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609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以研究人体在健康和疾病时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目的,通过检测 人的体液等标本中的化学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治疗监测、药物疗效观察、 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2.ISO15189: 指 2003年 2月国际化标准组织( ISO)发布的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专 用要求,是专门针对医学实验室认可而制定的一个标准。 3.实验室认可: 是由权威性专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实验室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考核,认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些工作,并授 予资格的过程 。 4.检测系统: 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

2、、质控品、消耗品、 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 二、填空 1.英译汉: ISO 的中文全称是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 IFCC 的中文全称是 (国际临床化 学联合会) 。 2.IQC、 LIS、 APR、 BCG 的中文全称依次为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信息系统)、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溴甲酚绿)。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现代化主要表现在: 检测分析自动化;试剂标准化和商品化;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ISO15189认可;参 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急诊检验: 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服务。

3、2.危急值: 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极限值。 二、填空 1.生化检验常用的 体液 标本有 (血液)、(尿液)、(脑脊液) 和 (腹水) 等,其中以 (血液) 标本最为常用。 2.生化检验中, (静脉血) 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 (静脉穿刺) 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3.生化检验中常用的 抗凝剂 有 (肝素 )、 (草酸钾 氟化钠 )等。 4.检验前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 (医生 申请)、(患者准备 )、 (标本采集 )、 (标本运送 )和 (收 检 )。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一、名词解释 1.摩尔吸光系数(): 当物质浓度为 1mol/L,液层厚度为 1cm 时在特定

4、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2.电泳技术: 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特性,对混合物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 测定的一项技术。 3.电化学分析技术: 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 行分析的方法。 4.光谱分析技术: 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 量的分析方法。它具 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二、单项选择 1.属于 发射光谱分析法 的是 ( B) A、离子选择电极法 B、火焰光度法 C、化学比色法 D、免疫比浊法 2.紫外光 的波长范围是 ( B) A、小于 10nm B、 200400nm C

5、、 400760nm D、大于 760nm 3. 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钠,其 特征谱线 为 ( D) A、 671nm B、 766nm C、 852nm D、 589nm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 误的打“”) 1.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钾的发射光谱为 589nm,钠的发射光谱为 767nm。 () 第四章 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一、填空 1.溶液的透光度 T 与吸光度 A 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 (A= lgT); Lambert-Beer 定律的表达式 为 (A=KLC)。 2.比色杯配对试验要求比色杯间的 透光度误差 应小于 (0.5%)。 3.光致发光 最常见的类型是 (

6、荧光 )和 (磷光 )。 二、简答 1.如何对 试剂盒 的性能进行评估? 答:试剂盒的性能评估方法 :测定准确度;检验精密度;干扰物试验;测定线性范围 ;稳定性试验;均匀性实验。 第五章 检测系统的评价与验证 一、名词解释 1.决定性方法: 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 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 -质谱分析 法( ID-MS)等。 2.参考方法: 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 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

7、、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 3.常规方法 :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 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4.室内比对: 在一个实验室,同一个检测项目如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或不同的检测系 统对其进行检测,实验室必须定期评估这些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即是否有相似的检测结果。 5.线性范围: 是指检测物浓度与检测信号的大小成正比的范围。 6.回收试验: 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 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7.回收率: 回收试验中

8、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8.携带污染率: 是指分析仪器检测标本时,由于试剂标本或反应杯等残留物对后续项目检测 结果的影响。 二、填空 1.IFCC根据实验方法的 (准确性 )与 (精密度 )的不同,将其分为 (决定性方法 )、 (参考方法 ) 和 (常规方法 )三级。 2.精密度 用于评价 (随机误差) ,通常用 (标准差) 和 (变异系数) 表示。 3.实验方法的选择要重点考虑 (实用性) 和 (可靠性) 。 4.系统误差 可分为 (恒定系统误差) 和 (比例系统误差) 。引起系统误差的 主要原因 有 (方 法误差) 和 (仪器和试剂误 差) 。 5.变异系数值越大,测定值离散

