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592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摘要:建筑消防设计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整个建筑的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高层消防给水设计时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 而且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最重要是安全可靠, 这样才能够在突发火灾事故的处置中, 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诱发因素,探讨了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火灾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耕地越来越紧张,建设用地可利用规模减少,城市经济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乃至小城市里如雨后春笋的拔地而起,发展很快。高层建筑在节约用地、壮观城市和提

2、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越性已为每人所公认。但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救高层建筑火灾,水是主要的灭火剂。设计出一个经济、安全、合力的高层消防给水系统尤为重要。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诱发因素 1、消防设施 民用高层建筑是居民的聚集地,为了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但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将消防给水部分作为重点考虑,导致缺少必要的给水装置。 2、设计方案 很多建筑工程单位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对建筑工程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设计。有的建筑单位设计方案尚未完成就开始施工,遇到问题时随意改动建筑消防方案,有的甚至没有把建筑防火结构系统考虑在内。这些设计观念上的欠

3、缺,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施工材料 在上海教师公寓大火现场,消防人员经过勘察检查后发现,教师公寓着火点位于 1 号楼 20 层,外墙面有铁制脚手架、绿色的塑料过滤网、泡沫、聚氨酯以及木板等材料,这些都是极易燃烧的物质。通过鉴定得知,这次火灾是工人在焊接时飞溅的火花引燃了建筑现场的易燃物所致。二、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问题探讨 1、室外消火栓数量的确定 (1) 高规第 736 规定: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 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 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 1015L/s”, 但是高规的条文说明是这样解释: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保证供应建筑物需要的灭火用水量,

4、其中包括室内、室外两部分” , 条文说明的解释超越了高规的规定。室外消火栓是室外消防用水取水口, 理应按室外管网来考虑。室外管网供水流量一旦确定, 即使设置再多的室外消火栓, 其室外消火栓所能取到的水量的总和也就是室外管网供水总量。 (2)当设计把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在室内消防水池时, 室外管网一般就按室外消防用水量来确定, 因此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经计算来确定, 但是高规第 7453 规定“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 m”。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 水泵接合器的 1540 m 范围内在一般情况下要设置室外消火栓。因此, 在工程设计

5、中, 在布置水泵接合器时,要考虑其相对集中, 以利于与经过计算的室外消火栓数量对应, 一旦设计中有较多的室内消防系统需要较多水泵接合器,且分散布置时,则需要适当增设“额外” 的室外消火栓。 2、水泵接合器数量的确定 (1) 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当室内消防水泵发生故障或遇大火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 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将水送到室内消防给水管网, 供灭火使用。 高规7451 规定: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 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 1015L/s 计算” , 这里指明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是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这一点不好照搬, 从水泵接合器用途不

6、难知道,水泵接合器是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来增补室内消防用水不足的接口。如果室外消防用水量远远小于室内消防用水量时,那水泵接合器设那么多是没有意义的。海拉尔房产段做了一个二类高层建筑设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15L/s。但其室内大水滴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 66L/s,室内水幕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 59L/s,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用水量为 14L/s,这些用水量按火灾延续时间计算均储存在地下水池中。 (2)按规范 7451 规定, 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分别设 6 个,8 个和 2 个。 8 个水泵接合器要 8 辆消防车从 8 个室外消火栓中取水供给,而室外的供水条件上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即使考虑到

7、由消防车距离运水,那也不可保证大水滴淋系统和水幕喷淋系统的正常工作。因这两个系统要正常工作时的用水量很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多消防车远距离运水来达到同时供水, 如时间过长, 那这两个系统也失去作用,最后时间一长就靠消火栓来灭火。因此,应对一些灭火系统可以适当减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可以分别设 35 个就足够了;而对消火栓系统应重点保证,故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的同时应考虑室外供水能力综合确定, 达到既节省投资的目的, 同时又保证消防的安全可靠性。 3、消防水池容积的确定 (1)消防水池是储存消防灭火用水的构筑物, 容积的确定关系着灭火的安全性。 高规732 规定: “市政给水管

8、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二类居住建筑除外) ,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均应设置消防水池” 。“高规733 对水池的容积作了规定:“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 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时时, 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以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一些地方针对这两条规定,却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2)在南方一些地区, 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均储存了消防水池中, 原因是市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 这显然会增大消防水池的容

9、积。如每一幢高层建筑均要把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储存在消防水池, 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是不可取的。 (3)东北地区是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时, 消防水池只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一般做法为: 从市政引两根进水管构成室外环状供水, 以保证室外供水的安全性,消防水池设在地下室, 只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 但不允许考虑火灾时水池的补水量(规范没有作明确规定) 。故这种做法不妥, 这样导致一幢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一般都储存了 400500 t 的消防用水,一般占地均有 200 m2 以上。这种做法很不经济, 仅工程造价就增上百万元; 同时又增大管理的难度,如要清洗, 定期换水等, 又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0、; 如果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合建水池,那必然会造成生活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所以既要保证消防安全, 又要降低工程造价及管理方便,首先要加强自来水公司的责任度, 保证城市环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然后适当加大高层建筑的进水管, 使得进水管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的同时能够在火灾时补充消防水池的水量。这样经计算可以适当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达到经济合理。 4、消防给水系统的形式 对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形式的选择,首先应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应尽量选用经济合理的供水形式。 (1)按服务范围分: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和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应尽量采用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就如上述所讲:邻近高层建筑

11、共用消防水池,但这往往得不到推广。主要原因是各开发商不能协调好,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能够牵头,共同解决管理及费用的问题,使几方面都能够接受。 (2)按高度来分: 分区水和不分区给水。当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 080MPa 时, 采用不分区给水形式,当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大于 080MPa 时, 采用分区给水形式。分区供水方式又包括:并联分区供水方式;串联分区供水方式;减压阀分区供水方式。 (3)关联分区供水方式:各个分区互不干扰,自成体系,对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但造价高,维护管理较困难。 (4)串联分共供水方式:各区水泵压力相近或相同,不需高压泵、高压管;但水泵分散, 管理困难,同样造价高。 (5)减压阀供水方式: 系统简单, 造价低, 管理方便,应尽量采用此种供水方式。此种方式可以保证经济、安全的要求, 维护管理方便,但对减压阀的要求较高,应采用可调式减压阀,设定阀后压力并保持恒定。只要一套水泵,一套水泵接合器,一座水箱,一套电控设备,造价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跃刚.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J. 天津建设科技. 2007(S1) 2 孔德庆.关于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减压孔板的计算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