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3 年工作总结2013 年,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校直部门和各个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在产学研合作、构建大学推广模式、重点项目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横向经费跃上新台阶,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2013 年,共签订横向科技合同(协议)325 份,实际到账金额首次突破 4000 万元,达到 4059.114 万元,项目总数、到账经费总额再上新台阶。2013 年,我校与安庆市、明光市、定远县、金寨县、利辛县等 5 个市(县)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至此,与我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
2、议的市(县、区)已达 40 多个,为建立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造了良好基础。3013 年,我校与省外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茶学院与云南、江西等多个省份的政府部门、重点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南京市溧水县先后组团到我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应邀参加了西安杨凌、深圳、南京、济南、金华等多个国家部委组织的产学研对接会,为扩大我校的影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较好的成效。二、稳步推进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据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方案,完成了 5 个校外农业推广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启动工作,皖南(黄山区) 、皖江(南陵县) 、皖中(庐江县) 、皖北(埇桥区) 、皖西大别山区
3、(金寨县)五个综合实验的站长已经选派到位,初步完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试验站(定远县)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学校已与庐江县、金寨县签订了共建综合试验站协议,正稳步推行各项建设内容。与其他综合试验站所在地政府也签订了原则性框架协议,正在细化协议内容。先后组织各试验站站长到西北农林大学试验站、浙江大学长兴基地等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完善试验站建设。3、实施“茶产业提升”专项行动。由宛晓春校长、夏涛副校长牵头,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提升茶产业的建议,受到了时任李斌省长的高度重视,被省委省政府所采纳,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相关区域实行。省政府专门下拨 1000 万元的服务专项经费保
4、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此外,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全面参与的羊产业振兴计划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羊产业科技团队全程参与了上海鹏欣集团在涡阳的年产100 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羊场设计,为全省种羊引进、饲养管理、繁殖和疫病防控等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四、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县的科技扶贫工作2013 年,在宛晓春校长的带领下,林毅、朱世东、刘盛全、束庆龙、丁之恩等教授完成了岳西县特色产业的专项调研工作,并与省委政研室联合撰写了关于岳西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面分析了岳西县茶叶、高山蔬菜、经济林等三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省委书
5、记张宝顺、副书记李锦斌给予高度评价。张宝顺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此调研报告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差距和努力方向。可供岳西县及大别山山区县参考。 ”在赵良庆书记的指导下,黄成林、张云彬、董斌等教授完成了金寨县小南京村的规划和测绘工作,受到了金寨县的高度评价。颍上县为我校对口联系县。一年来,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导该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赵良庆书记、马传喜副校长先后深入该县进行调研,指导制定帮扶计划。此外,还协助该县完成了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及重点区域的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李福宝等教授多次深入该县开展麻黄鸡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工作。5、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
6、关于做好 2013 年 “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承担凤阳、蒙城、涡阳、利辛、埇桥区、泗县、萧县等 11 个联系点科技服务工作。 11月,学校组织相关学科 50 余人次专家教授组成的服务团,集中共开展农业技术现场咨询 11 场次、农业技术培训 11 场次、专家实地指导 23 处和实用技术总结座谈会 6 次。向当地农民发放明白纸、农业书籍和专家联系卡 5000 余份。受到了地方政府、受训农民及省委组织部的一致好评。 暑假期间,利用校团委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大型调研活动,发出调查问卷 4000 多份。此外,还按照省直有关部门的安排和地方政府的要求
7、,选派800 多人次的专家到全省各地开展考察、咨询和技术培训工作,为促进全省农业现代、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六、认真组织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淮地区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获得科技部定向支持经费 858 万元。2013 年 5月 31 日上午, “大学农业科技服务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我校副校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夏涛等参加会议,相关课题负责人具体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安徽农业大学新型农业推广模式信息化远程服务系统”是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资助我校的又一重点项目,经费总额达到 1048 万元。主要内容是建设安徽
8、农业大学新型农业推广模式远程培训系统、远程互动咨询服务系统两大系统,构筑精准施肥、基于WebGIS 的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两大服务平台。一年来,为了保障该项目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先后组织校信息中心、计算机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到北京、西安、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并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多轮论证。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我校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水平。七、全面参与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2013 年,与地方政府联合申报、实施了 11 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全省共 12 项) ,推荐了 11 名专家担任了相关县市特色产业的首席专家。有力推动了合作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较好地实现了产业提升
9、、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八、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大学农业推广模式”构建,学校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到浙江湖州,实地调研考察“湖州模式” 。在借鉴“湖州模式”基础上,结合我校及地方实际,学校与金寨县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一站一盟一中心”服务格局,推动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化校地双方在农技推广、科技服务、人才培养、项目扶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学校“四项职能”建设。隆重召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2013 年6 月 4 日,我校隆重召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外副主任委员及校外委员聘任仪
10、式,并邀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奇作了“家庭农场与家庭经营”的专题学术报告。成功召开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 (草案)和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实施方案 。九、积极申报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我校现有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成果(专利)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省内比较有影响的公益性技术转移平台。我们正争取将中心提升为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发挥技术转移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媒介作用。目前,申报方案已通过科技部初步审核,进入到完善上报材料阶段。此外,还
11、组织申报了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目前,已经通过的科技部组织的国家评审,有望于 2014 年第一季度获得批准。十、不断扩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3 年,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推动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方面的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安徽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关注。2 月份,新华内参报导的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经验。此后, 半月谈 科技日报 、 中国教育报等多个新闻媒体均报导了我校服务三农的成效。以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协同联合,努力争取更加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同时,积极与兄弟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大、西北师范大学、长江大学等)开展专项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并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3 年 12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