9、度越 (大) ,精密度越 (差) 。 6.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 (精密度) 和 (准确度) 。 7.方法评价试验中,准确度评价 (系统) 误差。主要通过 (方法比较试验)、(回收试验) 和 (干扰试验) 实验评价。 8.准确度 是指测定结果与 (真值) 接近的程度。一般用 (偏差) 和 (偏差系数) 表示。 9.(室内) 比对的 目的 是保证在同一个实验室出示的检验报告的 (一致) 性。 10.评价试验 包括 (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和 (方法比较试验) 。 11.重复性试验 的 目的 是检测候选方法的 (随机) 误差,试验形式包括 (批内重复

10、性试验)、 (日内重复性试验)、(日间重复性试验) 等。 12.回收试验 是指候选方法对常规分析标本中所加入的 (纯分析物 ) 准确测定的能力,用 (回 收率 )表示。其试验的 目的 是检测候选方法的 (比例系统) 误差。 13.干扰试验 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 (恒定系统) 误差。消除干扰的最常用方法有设立 (试 剂) 和 (标本) 空白试验。 14.方法比较试验 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 (系统分析) 误差,最好选择 (参考方法) 作为比 较方法。 15.方法学性能标准 是运用统计方法 制定出一系列 (医学决定水平) 上的 ( 95%) 标本允许 误差限度。 16.在方法学性能标准中 EA 表示

11、 ( 医学决定水平 允许分析误差) 。 三、单项选择 1.检测系统 指 ( D) A、 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 B、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试剂 C、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操作程序 D、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全部要素 2.同位素稀释 -质谱分析法 应该属于 ( C) A、偏差已知方法 B、参考方法 C、决定性方法 D、偏差未知方法 3.由于分析人员的 操作 习惯 而造成的误差属于以下哪种误差 ( A)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方法误差 D、随机误差 4.偏差 和 偏差系数 一般用来表示 ( A) A、准确度 B、特异度 C、精密度 D、灵敏度 5.EA 表示 (

12、 B) 的允许误差限度 A、 90% B、 95% C、 5% D、 85% 6.临床诊断 敏感度 的计算公式为 ( D) A、 TN/( FP+TN) B、 FP/( FP+TN) C、 FN/( TP+FN) D、 TP/( TP+FN) 7.建立一个实验方法时,常做回收率试验 。其主要 目的 是验证实验方法的 ( A) A、准确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特异性 8.哪种 评价试验 可用来检测侯选方法的恒定系统误差 ( B) A、回收试验 B、干扰试验 C、对比试验 D、重复性试验 四、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参考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 ( ) 2.随

13、机误差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 ( ) 五、简答 1.简述各级标准品与各级实验方法之间的关系。 2.简述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及步骤。 答:选择原则:实验方法选择要从 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检测要求确定适当的方法。 要重点考虑:实用性:微量快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可靠性:所选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较大的检测能力。 选择步骤:广泛查阅文献;选定侯选方法;侯选方法的初步试验。 3.简述方法比较试验中比较方法的选择。 答:在进行临床化学常规方法的评价时,最好选择参考方法作为比较方法,这样在解释结 果时,可把方法间的任何分析误差都归于侯选方法。 六、计算 1.有下列四个样

14、品: ( 1)基础样品: 血清 2ml + 0.1ml 生理盐水 ( 2)回收 样品:血清 2ml + 0.1ml 20mmol/L 葡萄糖标准液 ( 3)回收样品:血清 2ml + 0.1ml 60mmol/L 葡萄糖标准液 ( 4)回收样品:血清 2ml + 0.1ml 100mmol/L 葡萄糖标准液 用 GOD-POD 法测得上述四个样品的浓度分别为 5.88mmol/L、 6.80mmol/L、 8.90mmol/L 和10.70mmol/L。试计算回收样品、的加入浓度、回收浓度、回收率以及平均回收率。 解:根据回收浓度 =分析标本测定浓度基础样本测定浓度, 加入浓度 =(标准 液量

