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2300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郑巧珍 工作单位:武夷山二中 发表时间:2016 年 3 月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文明史观已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认识文明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文明史观,这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文明史观 高中历史 新课程文明史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式,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新课标和各版本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史观。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认识文明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文明史观,这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

2、要的指导意义。一、什么是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也被人们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它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国际上系统阐释这一史观的是汤因比和布罗代尔。汤因比在其代表作历史研究中,通过对近 6000 年来出现的 26 种文明形态的比较研究,以其创立的挑战和迎战说,阐释了各种文明形态的产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从而完善了文明史观的哲学体系。文明史观在我国大约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北大著名的学者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代表了我国文明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文明史观提倡各种文明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共生和并列,从全球角度审视文明,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

3、先,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其次,人类文明史的内容分为物质文明史(经济史)、政治文明史(政治史)、精神文明史(文化史)。最后,人类文明由于多种原因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而各种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之说。因此,文明史观主张尊重不同文明。马克垚先生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具体分析了文明史观的基本特点:第

4、一,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侧重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文明演进的经验教训;第二,特别注意从长时段把握历史上相对稳定的、对人类文明影响重大的因素,如制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社会史、生活史也被涵盖在内;第三,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第四,以类型文明作为基本研究单位,考察各种类型文明演进的共性和特殊性,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把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世界文明的视野考察中华文明。由此可见,文明史观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

5、史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纵向转变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从原发内生型国家向后发外生型国家横向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文明史观注重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 二、新课程改革与文明史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文明史观已经融入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据课标编写的各类教科书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文明史观。课标强调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理念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

6、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 课标还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出强调“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

7、识”。各种版本教科书也都注意了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阐释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六个选修模块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明史的相关问题。在学科体系方面,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按照文明史观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在内容选择上,以文明史观来统驭教科书的编写。例如,在政治史方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侧重从文明史角度叙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淡化了以前强调各个王朝的演变,各阶级的斗争、农民起义及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的描述,强调了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作用;在经济史方面:增设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更关注人们衣、食

8、、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突出文明的物质成果;在文化史方面:新教材利用高中必修课三分之一的比例,单独列出一个模块,系统阐述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强调了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新课标、新教材里都包含着文明史观,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入文明史观,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题和主线知识。 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文明史观的内涵和观点,体现文明史观要求,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相关历史现象, 第一、运用文明史观,审慎的看待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新的历史教科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

9、明史观,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再过多涉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概念。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多是运用文明史观来阐释的,如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置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冲击下来认识;关于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统一,也多从近代国家政体和民主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阐释。因此在教学中,要按照人类文明史进程,根据人类历史的发展,并适当按照文明史的观点来评价、认识相关历史事件。第二、依据文明史观整合教材,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的体系既以历史为依据,又体现着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用以恢复历史的框架” 。 (3) 新课

10、标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高中教材的重复问题,但也一定程度破坏了学科自身整体性,弱化了综合性,对把握学科体系造成了困难。针对课标在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中,可依据考纲要求,运用文明史观,打破必修模块的划分,按照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的顺序,对课标和专题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起体现时序特点的通史学科体系。这对于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课程标准,应对高考具有指导作用。第三、关注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体现。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著名高考命题专家刘宗绪先生就反复提出,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审视历史,并将其确定为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近年来,

11、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高考研究进展,这一观点又被命题专家强调。他们提倡“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文明史观成为文综历史命题的主导思想。体现这一史观的试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更是屡屡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新课标历史),也是按照文明史观重新构建了学科体系和考试内容。有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应按照文明史观来确定考点和重点,并按照文明史观来审视、阐释、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第四,在历史教学中应培样学生用文明史观来分析历史的能力。首先,重视对现在以及对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文明成果

12、,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如在讲述罗马法时,不应局限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而应该让学生去感悟理解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的现实价值;其次,在历史评价上,学会站在文明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从文明史史观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又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时不应该束缚于以往教学中对殖民掠夺的评论上,而应该看到对于对连接各大陆、各文明的作用;第三,应该认识到文明的多元化,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

13、,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运用文明史观研究历史是我国历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相信,运用文明史观会让我们更好的驾驭新教材,使用新教材,有利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高。参考文献:1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3换个角度看历史钱乘旦等主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4历史教学穆易宁 2005 年 4 月 第 38 页作者:郑巧珍 通讯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邮编:354300)联系电话:13599306802发表时间:2016 年 3 月 读写算ISSN1002-7661; CN42-1078/G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