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中坳陷泥盆系礁滩相带识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关键词:桂中坳陷;泥盆系;台地边缘相带;礁滩响应特征 随着川东北台地边缘礁滩相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台缘礁滩体亿吨级油气藏的发现,掀起了海相礁滩勘探的热潮1。泥盆纪是滇黔桂地区主要造礁期之一,以广西南丹大厂的早-中泥盆世层孔虫-珊瑚礁古油藏最为著名2。结合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研究,并结合邻区钻井资料建立该地区沉积相模式,总结出泥盆系生物礁滩具有横向迁移和纵向加积两大沉积特征。通过井震响应分析、模型正演分析、归纳总结了桂中地区生物礁滩的地震响应特征。最后结合地震相、沉积相以及本区钻井资料总结出该地区生物
2、礁滩分布规律。 1 勘探研究现状 桂中坳陷位于雪峰山隆起南侧, 东部以龙胜-永福断裂及大瑶山隆起为界,西部以紫云-都安断裂为界,具有“二凹一凸一斜坡”的构造格局(图 1) 。基底为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坳陷及周缘地层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累计厚度可达6000m8000m,桂中坳陷地表主要出露石炭系地层,局部残留 P-T2地层,泥盆-二叠纪发育台盆相、丘台相、滨岸台地相共三套地层系统。桂中地区前期钻井桂参 1井、桂中 1井未有所突破。近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认识到,桂中地区泥盆系礁滩地震异常明显。结合地表剖面和井资料分析,认为
3、桂中地区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 2.礁滩沉积特征 古海沉积与现代海洋沉积3特征一致,生物礁滩发育受生长环境制约。通过地震、钻井等资料揭示出桂中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滩,该区礁滩具有两大特点:横向上的迁移性和纵向上的加积性。图 2礁滩体沉积生长特征图 D21 期为纵向加积型为主的点礁,生物礁规模相对小,礁滩储层发育;D23-D3 为加积迁移复合型环礁,早期以垂向加积为主,生屑滩储层发育;晚期生物礁为迁移加积复合,多期生物礁叠置生长,生物礁储层发育(图 2) 。 3.地震反射特征 生物礁体是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沉积体,其沉积建造和分布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由于经历了特殊的沉积作用和成岩过程,生物礁具有独特
4、的古地貌特征及岩石学特征,与一般的碳酸盐岩建造有明显区别,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具有特殊几何形态的地震反射结构4。在此利用实际地震剖面和模型正演结果结合对泥盆系生物礁进行分析。 3.1 地震剖面反射特征 依据工区周缘的钻井资料,利用三维工区邻近的桂中 1井对工区进行层位标定可对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追踪(图 3) ,可发现桂中地区处在地震异常相带, 图 3 桂中地震剖面标定及精细解释 根据区域礁滩相带的特征可判断桂中地区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它具有以下几个特作: (1) 礁体外形呈丘状反射特征(同相轴上隆) 。造礁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礁的厚度比四周同期沉积物的厚度大,礁体外形突出,形成了丘状反射。
5、(2)礁体内部为杂乱、复波反射或反射空白区。生物礁是由具有丰富的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形成的块状格架地质体,不显现沉积层理,因此生物礁内部表现为断续、杂乱反射或反射空白区等特征。 (3)礁体顶面为强反射特征。生物礁体与顶部围岩之间存在速度和密度差,在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波阻抗界面,因而在礁体顶面出现了较强的反射。 (4)礁体翼部出现上超反射特征。礁的生长速度远比周缘同期沉积物的快,两者沉积厚度相差悬殊,因而出现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的现象,在地震剖面上可以根据上超点的位置来判定礁体的边缘轮廓。 3.2 模型正演 利用桂中地区的地质和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制作了图 4上部为泥盆系台地生物礁正
6、演地质模型。泥盆系由三段构成,下段为台地相灰岩,中段为早期礁滩上部为海侵期泥岩、泥灰岩、上段为礁灰岩及具有很好储集性能的礁盖白云岩组成上部为石炭系泥岩。图 4中下面的图为生物礁地质模型的正演结果,可见,泥盆系生物礁表现为内部弱振幅或空白杂乱的丘状杂乱反射特征,礁体顶部礁盖白云岩储层顶对应强波谷,底对应强波峰,在礁体的两翼出现同相轴中断、上超现象。 图 4桂中坳陷河池-宜山地区生物礁滩正演模型 对比图可以看出模型正演的生物礁反射特征与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极为相似,印证了桂中坳陷河池-宜山地区泥盆系存在台缘礁滩相带。 4.生物礁滩分布特征 在桂中地区二维、三维地震剖面上,通过地震相相面法识别追踪揭示
7、桂中地区存在台缘礁滩、陆棚等典型反射特征。泥盆系台缘礁滩相带展布于桂中坳陷河池-宜山地区,呈环形展布。 5 结论 (1)桂中坳陷河池-宜山地区泥盆系存在台缘礁滩相带,呈环形展布。 (2)桂中地区泥盆系物礁具有横向上的迁移性和纵向上的加积性。 (3)生物礁的识别:丘形反射(同相轴上隆) ,内部杂乱或复波特征。顶面为强反射且顶部出现披覆构造反射,礁体翼部出现上超反射特征。 参考文献 1王鹏万,姚根顺,陈子?等.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J.中国地质,2011,38(1):170-179. 2 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等.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世界地质,2007,26(1):44-45. 3何起祥.海洋沉积作用的物源控制J.海洋地质前沿,2011,27 (1) :8-13 . 4胡伟光,蒲 勇,赵卓男,等.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识别J.石油物探,2010,49(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