15、标准液浓度) /(病人样品量 +标准液量), 回收率( %) =回收浓度 100/加入浓度, 加入浓度 =(0.1*20)/(2+0.1) 0.95mmol/L 回收浓度 =6.80 5.88 0.92mmol/L 回收率 =0.92/0.95 96.8% 加入浓度 =(0.1*60)/(2+0.1) 2.86mmol/L 回收浓度 =8.90 5.88 3.02mmol/L 回收率 =3.02/2.86 105.6% 加入浓度 =(0.1*100)/(2+0.1) 4.76mmol/L 回收浓度 =10.70 5.88 4.82mmol/L 回收率 =4.82/4.76 101.3% 平均回

16、收率 =(回收率 +回收率 +回收率) /3=101.2% 2.有下列三个样品: ( 1)基础样品: 血清 0.9ml + 0.1ml 生理盐水 ( 2)干扰样品:血清 0.9ml + 0.1ml 4mmol/L 尿酸 ( 3)干扰样品:血清 0.9ml + 0.1ml 8mmol/L 尿酸 用 GOD-POD 法测定的上述三个样品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 6.50mmol/L、 6.20mmol/L、5.95mmol/L。试计算干扰样品、的加入尿酸值和干扰值以及平均每 1mmol/L 的尿酸会产生多少 mmol/L 葡萄糖的干扰值。 解:干扰值 =干扰样本测得值 基础样本测得值 则干扰值 =6.

17、20 6.50 0.3 mmol/L 干扰值 =5.95 6.50 0.55 mmol/L; 加入尿酸值 =0.1 4 0.40mmol/L 加入尿酸值 =0.1 0.8 0.80mmol/L 平均每 1mmol/L 的尿酸会对此葡萄糖溶液产生的干扰值为 ( 0.3/0.4) +( 0.55/0.8) /2= 0.72mmol/L。 第六章 酶学分析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内酶: 指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进行代谢的酶类。这些酶极少进入血液,由此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2.酶活性: 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3.酶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

18、到某一速度时所需要的酶量。 4.酶活性国际单位: 1IU 指在规定条件下( 25,最适 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催化 1mmol底物发生反应的酶量。 5.延滞期: 反应开始时,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很少,反应速度很慢,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 时间不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延滞期。 6.线性期: 延滞期的时间一般为数秒钟到数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增多,反应速度加快,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线性期。 7.偏离线性期: 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底物的减少和产物的增加,逆反应增强,反应速度减慢,这一时期称为偏离线性期。 8.定时法: 是指酶促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终止

19、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计算酶促反应的平均速度。 9.连续监测法: 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该方法每隔一 定时间( 10 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10.工具酶: 在酶学分析中,往往利用酶作为工具,检测另一种酶的活性或底物浓度,我们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11.血浆特异性酶: 属于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如凝血酶类、纤溶酶类等。 12.Trinder 反应: 指 H2O2与某些色原物资在过氧化物酶( POD)的催化下生成有

20、色物质的反应。该反应是酶学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指示反应之一。由 Trinder 在 1969年提出故称为Trinder 反应。 二、填空 1.酶活性 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底物的减少量 )或 (产物的增加量 )。 酶活性单位 是指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要的 (酶量 )。 2.1IU 指在 (规定条件下,每分钟转化 1 mol底物的酶量 )。 3.1Katal=(60 106 )IU, 1IU= (16.67) nKatal。 4.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延滞期 ), (线性期 ) , (偏离线性期 )。 5.米 -曼氏方程 为 V=(Vmax S)/

21、(Km+S)。当 v=75%Vmax 时, Km= S。 6.最常用的求 Km 和 Vmax值的作图法: (双倒数作图法 )。 7.酶活性的 测定方法 分为 (固定时间法 )和 (连续监测法 )。 8.定时法 和 连续监测法 又分别称为 (终点法 )与 (速率法 )。 9.在 酶偶联法 中,与待测酶相对应的常用的 工具酶 有 (辅助酶 )和 (指示酶 )。在酶学的 EC 分类 中,常用的酶类属于 (氧化还原酶类 )、 (转移酶类 ) 和 (水解酶类 )。 10. (前列腺 )是血浆 ACP的主要来源。 11.乳酸脱氢酶 通过电泳法分离,在电泳结束时形成由正极向负极依次为 ( LD1)、 (LD

