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424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摘要】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先驱,因此,对于小城镇发展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我国的小城镇依据其各有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地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本文主要从回顾小城镇历程入手,以达到转型策略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小城镇 发展态势 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回顾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小城镇以各种形态发展,由于地理、资源优势等区别,两极差异非常大。近年来,小城镇借产业的发展,逐具规模化,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华北、

2、成都平原聚集区。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逐步形成,成为我国城镇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小城镇发展经历了 5 个发展阶段。其中,1978年改革开放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分水岭,是小城镇曲折前进的见证。第一阶段(1949-1957):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政府在原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做了调整,设立了 136 个城市,并在农村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小城镇得以发展起来。第二阶段(1958-1978):经过第一阶段的恢复发展期,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并没有很好的环境使小城镇顺利发展。由于我国当时所实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小城镇的发展受

3、到限制。经过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小城镇处于停滞衰退的状态。第三阶段(1978-1983):1978 年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分水岭,改革开放后,政府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使小城镇的人口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城乡沟通的纽带,小城镇在中间发挥着作用。第四阶段(1984-200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纷纷投入到乡镇企业中去,这个阶段的小城镇得以快速发展。同时,政府出台了放宽户籍限制的政策,更是给小城镇的发展施了一把力。第五阶段(2002-至今):经过雨后春笋般的快速生长,小城镇在数量上飞速发展着。但是,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小城镇

4、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规划;一些小城镇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一些小城镇各类基础设施不齐全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极为不利。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下我国小城镇在发展中所呈现的特点。 二、我国小城镇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一)曲折前进,总体数量不断增加,发展差异较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城镇在不断发展,文革期间曾处于衰退状态,停滞不前。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总体数量在不断增加,且呈现差异化。究其差异化,可以从地区差异上来体现。例如地区差异,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发展的城镇总量明显高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由此看来,小城镇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二)发展

5、程度不一,两级分化严重。我国小城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居住人口也在迅速增长,但发展规模两极化相当严重。就收入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前 1000 名的小城镇东部地区就有占九层,而中西部地区总共才占 14%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是极为不均衡的。 (三)小城镇发展成片状分布。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代表,我国的小城镇表现为片状的聚集,由东至西逐步减少。在三角洲和平原地带,小城镇聚集较为密集,而在广阔的西北、西南却明显减少,且发展相对独立。 我国基础设施和交通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交通不利,基础设施不便的城镇,更是转变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投资环

6、境的改善,小城镇逐步走向城镇特色产业,并发挥了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镇经济发展。专业分工的深化是小城镇在 21 世纪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许多小城镇已经找到自身特色的产业并专门化,同时与周边产业接轨,形成产业聚集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城镇已经在承载经济发展和地区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由于乡镇企业的崛起,可以为当地提供能多的就业岗位和吸引大量资金流入,为我国城镇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三、小城镇转型策略研究 据我国现实的国情来看,未来小城镇转型需要立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定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

7、科学发展观,立足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地利用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继续加强对外交通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致富,必须先修路。 ”这是不无道理的。上面笔者分析到,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东西差异相当大,而沿海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尤为突出,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因此,城镇对外交通建设还是要不断继续,基础设施要跟上,这样才能快速实现城镇化。 其次,当地政府应当有重点、有计划地引导小城镇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并不一致,发展经济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笔者建议应当首先研究当地优势和特色产业,

8、挑选主导产业主攻。只有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当地特色经济,才能提升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聚集水平、才能提高当地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再次,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如果说改革是小城镇发展的推动力,特色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支撑,辐射周边城镇经济,拉动内需和增加就业岗位是小城镇的外部效应,那么处理好市场机制与政府管理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人口聚集,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就是外部条件。虽说外部条件并不是事物的本质原因,但是没有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也不可能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然后,增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识,坚持完善土地利用

9、制度,地区政府要积极引导小城镇走节约发展模式。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利用,但是人们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尤其是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因此笔者这里提倡走节约型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因地制宜、科学实行城乡规划,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上文已经讨论过,小城镇已经在城镇系统和城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新时期面临良好发展机遇时,政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城乡规划,走一条有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四、小结 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今天

10、,没有一个系统的小城镇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危险的,将导致建设和发展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而由于历史缘由、现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又不能把别的地区成功经验按部就班,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转型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保持环境良好,社会友好和谐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里作者只是粗浅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路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前虎.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2, (2):P87-91. 2段进军.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态势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 (11):P55-60. 3刘昆.贵州省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2, (14)P108-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