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387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意象的保护与织补摘要: 村落是中华民族民众心底的情怀。千百年来,人类在这个载体中孕育、生存、长大。村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 农村公共意象正处在被新农村建设与重建吞没的危机中。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庄公共意象 精神家园 农村公共意象是指村民对村庄环境信息的共同记忆,它建立在村庄地理、历史、文化与村民共同交往的模式上。村庄公共意象是一个村庄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 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村庄公共意象以建筑的风格为代表性,以村落的结构、走向等

2、为骨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习俗和自然状况有着深厚的关联,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我国,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 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 对村庄公共意象的思考, 往往滞后于推倒重建的短视性操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到来,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使得许多古村落公共意象处于被席卷和清除之势;大批农村人口迁移城镇,使得许多村落变成空壳,或仅留老弱病残者最后留守,使农村公共意象失去了本身的生机;农村缺乏文化内涵的新建筑拔地而起,给村庄公共意象形成巨大的心理震荡。村落公共意象在现代文明冲击下, 命运可忧, 极其紧迫地需要建立可行的保护机制。 1、村庄公共意象保

3、护现状 1.1 村庄公共意象的保留与保护缺乏应有的重视 村民相对落后的文化意识与追求更好物质生活的推动力,使得那些需要得到保护的公共意象,而得不到相应的保护。 1.2 对村庄公共意象的地位认识不足 目前大部分对村庄公共意象的保护研究与实践往往局限于历史文化名村名,而对于广大村落的保护却较少,即便有也是于对村庄建筑单体的保护方面, 而对宏观的村落结构,人工田园环境,重要节点的保留性保护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1.3 村庄公共意象保护中缺乏相关法规与管理机构 城乡规划法中规定,批准后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从保护实践看, 规划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往往差强人意。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规划制定

4、不细,落实性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规划管理部门执法不严, 给村落公共意象的保护与发展是潜藏的危机。 1.4 保护建设资金是客观障碍 农村公共意象是一个需投入的工作, 而其产生的效益及回报则是一种长期、缓慢的非直接经济的。而其中的保留性保护工作更是投入大而收效慢。因此, 其保护工作很难得到资金资助。 2、保护方法 2.1 修复性保护 村庄公共意象历经上百年的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我们对村庄公共意象现状的保护,不是保存期现有的残破状态,而是其原有的形态, 并附以各种维护结构所形成的共同存在的健康面貌。 2.2、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村庄公共意象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有基础的农村可以用来发展文化经济,

5、 开展旅游对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一定要引导村落文化旅游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村落旅游设施,使得保护完善起来。旅游促进古村落保护有积极作用,也有必须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旅游引来了资金,同时也要引导村民对自身村落和文化的原生态珍重和保护。3、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公共意象空间的织补 3.1 山体、水体与公共意象 新农村规划中,要尽可能保留村庄的山体、水体,这些因素影响了村庄的空间形态及其特征,更重要的是原始的山水更能承载着村民的记忆,这里有他们的故事。它们与村庄公共意象空间形态相辅相成的关系使之成为村庄公共意象的重点。 3.2 架构模式 新农村规划中,通过道路强化村庄的结构,使村民容易建立清

6、晰的认知结构,同时架构要根据地形,地势、做出地域特色,增加村庄的易识别性。 3.3 村庄公共意象人文保护 村庄公共意象保护不但空间环境要完整如初,也要保持村落文化的完整性,特别是村落的宗法观念、民俗活动、自身节日、行为礼仪等等,更需要去关注和记载。要挖掘文化古村落,大力展示古村落文化。 3.4 强化村庄公共意象元素 3.4.1 场所 新农村建设中要配套好场所包括广场、草坪等。这些场所对村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有利于村民了解村庄环境的有机联系并建立整体认知结构。村民交往、使用最频繁的空间,需要深入研究村民需求和社会人文结构,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尤其要安排好老年和儿童的游憩设施,

7、对原有的公共空间场所要充分发掘传统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完善原有设施,使其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场所。 3.4.2 标志 新农村建设中要增建符合本村风俗文化的标志,如村口标志,村中心标志,标志的建设要从体量,风格上与村庄协调,加强村庄的整体印象,并为新的村庄文化起到向心凝聚的作用。 3.4.3 中心 新农村建设中要在空间形态上构筑村庄的中心,村庄的中心可以是建筑、广场、甚至是一棵树木,通过村庄空间形态上打造的中心,来凝聚人气,从而形成村庄人们心中的中心,进而深化为一种精神家园。 四、总结 村庄公共意象是一种细致而完整的文化体,无论是大,还是小,它都是村民对于家园的精神再现。我们面对村庄历史形成的公共意象。留下它,保护好它,发展好它,将会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泯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梁梁.新农村规划设计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夏建中.城市社会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