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排轮滑球球队采用的普遍性进攻战术的研究【摘要】单排轮滑球在我国是新兴体育项目,我国还处于对其战术打法的学习阶段。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排轮滑球队采用普遍性进攻战术分为长传战术、个人运球、阵地战、整体传接配合这基本四种。以这四种战术为本可以演变出许多进攻战术打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来制定进攻战术图、得分比例、运用比例、前三名得分成功率等。得出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排轮滑球的进攻战术。这四种进攻战术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撑、互相变换的不可拆分的整体,缺一不可,哪个队也不能只靠一种战术取胜。但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对方不同实力和特点灵活运用,也需根据自己队伍的技战术特
2、点和球员特点来制定,加上判断场上比赛的形式变化,来安排以哪种战术为主、哪种为辅。 【关键词】女子轮滑球,世界锦标赛,进攻战术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单排轮滑球的历史只有 20 多年,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首次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于 2002 年在纽约的罗切斯特举行,至今只有短短 8 年的历史,每次世界锦标赛有 6 到 10 支队左右的队伍参加。 因单排轮滑球起源于冰球运动,所以目前高水平球队都是女子冰球运动较普及,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为主。以下是历届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成绩。如表 1 所示。 冰球运动的技战术和比赛的运作模式在经过几十年的运作下,在水平上已经达到世界
3、级体育运动项目标准。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深深地影响到了单排轮滑球的进步与发展,而其中欧美列国的单排轮滑球运动水平也在世界上稳居三甲。以下是近几年来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世界锦标赛前三名得主。如表 2 所示。 1.2 文献综述 王金刚,赵金平在从对 2000 年世界冰球 C 组锦标赛参赛各队的情况分析中看中国队的不足与差距一文中指出了必须要长期集训,保留队伍的完整性;走出去请进来增加国际比赛,多打比赛,锻炼队伍,有针对性加强训练;加大对冰球基础训练的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严格思想作风比赛作风的培养。王国成在对中国男子冰球队 2002 年世界 B组锦标赛失利原因分析中提出了国内各层次训练必须要系统化、规
4、范化。尽快建立一个监督体制,对教练员训练过程形成一个制约机制,定期评定工作。王金刚通过对2002 年世界冰球锦标赛远东地区资格赛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为提高中国队比赛经验和实战能力,加强个人技战术。要增加国际比赛机会,请外援同场训练,聘请高水平外教讲学。长期集训,加大对冰球基础训练的管理,抓好二、三线后备人员的培养。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2010 年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前三名球队采用的进攻战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本人查阅了大量的体育类资料和书籍、视频文件,学习和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训练学的专家有关于进攻战术方面的理论和冰球、单排轮滑球方面的研
5、究成果作为借鉴,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 2.2.2 观察法。对 2010 年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世界锦标赛前几名球队之间比赛的主要场次进行现场技术统计 2.2.3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应用 Excel 软件包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采用对比、归纳、分析等逻辑学方法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高水平球队简介 3.1.1 加拿大。冰球运动是起源和发展由加拿大开始的。女子冰球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1892 年在安大略的多伦多举行首次女子冰球赛。1916 年在美国举行加拿大和美国参加的首次国际女子冰球赛。1990 年起举行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加拿大的单排轮滑球大
6、部分的队员来源于冰球运动,有部分运动员在冰球的赛季打冰球,在单排轮滑球的赛季打轮滑球。 3.1.2 美国。冰球在美国是属于四大联盟之一的运动项目。1979 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两位热爱冰球的球员,将轮子设计成直线一列的形式,安装在冰球鞋下面,由此发明了单排轮滑鞋,并造就了往后发展急速的单排轮滑运动,使速度轮滑、休闲轮滑、轮滑速降、单排轮滑球、极限轮滑运动诞生和快速发展成长,在十年内成为全世界成长率最高的运动;所以,冰球和单排轮滑球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女子轮滑球队取得了 4 次世界锦标赛冠军和三次亚军。 3.1.3 捷克。捷克是属于欧洲的传统强队,在冰球和单排轮滑球捷克一直都是处于高水平的位
