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函授教师伦理学 刘文华编著 第一章 教师伦理概述 第一节 教师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重点: 一、 伦理与道德 1、“伦”的原意是指音乐的节奏或旋律的适当安排。 2、“伦”主要指人际关系。 3、“理”指万物运行的成法。 4 中国的文化是伦理文化,“理”的内涵延伸到人文领域,转义为规范、准则。 5、伦、理二字合用,即指人际关系及其调整的规则。 6、道德指人们依靠社会舆论、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心信念和风俗习惯等力量,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以及人们之间以善恶标准进行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行为活动。 7、伦理与道德从愿 意上看是两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都是指行为规范、行为准则
2、,但二者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伦理更多的强调客观的法则与规范,而道德强调的是主体的德行,是客观规则内化成主体的一种品质。 二、教师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伦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三、师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师德即教师道德,严格的说,教师道德不只包括教师从教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还包括教师作为家庭成员应遵循的家庭道德规范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社会公德规范。 2、在学校教育背景下,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 四、 伦理学与教师伦理学 1、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是道德的伦理形态,以人类伦理关系和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2、伦理学的分类
3、:从理论层次上分: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从历史形态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 3、教师伦理学或教育伦理学,从理论层次上分类它属于应用伦理学,从历史形态分类,它基本属于规范伦理学,借鉴元伦理学。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 道德的本质 -就本质而言,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并对社会经济基础具有强大反作用的一种社会上层建筑。特点是: 1、规范性; 2、多层面性; 3、稳定性; 4、社会性。 (二) 职业道德 -从某一行业活动中产生、发展,具有该行业实现职业特征,并体现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为本
4、行业所有人员所共同遵循和追求的特殊的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职业道德。 (三)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 -1、教师职业群体的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存在的唯一载体,它包容并承担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孕育、萌发、诞生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动态运作的范畴,发展是其显著过程。 3、从宏观而言,社会与学生是影响教师 职业道德的最重要因素。 4、就微观而言现实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机整合,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意蕴。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和理想关系的反映和折射,
5、是通过教育劳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关系 总体而论,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是特殊与普遍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首先,社会公德支配和制约这教师职业道德。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并影响着社会 公德。 三、教师伦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体系 (一) 揭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及其伦理价值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回顾、现实把握和未来前瞻 (三) 概括和阐述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四) 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运作机制与完善过程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价值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 (一)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二)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
6、教育作用 (三) 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作用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体价值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主要表现在: 一、 教师职业道德广深性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三、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四、 教师职业道德的潜隐性 五、 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作 业: 1、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理解。课本第 10 页 2、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本身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高,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却有着近乎完美的高要求,让教师背负如此沉重的责任与义务对教师来说不公平。况且与社会上其他职业的道德水平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已经够高了,用不着再去提高。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
7、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 学习重点: 一、 道德的起源 道德是人类自身发展完善与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相统一所需要的产物。 首先,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产生的基础。 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三,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 首先,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的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实践载体。 其次,教育关系的形成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再次,自身教育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形成 1、 有教无类,热爱学生
8、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4、 不耻下问,知过而改 5、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二)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 的发展 1、 封建社会时期 2、 民主革命时期 3、 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优良传统的继承 表现在: 1、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作用的思想观点 2、准确反映教师职业活动共同性的某些道德规范 3、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某些途径和方法 4、体现在历代优秀教师身上的某些优秀职业道德品质。 二、 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 外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形成 1、 教育人道思想 2、 知德统一思想 3、 和谐发展思想 4、 教师权威思想 (二) 外
9、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1、 文艺复兴时期 2、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 (三) 外国现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 1、 前苏联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发展概况 2、 日本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发展概况 3、 美国教师职 业道德思想的发展概况 (四) 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精华 1、 外国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特征 2、 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精华的主要内容 ( 1) 教育家们先进的教育伦理理论和观点 ( 2) 教育家们所概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3) 教育家们将教师职业道德实证化、制度化的研究范式和实施方法。 ( 4) 广大教师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丰富个性色彩的优秀职业品质。 作业: 1、
