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236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索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摘要: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地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供地的日趋紧张,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涌现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同时,这些建筑与

2、城市的空间环境立体融汇,构成了宏伟的立体城市景象,大大丰富的城市景观。但随之而来的是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城市环境,孤立地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显得非常突兀,没有亲切感,破坏了城市环境的平衡。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我们需要高层建筑,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设计时,更需要结合城市的环境对高层建筑做出综合设计,以便使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 一、高层建筑设计对城市空间的重要影响 1.1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 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 日照和自然通风,

3、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而开发商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 1.2 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 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 影响也就越大。 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 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 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

4、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 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 二、高层建筑设计 2.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 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 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 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 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 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 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 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 后退出的广场

5、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讲, 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亮点, 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 2.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 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 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 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 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 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

6、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 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 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 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 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 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 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 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3 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

7、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 给市民以小憩之地; 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 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 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三、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统一 为了使得高层建筑与城

8、市空间的和谐共生,我们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候分别从城市整体空间、高层建筑所在街道空间以及高层建筑本身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3.1 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 为了使得高层建筑能够与城市整体空间和谐,就要求从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来研究高层建筑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这要求从技术上处理好三个要素,即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分区以及景观视线走廊。 3.2 高层建筑与城市区位空间的组合方式 首先,发挥广场的作用,让广场成为高层建筑与城市区位空间的过渡和协调点,这是联系建筑内部空间和城市区位空间的最简便的方法,广场的开放性空间既联系了室内空间,而且就其本身来说,是城市区

9、位空间的组成部分,与城市区位空间不存在任何遮挡,因此,采用这种方式来连接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是有效的。并且为了增加高层建筑与城市区位空间之间的链接的层次性,可以通过水平界面的抬高或者降低,使得广场立体化,从而构成立体化的城市区位空间。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高层建筑宜向后退,以便形成空间的渐次性。这其中存在一个尺度,尺度把握不当,要么不能减少对视觉的压迫,要么就使得高层建筑与街区分离。 其次,以中庭链接高层建筑与街道。中庭也称室内广场,它有城市广场的一切设施和功效,并且还具有城市广场所没有的功能,即四季如春,流水潺潺,这里是一个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大型室内空间,是一个全天候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中庭,在空间的

10、高度上便形成了一种层次性,阻挡了高层建筑在视觉上的对街道的压迫感。 再次,利用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与内部公共空间的中间体,是链接城市区位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纽带,它同时属于建筑空间和城市区位空间两种空间系统,与城市的区位空间有直接的联系,它通过将外部空间的室外感转换为内部空间的室内感。不同与广场、中庭,过渡空间的表型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如骑楼、柱廊、连续的拱门等,这些空间能够形成室外空间的围合界面,从而使得室外至室内的空间变得有层次,正是这些层次,变换了人的尺度,从而消除了人们从城市区位空间进入建筑内部空间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3.3 高层建筑单体的控制 就高层建筑本身来说,其外部空

11、间表现形式对城市区位空间的影响巨大,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体型以使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和谐就尤为重要。由于塔楼是高层建筑的主体,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其要进行严密的设计,要既能融入周围的空间,与周围的城市空间相和谐,同时又能表征一个城市的形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处理好如下关系: 首先、建筑单体各部分的尺度比例协调。高层建筑有主体、裙房和顶部三部分组成,这三者的尺度比例合理,才会使人感到舒服,建筑在总体的外观上才具有美感,它是建筑与城市空间和谐共生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比例不合适的高层建筑能够融入城市空间,只能破坏城市空间。 其次,处理好立面的尺度关系。立面的设计包含两个

12、因素,即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在设计的时候,要使得这两个因素的的比例以及这两个因素与整体的比例关系相匹配,从而达成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立面应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从而使高层建筑统一、协调。 再次,从整个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说,裙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裙房对城市区位空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使得高层建筑的体量富有层次的变化,使得高层建筑的外部空间表形式有了过渡,从而使得高层建筑不是突兀地矗立在城市的区位空间里,因此,对于裙房的造型以及色彩应当要进行细致的设计。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 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 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3陈立道朱血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