间;有市民色彩浓郁的各种活动。在这些社区中,随着人们的交流增多,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扶持也因此增多。3.2注重生态环境和地方特色保护新城镇的建设既要大力兴建现代综合服务设施来提升其竞争力与吸引力,也必须统筹规划,不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开发建设,不能因此破坏原有的地方特色。既要注重城镇内部的更新、完善和有机组织,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注重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建设,强调不论城镇发展以何种模式进行,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开发的品质而不是开发所处的位置和开发规模。4.结语新型小城镇的建设是缓解城市压力,扩大城镇化规模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但

10、提供了低价的住房,宜居的环境,便利的出行,还创造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城市郊区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对于城市成长管理的导向作用,即做好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依据总体规划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市民收集和发布信息、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和协调各地实践,做到决策可预见、公正以及财政上可行。另一方面,要基于不同镇区的特征,合理选择实施工具,引导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设置区域成长边界、公共交通导向性开发、多样性的邻里社区和对绿地、环境敏感区保护等手段,致力于创建紧凑节约的城镇发展模式。同时,推进城市成长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强规划制定的法律清晰性与完备性,逐步完善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合理的相关政府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各政府部门的各司其职和通力合作。完善引导市场和公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资本,全面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其广泛参与成长管理实践。参考文献:1 唐相龙,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城市问题,2008;2诸大建,刘冬华,管理城市增长:精明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同济大学学报, 2006;3 祁洁,新城市主义与社区形态, 现代城市研究, 2012;4曹伟等,城市精明增长与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城市问题,2012。作者姓名:刘志坚职称:副教授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话:13685192521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