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夯实危机文化 促进降本增效摘 要:本文通过丰富的案例,在阐述危机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提升具体案例中延伸出的危机文化触角。这些触角不但引导着个体的自觉行为,也支撑着团队的管理文化、发展方向。本文提供的一系列危机文化落实渠道,也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在当前世界经济走向不明、企业转型改革的岔路口,通过危机文化激发人的潜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和发挥“以人为本”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践行;危机文化;涵养;素养;以人为本 危机无处不在,关键是你如何看待。韶钢炼轧厂的危机文化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一蹴而就。2008 年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至今仍冲击着每一个钢
2、企,韶钢的生产经营也十分困难。先不论市场因素,但广大炼轧员工在浓厚危机文化的引导下,激发强大的原动力,稳定工艺、力降成本,积极践行螺纹钢产品“规模化、差异化、低成本”生产经营策略,在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毛利 7。55 亿元。在成为公司降本增效、扭亏增盈主力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在危机文化方面的涵养和素养。 一、高标准、严要求铺垫的危机文化 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就没有压力和动力,没有高标准、严要求的危机文化也只能是一纸空谈。正如炼轧厂螺纹钢产品“规模化、差异化、低成本”生产经营策略要求,螺纹钢产品必须以优质、低成本才能抢占相应的市场份额、才能将效益最大化。诚如炼轧
3、厂在开展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中遵守的指标分解原则:一、以历史最好指标作为目标值;二、敢于向高目标发起挑战;三、制定目标不留余地。正是基于此严要求制定的高标准,广大炼轧员工危机意识显著增强,自主管理更加主动。如:以往的临时抢修或常规检修,都是由横班作业长打电话通知各个岗位停水、停电,因作业长要布置的工作较多,通知往往没有那么及时,这样浪费的时间较长。而像除尘风机、水泵等这样的用电“大户” ,晚停一分钟,就意味着要多支出更多的成本。而开展了班组核算工作,在遇到检修或抢修,岗位人员都会主动打电话给作业长询问何时停水、停电。还如棒二线成材率一直以来都不高,广大岗位员工积极对工艺进行改进,统一导卫的标高尺寸
4、,规范轧线的料型;尤其通过调整成品尺寸,把短尺材变成非尺材,把非尺材变成定尺材,将坯料合理化改进,大大提高了成品成材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品收益率。还有诸如细心的员工通过统计发现合金品位差、连续改进烘包氩气机构降低氩气消耗等这样的鲜活事例不胜枚举。同时,炼轧厂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危机文化还体现在其他的工作中。如:2011 年的炼轧厂棒二线电控改造,这项投资不到300 万元的技术改造,在“改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要求下,高级技师亲手进行现场网络总线布线,一次性打通所有网络;专业技术人员长时间现场倒班跟踪,严格把控各施工节点质量。很好地保证了改造优质、提前完成,抢占了市场机遇;并产生了“提高产量、
5、成材率,稳定工艺”的良好效果,年可创效达 1200 万元以上。 二、破常规、勇创新带动的危机文化 危机文化产生的巨大原动力,不止促进了工作更加扎实精细的开展,也更能产生凤凰涅、开拓创新的其妙功效;同时,破常规、勇创新的势头也必将给危机文化增添亮丽的一笔。早在 2005 年,炼轧厂电转炉工艺改造成功,电炉铁水比已稳定控制在 70%左右,成为了电炉向转炉化改造的奇迹,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 。可是电转炉改造当年的那股如履薄冰、背水一战气势仍在炼轧人的心里回荡,破常规、勇创新也再一次让炼轧厂的电转炉工艺大显神威:他们先后通过大幅度提高入炉铁水量,提高供氧强度,改进 COJET 氧枪射流,科学合理采用
6、中灰石替代部分石灰降温和造渣,适当提高 EAF 炉(电炉)出钢温度,优化造渣技术,优化炉料结构,减少废钢入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的电转炉工艺入炉铁水比可稳定控制 8590%,降低冶炼电耗可达 8kwh/t,降低石灰消耗也十分明显,综合年可降成本 7000 余万元。还有在棒三线施工建设及投产试产阶段,全体参与人员尤其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刻了解该工程尽快达产达效的重要意义。他们在加强学习、取长补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畏权威,在边施工建设的同时边实施整改优化。如针对新引进的东芝 TMIC 变频器控制技术,炼轧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清醒认识到生产工艺的变化,主动要求优化相关参数,正是由于
7、此一预见性举措,很好解决了制约生产的转矩不足及电流超载难题;还有在棒三线实施的12mm 四切分工艺,在面临厂家提供的部分技术参数不合适情况下,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团结一心、积极攻关,优化孔型、导卫等一系列参数,并积极开展试生产工作,至今已取了试生产 4 轮一轮好过一轮,基本实现达产目标的良好效果。正是基于此破常规、勇创新的危机文化基础上,炼轧厂棒三线在施工建设及投产理顺阶段先后开展的各类技改技革近 600项,为棒三线的尽快达产达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调结构、变管理助力的危机文化 危机文化不要成为过眼云烟、一缕清风,还必须从管理结构、体制上给予强大的支撑、助力。炼轧厂在近些年的管理升级、结构调整不
8、止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危机文化,但却是危机文化的内在需求。如 2008 年棒二线划归炼轧厂,针对当时的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层次不齐、员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炼轧厂积极强化“培优计划” ,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宣传炼轧理念和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并通过人力资源调配和优化,增强协作和团队精神;同时对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经得起考验、啃得下难关的人优先提拔任用,体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任用特色;以及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专业培训、技能竞赛、导师带徒等迅速提高员工素质。针对负偏差轧制,理计交货,穿水材、核电材生产的严格要求,制定并反复优化相关操作规范、控制要求,及实施严格的监督考核,一究
9、到底,发挥了负偏差轧制新效益增长点的优势,推动了理计交货迈向市场的步伐,稳定了穿水材生产的降成本效果,打响了核电钢在重点工程中的品牌。 四、重人本、提士气凝聚的危机文化 危机文化作为一种压力文化、激励文化,其推进发展需要丰厚的底蕴、肥沃的人际土壤,只有根基越牢固,只有重视人本、团结一致、士气高昂的团队,才能将危机文化发挥到更高的层次。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其实一个以人为本的团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炼轧厂也一直将重人本、提士气作为凝聚危机文化的重要手段。如:积极开展八项“民心工程” ,注重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教育工作,关注职工思想动态
10、,关心职工生活,尽心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在近 3 年中累计慰问、帮扶困难职工 180 余人次,下发困难补助金 3.3 万余元;还积极为重病、困难员工组织献血、捐款活动,都很好地拉近了与广大职工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其归属感。危机文化作为炼轧文化的核心部分,饱受了市场惊涛骇浪的冲击,也经历了蹉跎岁月的考验。这也正如“沙里淘金” ,只有在大风大浪中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最珍贵。这最珍贵的东西也必将让炼轧这支逆境中求生存,奋勇争当公司降本增效、扭亏增盈主力军的威武之师创造更多的璀璨业绩。 作者简介 邵琪州(1965-) ,男,湖北黄石人,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轧厂,政工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党建、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