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645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摘要: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州市通过不断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着力打造集聚集约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挖掘地方特色发展服务业,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加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近年来,泰

2、州市谋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创城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一、不断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 科学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协调推进主城区、小城市、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以区域功能分区为基础,着力建设城镇架构,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2012 年,全省第一个通过专家论证的城乡统筹规划泰州市区城乡统筹规划(20122030)通过专家论证,为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兴化市明晰市域主体功能区,将全市城乡划分为制造业重点发展区、服务业优化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等 4 个主体功能区。强化规划的空间约束功能,引导形成“一主两副三轴”的区域开发格局,切实推进

3、差别化发展和协调发展。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城区(含郊区) 、戴南张郭区域、周庄陈堡茅山区域、大垛荻垛竹泓区域、安丰镇区域。服务业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城区(含郊区) 、戴南张郭区域、戴窑合陈区域、安丰镇及西北部乡镇。特色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高兴东公路、大兴金公路沿线和盐靖公路、兴泰公路、兴盐公路、兴沙公路沿线的“两横四纵”高效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重点风景旅游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等。同时,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功能。赋予戴南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戴南逐步发展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

4、新型小城市。在完善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搞好中心城镇布局规划。 姜堰区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不同的开发方向和保护要求,实施分类建设和保护,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健全以中心城市、小城市、重点镇为重点,一般集镇和村庄为基础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全市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溱潼副中心建设,做好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围绕里下河地区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旅游名镇的发展目标,充分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生态型、旅游型小城市。加快白米镇城区建设,着眼区域发展,加大小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功能,提升层次,打造生态、宜居、工贸型小

5、城市。加快蒋垛、张甸、娄庄、俞垛重点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 二、着力打造集聚集约的产业体系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为方向,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兴化市突破现有园区或集中区的区域限制,合理安排资源和要素配置,积极规划整合东南片及城区工业载体资源,举全市之力建设省级兴化经济开发区。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江苏兴达新材料产业园(戴南) 、兴化市新型医药包装产业园(张郭) 、兴化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安丰) 、兴化市电子产业园(昭阳) 、兴化市合金铸造产业园(临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或集中区,建好以胶粘制品为主导的兴化市台商工业园(茅山

6、) 。完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行政效率,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载上海、浙江及苏南的产业转移,探索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共建园区,努力形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良好态势。 姜堰区从各区域不同的产业现状和功能定位出发,统筹规划园区布局,全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省级姜堰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以石油钻采设备为特色的曙光工业园、以动力电源为特色的双登科工园、以汽车齿轮为特色的飞船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和专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突出招引重大项目,提升园区综合实力。目前,姜堰区已初步建立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外资项目均在 1000 万美元以上,民资项目 1 亿元以上;积极化解

7、融资、征地、用工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助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创新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积极破除农地流转难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集体代租、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农地流转,让“农民当股民”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 兴化市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设施农业、推动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举全市之力着力抓好 “一区四园” ”(农业科技示范区、戴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市高效农业产业园、市综合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多元

8、投入、整合要素、集聚项目、加快推进 “一区四园”建设,2012 年“一区四园”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到 3.4 万亩。22.5 公里长的兴泰公路两侧 500 米范围内实现了高效规模农业全覆盖。近年来,安丰、陈堡、城东、大营、大邹等乡镇相继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2012 年 4 月,姜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在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破土动工。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河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组成,现有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百家。 四、挖掘地方特色发展服务业 兴化市依托自身优势,建设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砂石港池项目已建成使用。兴化市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

9、一期工程粮食仓储项目投入使用。在戴南,建成了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打造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重点打造以缸顾千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西郊徐马荒、中堡大纵湖等景点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湿地旅游。 姜堰区规划建设泰东河、新通扬运河、卤汀河等沿河物流产业带,加快建设姜堰火车站物流中心,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腹地。以华东五金城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和省物流示范基地为基础,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打造立足苏中、辐射苏南苏北的新兴区域性物流枢纽。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让“三资”农业牵手旅游,沈马线紧临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10、为保护这一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姜堰高起点规划,按照区级主抓“一线”(沈马公路线特色产业长廊),镇级主攻“一园”(现代农业千亩高效示范园),村级主打“一品”(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总体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该区域内,限制发展工业,鼓励农业项目落户,引导新招引农业项目向沈马公路沿线集中,并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倾斜。投资 2000 多万元的河横观赏鱼设施养殖项目,投资 3000 多万元的桥头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以及投资 1.2 亿元的中艺生态农业园项目等不断落户沈马沿线,目前,沈马公路线已建成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沈高农业科技示范园、溱潼千亩梨桃园、俞垛现代农业示范园、华港万亩无公害蔬菜

11、等一批优势和特色高效观光农业项目,形成长达 10 公里的观光农业带。五、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推进“美好城乡”建设步伐,加强对全市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施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改革现有城乡客运运营体制,打破城区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局面,建立城乡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服务优质的城乡客运网络运行机制,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兴化市不断坚持统筹兼顾,全市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旧

12、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兴化大道南延、英武大桥等重点路桥工程相继竣工,建成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城市防洪工程、后街背巷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昭阳湖公园、森林公园、乌巾荡风景区等一批园林休闲景点增添了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农村新“5+1”实事工程,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取缔了城东废品市场,城乡水环境得到改善。大兴金公路、兴泰公路扩建兴化段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完成,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一批工程加紧实施或竣工,兴东水厂、戴南水厂、兴化市自来水厂(周庄)投入运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效显著。 姜堰区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

13、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人口达 23 万人,绿化覆盖率达 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8 平方米。 “五城同创”深入开展,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通过省级考核,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公路路网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新增高等级公路 180 多公里,建设农村公路 1700 多公里。完成兴泰公路一级化、姜高公路路面改造,328 国道改道建设,全面建成溱湖大道,江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复线及

14、电气化改造启动建设。全市实现通镇公路二级化、镇际公路三级化、村村通等级公路目标。 六、力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近年来,泰州市以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姜堰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将就业管理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免费培训制度、创业服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维权服务制度等向农村延伸,实现了农民与城镇人员一体化就业。为准确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姜堰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 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兴化市致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紧扣“文化惠民”和“文化富

15、民”两大主题,大力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镇一级有十多家文化站全部达省标要求,部分镇投入的新文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 236 家,各镇都组建有一支以上的文艺轻骑兵队伍。一系列的扎实措施与惠民工程的开展,有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基层群众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文明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优抚对象的帮扶力度,确保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2 年 7 月 1 日起,海陵区、医药高新区和农业开发区城乡低保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月 400 元,实现城乡一体化。泰兴、姜堰、兴化市力争 2016 年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兴化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医保。市城乡一体化医保政策 200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以来,居民参保率大幅提升。扶贫帮困取得明显成效,困难群体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助学助医、安居工程、慈善扶助、司法援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姜堰区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不断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