7、置。单排轮滑球和冰球在捷克很受国人的喜爱。捷克女子单排轮滑球取得了两次的世界锦标赛冠军,并举办了两次世界锦标赛。 3.2 所采用的四种基本进攻战术。通过学习掌握的轮滑球基本战术,以及对前几场比赛的观察,进而对十一场比赛进行的统计,发现各队进攻时主要采用的 4 种战术方法如下: 3.2.1 长传战术。长传球战术也是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武器.而长传球快攻则是快攻中最简练的得分手段,是速度最快的一种攻击。单排轮滑球的场地和规则跟冰球的有一定区别,就是没有越位。对于打偷袭快攻有较好的条件。 3.2.2 个人运球突破。个人运球突破是进攻手段之一,在单排轮滑球比赛中合理运用个人运球突破,是突破密集防守和紧迫
8、盯人防守的锐利武器。个人运球适合在攻区进行,必须以全队的整体战术为目的。 3.2.3 整体传接配合。整体传接配合战术是重要的战术运用手段,是在单排轮滑球中运用最多的战术。每个球队都有一个清晰地整体从出守区到进攻区战术。一场比赛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赢的。整体传接配合对于任何一个球队都是必备的战术。 3.2.4 阵地战。阵地战是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进行阵地攻防的作战形式。属于半场攻防的压制性战术,攻方在守方半场进行的攻势,对方已经回防,作好了防守的准备。在单排轮滑球中的阵地战主要以菱形和正方形为主。 3.3 四种基本战术的比赛数据 3.3.1.前三名球队的成功运用战术比例 (注:每次战术进攻能够进行一
9、次射门即为成功一次,无论进球与否) 美国对战西班牙这场美国队发挥的很好,打出了全部的战术安排. 3.3.2 前三名球队运用四种战术比例 美国队在战术运用上均衡,长传战术占 13.5%是三支球队中运用最多的。加拿大队的组合性进攻比较多,在阵地战和传接配合方面尤为突出,分别是 51.5%和 19.8%。捷克队主要是以阵地战为主,占总战术使用率57.5%,再加上个人带球突破 25.6%,捷克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赢得比赛。 3.3.3 四种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以上 5 场比赛累计情况见表,比赛数据显示阵地战是使用最多的战术共 198 次,战术成功率排在第二名,个人运球是成功率最高的战术占77.8%。这
10、个数据跟球员个人技术密切相关。长传战术和整体传接配合的成功率也能达到 50%以上。 3.3.3.1 长传 长传战术机会在比赛中很难出现,一旦出现需要准确的纵向传球和突袭跑动接球,其他二名队员加以掩护、吸引和不断地调动。长传成功后基本是攻方队员面对守门员,守门员心理压力会很大,因此得分几率很高。 3.3.3.2 阵地战 阵地战是强队运用最多的战术,各队通过小范围的传球或者大范围的转移来撕开对方的防守阵型,首先这种战术对于己方球门的威胁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属于半场攻防的压制性战术。攻方承担最小的风险来达到得分的目的。 3.3.3.3 个人运球 个人运球可以直接射门还可以给队友传球、补门和继续进攻的机
11、会。个人运球时要求球员有强烈的突破意识、高速度的运球突破技术、高度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有强烈的得分欲望。 3.3.3.4 整体传接配合 整体传接配合需要掌握球速和传球方式,落点一定要准确。在跑位时要掌握好跑动时机,接球的位置、及接球后对球的处理。掩护、吸引和不断地调动是在整体传接配合要协调好的。 3.3.3.5 小结 四种战术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撑、互相变换的不可拆分的整体,缺一不可,哪个队也不能只靠一种战术取胜。但在应用时根据对方不同实力和特点灵活运用,也需根据自己队伍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特点来制定以哪种战术为主、哪种为辅。四种战术相互之间要灵活运用,与此同时要能稳定的发挥这四种战术应该
12、建立在不失分,稳固防守基础之上。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排轮滑球球队采用的普遍性进攻战术 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排轮滑球球队采用的普遍性进攻战术分为长传、阵地战、个人运球、整体传接配合。 4.1.2 四种战术特点简述 长传球战术也是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武器.而长传球快攻则是快攻中最简练的得分手段,是速度最快的一种攻击。我国球队在这次比赛中采用最多的战术之一。个人运球突破是快速进攻的一种,也是我国球员采用最多的战术并且得分最多的战术。在单排轮滑球比赛中如果合理运用个人运球突破,要求个人技战术好、心理素质强、比赛经验多等。阵地战是实力较强球队运用最多的战术,各队通过小范
13、围的传球或者大范围的转移来撕开对方的防守阵型,球队整体实力高于对方球队或者在多打少时候运用。整体传接配合需要掌握球速和传球方式,落点一定要准确。在跑位时要掌握好跑动时机,接球的位置、及接球后对球的处理。掩护、吸引和不断地调动是在整体传接配合要协调好的。 4.2 建议 对于四种基本战术的运用应根据不同实力、不同战术安排的球队加以运用。我国单排轮滑球在长传和个人运球有一定的成功率、也是我国球队优势所在。对于阵地战和整体传接配合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球员之间的磨合。我国的单排轮滑球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大量的运动员投身于这项运动当中,我们才能在世界女子单排轮滑球上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 1朱志强. 对我国轮滑球运动发展的分析研究J. 冰雪运动 , 1995, (04) . 2李占伟. 从第 19 届冬奥会女子冰球看我国女子冰球队的现状J. 冰雪运动, 2003, (4). 3王国成. 中国男子冰球队 2002 年世界 B 组锦标赛失利原因分析J. 冰雪运动, 2002, (4). 4付进学. 中国冰球多打少少防多的实际水平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