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2625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漠视是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整顿同业业务只是一句空话吗? 一个月之前,银行业许多讨论认为,应当把非银行(主要是货币基金)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具体而言,就是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的分母。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主张?因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它们把银行活期存款变成了同业存款,而过去银行活期存款在存贷比的分母上。客观上,减少了银行存贷比的分母,从而制约了银行存贷比分子(贷款)的扩张。因此,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重新纳入存贷比的分母,等于是修复存贷比的分母,使银行贷款获得正常增长的空间。 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上“钱多资少”的趋势十分明显。什

2、么是“钱多资少”?就是整个金融市场上,货币市场利率很低,钱显得很多,但这些钱不愿意转化为资本(包括股市投资资本、信贷资本和债务资本) ,所以贷款很贵,股市下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实际在充当“金融倒爷” ,它们既不为实体经济服务,也不带来“有效的消费” ,而是通过“金融空转”附着在实体经济身上、附着在全体国人身上“扒皮、吸血” 。 这必然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存贷比分母缩减而制约贷款增长;另一方面, “金融倒爷”在银行存贷款之间扒皮、吸血吃利差,从而使贷款市场利率无法因货币市场利率降低而降低,严重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正因如此,银行业内一直希望监管部门出台

3、规定,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的分母,从而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迫使银行为这部分同业存款缴纳“法定存准” ,而压低非银行同业存款收益率,并以压低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方式逼迫资金回流信贷市场,进而降低贷款成本;第二,压缩金融空转规模和制度套利空间,遏制中国金融市场上这颗毒瘤的发育空间。 但很不幸,银监会 6 月 30 日公布的、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存贷比分子和分母的调整方案” ,并未将同业存款、尤其是非银行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而此前,央行在规范同业业务的规定中,也刻意将未来同业业务规模比例限制在与当下所差无几的程度。也就是说,并未做出压缩同业业务规模的动作。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到底

4、为什么?监管者没有给出解释,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分析,来看一下监管者到底意欲何为。 银监会为何未压缩同业业务规模 笔者有几个方向的猜测: 第一,金融空转、制度套利犹如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就无法盖上。其实这正是各大利益集团作用,在互联网帮助下急速形成的利益格局,阻碍金融监管制度的约束。而无奈之下,监管者刻意留下这个“大窟窿” ,等待利率市场化后自然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监管当局担心,将同业业务纳入存贷比考核,会打破现在已经趋于平衡的货币条件(或松或紧) 。因为,互联网支撑下的货币基金,已经把大量必须上缴“法定存准”的活期存款转换成了不必缴纳“法定存准”的同业存款,尽管它从成本端推高了贷款成本,但实际

5、也从“货币数量”端起到了“放宽”作用,这实际是降低货币政策效率,但由于央行已经按照“低效率条件”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货币,并使市场达成了平衡,所以再把非银行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计算,会同时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如今货币基金规模已经高达 1.9 万亿元,这其中 90%以上的资金都是同业存款,即 1.7 万亿以上。如果突然将其纳入存贷比计算,势必使存贷比分母突然扩大,从而导致太大的货币派生效应。按照 4 倍货币乘数考虑,这 1.7 万亿元存款,将派生 6.8 万亿元的贷款,这显然有些过猛。当然,这只是简单计算,而实际应当扣除 1.7 万亿元已经生成的贷款规模。即便如此,是不是监管者依然认为“

6、扩张太猛”?其次,把这 1.9 万亿元资金拉回存贷比分母,意味着这笔存款需要缴纳“法定存准” 。把不缴“法定存准”的资金变成缴纳“法定存准”的资金,这又意味着货币收缩效应。 一松一紧之间,到底是“松多”还是“紧多”?管理者根本吃不准。或许正因如此,监管当局认为,只要有效压低货币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货币基金的同业存款收益率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同样可以达到压低贷款利率的作用。 于是,一个更稳妥的折中方案就出台了。在不涉及非银行同业存款的前提下,存贷比分母加两项、分子减六项,同样可以释放一些银行信贷空间。但笔者可以肯定地说,银监会此举,是在“谁都不得罪”的前提下,把一项监管政策变成了货币政

7、策,而并未体现出应尽的监管职责。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本质是“金融倒爷” 、 “金融空转” 上述猜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使得一些必须认清的“金融是非界线”已经被搞得模糊不清了。笔者坚决反对的是,有些人试图打着金融市场化的旗号,用极其复杂的手段,混淆是非,从而维护“制度套利者”的利益。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尤其是一个金融体系, “制度套利”应当是被坚决杜绝的“恶疮” 。因为它一定是全体国民身上的寄生虫,是在最大限度地吞噬国民利益。因此我们坚持呼唤,中国金融市场必须正本清源,股市如此、债市如此、货币市场同样如此。否则,我们无以监管。 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断壮大的

8、后果又是什么?这才是本质问题。笔者认为,非银行同业存款的本质是“金融倒爷” 、是“金融空转” ,它的发展壮大是中国金融结构的恶性扭曲。 我们必须承认,基本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低至 3.5%,那中国的贷款成本也会被推升,也会让实体经济为之付出代价,同时中央银行为了平抑贷款成本所投放的货币,就是货币政策被“金融倒爷”大打折扣而支付的货币代价。囤粮中有老鼠,我们谁都知道该“灭鼠” ,但为什么监管机构见到“金融老鼠” ,却显得如此宽宏?我们当然知道是粮仓必有老鼠,但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拒绝“灭鼠”的理由?是不是可以作为容忍“老鼠”越来越多的理由?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今年 4 月至今,以同业存款为主要赢利手段的货币市场基金再增 5000 亿元。 无论哪个国家,不管怎样的市场化,毒品交易都是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但在金融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 “金融毒品”可以变成堂而皇之的合法商品,比如“次贷抵押证券”是不是毒品?专司制度套利、吸食金融营养的“金融空转”是不是“金融毒品”?笔者认为,监管者对“金融毒品”的漠视才是对经济、对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它等于监管者容忍“投机豪客”通过绑架老百姓,而达到了绑架政府政策的目的;它等于监管者允许金融主权被“投机豪客”任意践踏和篡夺。 (作者系 CCTV 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