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件.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3488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孔乙己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孔乙己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孔乙己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孔乙己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鲁迅( 1881年 1936年),现代伟大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 “进化论 ”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 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自 1918年至 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 呐喊 、 彷徨 、 野草 、 朝花夕拾 、 华盖集 等专集。 1921年 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 Q正传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 故事新编 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 鲁迅全集 行世。 背景简介 孔乙己 写于 1918年冬天,当时以 新青年 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 “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 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3、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阔 绰 舀 出羼 水蘸 酒打 折 了腿间 或附 和颓 唐(chu) ( yo )(chn)(zhn)( sh )( jin )( h )( tu )和 睦 ( h )和和 面和 稀泥( hu) ( hu)折 扣 ( zh )折房 间 ( jin )间咸 亨 ( hng)享 受 ( xing)绽 ( zhn)砚 ( yn)想一想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2讨论:前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提示: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把 “短衣帮 ”与 “穿长衫 ”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 富悬殊、

4、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 “我 ”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想一想1在第 4-9小节中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 “ 站着喝酒 ” 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 “ 穿长衫 ” 表明他不愿与 “ 短衣帮 ” 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 惟一的 ” 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阅读课文第 9自然段,看看课文是通过哪几种方法刻画孔乙己形象的。(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

5、态描写1外貌:身材高大、清白脸色、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长衫又脏又破 脸上黑而且瘦、破夹袄、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处境悲惨)2语言: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回字有四种写法、多乎哉不多也、跌断4神态: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笼上一层灰色3动作:排、摸、罩、 “走 ”(迂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而又嗜酒成性,善良诚恳)(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神态)3 “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 ”“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 ” 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4 “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

6、次有什么作用? 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5文章最后说 “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 一句中 “的确 ”和 “大约 ”矛盾吗?不矛盾。“ 大约 ” 表示是 “ 我 ” 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 “ 的确 ” 表示 “ 我 ” 猜测的结论。 想一想6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的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不同的命运,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想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