22、2)、(LD3)、 (LD4)、 (LD5)五条同工酶区带。 12.按照血浆酶的 来源 以及在血浆中的 功能 不同,可以将血浆酶分为 (血浆特异酶 )、 (外分泌酶 )、 (细胞内酶 )。 13.诊断 肝脏功能 最常用的酶是 ( ALT) 和 ( AST) 两种; MAO 常用于 (肝纤维化) 的诊断。 14.常用于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的酶类有 ( AST)、( LDH) 和 ( CK) ,三者统称为 (心肌酶) 。 15.用于 诊断急性胰腺炎 的酶有 (淀粉酶) 和 (脂肪酶) 。 三、单项选择 1.根据 1976年国际生化学会委员会的规定,酶的一个 国际单位 是指 (D) A、 最适条件下

23、,每小时催化生成 1mmol 产物 的酶量 B、 37下,每秒钟催化生化 1mol 产生的酶量 C、 25 ,其他为最适条件 ,每分钟催化生成 1 MOL 产物的酶量 D、在特定条件下 ,每分钟催化一个微摩尔底物产生变化所需要的酶量 2.下列哪一阶段的 反应速度 能代表 酶的活性( D)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混合级反应 D、零级反应 3.关于 Km 值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 B) A、 Km 值是酶的特征常数 B、 Km 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C、 Km 值取决于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 D、 Km 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越小 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

24、LDH 属于氧化还原酶 B、溶血可使血清 LDH 活性下降 C、 LDH 同功酶有五种 D、 LDH 的亚基有 M 和 H 两种 5.以磷酸对硝基苯胺为底物,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其 监测波长 为 (C) A、 340nm B、 380nm C、 405nm D、 500nm 6.还原型辅酶( NADH)的 最大吸收峰 是 ( D) A、 220nm B、 280nm C、 260nm D、 340nm 7.采用卡门氏单位测定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的方法是 (D) A、改良穆氏法 B、金氏法 C、酶联 -紫外连续监测法 D、赖氏法 8.水解酶是一组催化水解反应的酶,属于 水解酶 的是 (A)

25、 A、碱性磷酸酶 B、葡萄糖氧化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肌酸激酶 9.下列酶与底物组合中哪项错 (C) A、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 B、碱性磷酸酶 -磷酸苯二钠 C、乳酸脱氢酶 -丙氨酸 D、淀粉酶 -淀粉 四、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过量底物存在下,酶的活力越高,线性反应 期越长。 ( ) 2.酶偶联法测定转氨酶,以 340nm 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酶的活性单位。 ( ) 3.酶的反应速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 ( ) 4.只有一级反应的反应速度才能代表酶的活性。 ( ) 五、简答 1.简述 Km 值的应用。 答: a)鉴定酶的种类; b)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26、; c)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d)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是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率的比率; e)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 六、计算 1.连续监测法测 LD 酶活性。取血清 50ul,加 LD-P 法试剂 1.0ml,混匀,置 37中。第 120s时在波长 340nm 处 1cm 光径测得吸光度为 1.45,第 150s 时测得吸光度为 1.40。 已知 NADH 毫摩尔吸光系数为 6.3L cm 1 mmol 1, 吸光度测定过程处于线性期。求血清中 LD 含量,并判断该结果是否在正常参考范围。 解:根据酶活性 U/L= A/min 103 VT/( m l V)有: ( VT:反应液总体积, V:血

27、清体积, l:比色皿光径, m: 6.3L cm 1 mmol 1) LD( U/L) = 103 1.05/( 6.3 1 0.05) =333U/L 2.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按表 2操作: 表 2 碱性磷酸酶 ALP 的测定 加入物( ml) 空白管 (B) 测定管 (T) 血清 / 0.02 D.W. 0.02 / 4NPP 试剂 1.0 1.0 混匀,室温 405nm 处,立即用 0.5cm 的比色皿分别在第 1、2、 3、 4分钟时,读取各吸光度值 A1、 A2、 A3、 A4如下: A1 0.505 0.600 A2 0.511 0.633 A3 0.515

