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研究摘 要: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现状,从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62-02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融合交汇,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
2、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它通过创意活动将设计、技术、制造、商业、文化和艺术等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 220 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长。而联合国 2005 年的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球 GDP 的 7%,并以年均 10%的速度在增长,远远高于全球 GDP 的 7% 的增长。有专家指出,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
3、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己经成为新经济的双引擎。 二、旅游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一)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1.国外对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旅游创新研究和创意旅游研究两个方面。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分析评价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论述了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绩效与管理能力,Ha-lager(2000)对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国外旅游产业创意研究综述。冯学刚、于秋阳(2006)发表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认
4、为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也是对旅游策划下的广告、节庆等旅游产品和活动的产业提升1。高静、刘春济(2010)认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产业范畴交叠、空间共享和需求融合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意产业融合的倾向,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文化性与创意性,两大产业正朝着进一步融合创新的趋势发展2。 (二)文化创意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上,开始注重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用过程中对经济、区域、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层次更为深厚。而中国的应用研究则较为肤浅,只是应对时事来开展文化
5、创意产业,更多的还是理论研究阶段。 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张建(2009)在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指出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展模式,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3;张振鹏、王玲(2008)探讨了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 三、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首先的起源是从民间开始,约在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小规模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张家界整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大门也陆续对外开放。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实力,文化旅游在近几
6、年来逐渐显露出来。伴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进步,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张家界已崭露头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附带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自 2009 年以来,张家界著名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就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意产物,该舞台剧总投入 1.2 亿元人民币,是由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结合张家界天门山狐仙传说改编而来。在该舞台剧中,包含了张家界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特色、习惯、山歌等大量民族文化元素,其中有渗透着令人向往的凄美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自开场以来,国内外广大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震撼的音响、灯光效果结合天门山下嶙峋的山体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7、,其创意效果无与伦比。 “山水实景演出” ,摆脱了传统舞台模式的束缚,将旅游景区的自然山水景观作为舞台的演艺背景,把实体山水、真实生活搬到了舞台上,将最通俗真实的文化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充分显示出张家界民族地区的人文美景,奇峰异岭,民风民俗。整个演出随着人物、故事、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让观众身临其境,激发出对张家界地区山水、文化的向往。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 ,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畅游在真个故事情节里,在文化里感悟自然,是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层挖掘,反映出了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展现出了张家界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当然,该舞台剧不仅从文化艺术上让人们沉浸其中,其
8、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早已厌倦了固定模式的旅游方式,越来越追求新颖的事物,天门狐仙这一文化创意产物正中人们下怀。下面就以天门狐仙为例,来分析其给张家界带来的经济效益。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是推动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由剧场演出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相关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自正式公演后,每年游客数量以 23%的速度增长,2010 年张家界旅游总收入达 103.4 亿元。2010 年第一季度,张家界旅游收入就超过 19.8 亿元,至2011 年 12 月接待游客总
9、人数近 90 万人,演出总数约为 300 来场,彻底改变了原来张家界游客过夜率低下的情况,留宿的比例大幅度得到提升。其演出收入每年呈递增趋势。另外还有张家界武陵源区的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 。从 2001 年创办开始只有 200 座的小剧场到现在有 2 600多座的大型剧场,可以说魅力湘西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爱。2003 年,市、区两级政府将魅力湘西大剧院指定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定点表演单位。各大旅行社也不甘落后,纷纷将魅力湘西文化表演作为张家界之游的必看节目之一。如今, “白天观奇山秀水,晚上赏魅力湘西”正成为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们的共识。2008 年 9 月, 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
10、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荣称号,这是继印象刘三姐 、 丽水金沙 、 云南印象之后,第四家专注于旅游文化表演机构获此殊荣。在魅力湘西的带动下,目前张家界产生了 8 台固定演出场地和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艺节目,总座位数超过 1.1 万个,从业人员超过 2 000 人,形成了让国人瞩目的张家界演艺现象。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其中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等手段,引导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投资等资源向重点行业集中,实现文化旅游创
11、意产业快速、优化的发展。其次,完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政策,需要对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是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多种产业集中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经济园区。张家界于 2001 年魅力湘西大剧院与 2009 年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的开发为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做出了导向。打造出了张家界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展示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其创意产业的数量屈指可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还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
12、 10%。产业集群的建立将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各方面相关资源的共享,大幅度节约成本;同时又会产生连带效应,使所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集群化的发展。首先要在科学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建设文化创意集群区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文化创意源于人才的创新思维,有创新才有创意。因此,促进张家界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人才的来源一方面是引进,一方面是靠产业自身培养。要制订有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加强与发达地区旅游创意产业机构的交流,引进其
13、他地区的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首先,要更新社会传统的观念,在社会范围内引入创新理念。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技术人才是产生文化创意人才的群体,原因在于诸多的想法和创意思维最终需要这些人才来实践才使得创意成为产业;其次要大力度的普及创新教育,更是要加强本土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等相关院校中设立旅游创意专业;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可塑造性,实现产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意潜质,保证该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 (12). 2 高静,刘春济.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旅游科学,2010, (3). 3 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 (2). 4 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责任编辑 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