10、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优良传统可以继承? 课本 28 页 2、简述我国可借鉴的西方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精华的主要内容 。课本 37页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述 学习重点 :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时必须遵守的根本法则。 二、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 (一)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必须表达现实经济政治关系的根本要求 (二)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必须从总体上回答社会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必须反映教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四)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必须从根本上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自我完善的主体要求。 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特 点 (一) 具有质的规定性 (二) 具有社会意志性 (三) 具有全面调整性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一) 人道主义理论演变概述 -泛指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言和保障人的权利的道德思想体系。 (二)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内涵及确立依据 1、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
12、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2、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确立的依据 ( 1) 确立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 ( 2) 确立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 3) 确立人道主义原则是有助于人类社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尊重每一个学生( 1)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2)尊重学生的权利( 3)尊重学生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劳动( 5)尊重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2、 关心每一个学生 3、 教学生学会尊重人、爱人 二、 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根本原则,它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和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标准。 (一) 教
13、师育人的含义 教书育人指教师即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二) 教书 育人的实施要求 1、 以教师人格塑造学生人格 2、 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 3、 把握人才标准,进行科学管理 三、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原则 (一)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原则的内涵 -指全体学生全面的得到基本发展及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 (二)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三)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1、 培养全面而具个性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较高要求 2、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 3、 以受教育
14、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业: 1、案例分析课本 51 页让最差生上北大的数学教师王金 战回答问题你认为在王金战老师身上较好的体现了师德的什么原则?你在做教师的过程中,你是否也会与学生分享你的成长经历?课本 42页 2、案例分析课本 53 页“奖”出了个性回答问题深圳海湾小学的评比制度与我们所说的“三好学生”评比不同之处在哪?“小灰雀”奖体现了评比的什么倾向?意义何在?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一、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 2、 爱岗敬业 3、 关爱学生 4、 教书育
15、人 5、 为人师表 6、 终身学习 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简要阐释 (一)“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核心 (二)专业服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 (三)倡导性与发展性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特点 第二节 追求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伦理的应有内涵 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及演变历程 发展在哲学意义上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经历了教师群体专业化 -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 -教师个人主动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 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 树立主动的专业发展意识 (二) 确立自己的专业理想和追求 (三
16、) 讲究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智慧 第三节 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专业伦理 的必要前提 一、 教育观念的特征及其教师伦理价值 (一) 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内隐理论外化和教育理论内化的过程,其主要途径是反思。 (二) 教育观念与教师理论 教师观念更新:一是从全局性理论思维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做好思想观念上的准备;二是动员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通过全面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以便理解、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 二、 教师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 (一) 教师的发展观 1、 教师的发展观指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
17、积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 设法促使人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和谐的发展。 2、 发展观的具体含义 首先,发展观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其次,发展观强调教育为未来培养人才。 第三,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四,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 教师的学生观 1、 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2、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 3、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4、 学生是责权主体 5、 学生是教师学习对象与资源 (三) 教师的教育观 1、 确立主体性教育观。主体性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有: ( 1) 、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2) 、现代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
18、同活动的过程。 ( 3) 、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2、 确立生活教育观 3、 确立生命教育观 三、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基本路径 (一) 形成理念 (二) 建立机制 (三) 关注实践 第四节 坚持依法执教 -教师专业伦理的法制保障 一、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规定 (一) 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法律规定 (二) 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法律规定 教师应当履行以下职业义务: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3、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 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5、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 不
19、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 务 (三) 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法律规定 教师职业纪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1、遵守教学时间的规定,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 2、遵守教学计划的规定,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遵守教学态度的规定,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活动; 4、遵守禁止体罚的规定,不打骂学生,不乱罚款,乱收费。 (四) 关于确立教师资格的法律规定 二、 教师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一)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形成 (二) 教师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 1、 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2、 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3、 侵害学生的人格权 4、 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三、 教育
20、活动中教师权利的救济与 保护 (一) 教师的基本权利 表现在: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二) 教师权利的救济与保护 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 1、建立有效地师德修养评价标准,把“内修”与“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 2、进一步明确与落实教师的管教权利 3、建立有效的教师权益保护机制,保护教师正当的,合法的权益。 四、学生的权力与义务 1、对受教育者享有权利的规定 (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 2) 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