28、 0.665 A4 0.520 0.690 已知 4NP 的 毫摩尔吸光系数为 18.5L cm 1 mmol 1, 血清管吸光度测 定过程处于线性期。试求血清 ALP 含量,并判断该结果是否在正常参考范围。要求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解:每管得到三个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先分别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AB/min= 0.005 AT/min= 0.030 再根据 ALP( U/L) =( AT/min- AB/min) 103 VT/( m l V)有:( VT:反应液总体积, V:血清体积, l:比色皿光径, m: 18.5L cm 1 mmol 1) ALP( U/L) =( 0.030-0.00

29、5) 103 1.02/( 18.5 0.5 0.02) =0.025 5514=138U/L 第七章 蛋白质检验 一、名词解释 1.双缩脲反应: 指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 二、填空题 1.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是利用蛋白质分子中 (肽 )键,在 (碱性 )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 (紫红 色 )的络合物。 2.血清清蛋白 BCG 测定法原理为: BCG 是一种 (阴离子 )染料 ,在 pH(4.2)的缓冲液中,与带 (正 )电荷的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成 (蓝绿色 )色,在 (628)波长处吸光度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 3.A

30、 G 称为 (清蛋白球蛋白 )比值。 4.血浆中含量 最多 的蛋白质是 (白蛋白 );分子量 最大 的蛋白质是 ( 2-巨球蛋白 )。 5.血浆蛋白质中, (甲胎蛋白或 AFP)的含量测定对 原发性肝癌 的诊断有相当价值;而铜蓝蛋白可协助 (肝豆状核变性或 Wilson 病 )的诊断。 6.呈 下降 类的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包括 (前白蛋白 )、 (白蛋白 )和 (转铁蛋白 )。 7.(双缩脲法 )是目前临床上测定血清总蛋白的 常规方法 ,其 成人参考范围 是 (6080g/L)。清蛋白 /球蛋白( A/G) 的参考范围是 ( 1.52.5/1)。 三、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 铜 蓝蛋白 叙述

31、错误的是 ( D) A、是含铜元素的糖蛋白 B、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C、具有氧化酶的活性 D、属于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人体内主要 运输铁 的 蛋白质 是 ( D) A、血红蛋白 B、铁蛋白 C、肌红蛋白 D、转铁蛋白 3.人体内 贮存铁 的 蛋白质 是 ( B) A、血红蛋白 B、铁蛋白 C、肌红蛋白 D、转铁蛋白 4.下列哪一组属于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A) A、 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 C-反应蛋白 B、转铁蛋白, 2-巨球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 C、甲 胎蛋白,铜蓝蛋白, C-反应蛋白, 2-微球蛋白 D、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 2-巨球蛋白 5.急性时相

32、反应时,下列蛋白质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 D) A、铜蓝蛋白含量增加 B、 C-反应蛋白含量增加 C、转铁蛋白含量下降 D、 1-抗胰蛋白酶含量下降 6.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的主要蛋白质是 ( B) A、前白蛋白 B、白蛋白 C、球蛋白 D、血红蛋白 7.下列 测定总蛋白 灵敏度最高 的方法是 ( D) A、双缩脲法 B、凯氏定氮法 C、比浊法 D、酚试剂 法 四、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均由肝脏合成。 () 2.血浆前白蛋白的半寿期约为 1519天。 () 3.前白蛋白可与甲状腺素结合,起运输甲状腺素的功能。 () 4.C-反应蛋白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血浆蛋白质。 () 5.BCG 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时,如果比色时间延长,测定结果将会偏高。 () 6.凡是分子中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 五、简答 1.简述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答:营养作用;维持血 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的正常 pH;运输作用。 2.简述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 答: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络合成紫红色复合物,产生的颜色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反应和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反应相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 第八章 糖代谢紊乱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