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实录及点评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师:我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有的优点大家一看就能发现。比如我朝这一站,诶(阳平调),身材还不错,蛮苗条;模样也还可以,挺潇洒的;这脸上优点就更多了(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看不到的优点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 唱歌还得有音乐伴奏。(只见老师走到电教平台前伸手轻按,一曲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遥远的思念) 【评】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可一上来却要唱歌,让大家既感新奇,又觉得纳闷。这一个悬念设得好极。师:古人所说
2、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朗诵。诗歌本来就是拿来作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评】至此,学生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新颖。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着,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全场似无人般寂静,有学生在擦眼泪,有老师已红了双眼,连老师都几次掏出手绢来拭去眼角的泪。全诗读完,掌声雷动。从第一句朗诵到最后一句,大约历时 14 分钟。) 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 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
3、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师: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板书:身世关系)师:概括得很好!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女生甲: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 师:很好。做童养媳的日子好不好过? 生:不好过,和做牛做马差不多。师: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第二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生:不是,也是。 师:为什么?
4、 生: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 师:说得非常好!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我认为这里语言太罗嗦了。 我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师:对。被雪压着的显得 生:冷清。师:草盖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都说明大堰河的什么呢? 生:身世的悲苦。师: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节。先听我读一遍。【评】老师很有感情地读完,又让学生读,指
5、出其读得不好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师: 看第四节。我觉得作者这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显得罗嗦,抱肯定是用手了,用你厚大的手掌完全多余,对吧? (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有的说不多余)师:请一个女生说堰河的什么呢? 生:不多余 ,表现了大堰河一生勤劳。 师:诗的第二部分写了大堰河勤苦的一生。(板书:勤苦一生)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 生:没有。 师:干什么呢? 生: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师: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 生:
6、疼爱。师:好!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着艾青。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这节朗读时要与前面不同。第一句要缓慢,突出厚大,抚摸我要读得轻柔,但是却强调。接下来的连续八句的在之后要读快一点,突出工作的多和忙。最后一句再读得恢复缓慢、深情。 先听老师示范一遍。(朗读) 师:咱们班男生谁读得最好?我们请他来读一读吧。 (一男生在众同学推荐之下站起来,学着老师刚刚的语调读完第四节) 师:读得好不好啊? 生:好! 师:那就鼓励一下。 (大家都鼓起掌来。) 师:我再改一次,往下一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句,我觉得,肯定丢掉了一个字,丢掉了一个我字。应当说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我自己的家?是不
7、是呀?这次,老师的见解肯定对了!(有不少学生同意老师的观点,频频点头,且动手在课本上加上了个我。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老师就把不同意的学生叫起) 生:自己是客观的,那确实是诗人的家,而我自己带有主观色彩,在诗人心里承认的家,诗人在这里用自己,而不用我自己,说明诗人心里并不承认这个家。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己不是艾青自己,而是父母自己。如果在自己前面加上我,就成了艾青自己了。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家不是艾青的,而是父母自己的,艾青根本不认同的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他认同的是 生:大堰河的家。 师:所以,这句话,诗人是不是丢掉了一个我字? 生:不是。 师: (似乎无奈地)还是老师的意见不对。(稍
8、微一停顿) 不过,老师又发现一个问题,有一句话写的不好,我要改一改。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如果改成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就好了。 (似乎颇为得意)老师不但会朗读读诗,还会写诗、改诗呢! (学生几乎都摇头) 生:老师的绝对不好。 师:还绝对不好?说说为什么? 生:你改的诗,情绪根本就不对!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愿望终于实现了,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去。师: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分别读,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区别不明显) 师:我的改
9、句,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放在终于上。师:你读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仍然十分高兴,仍然愿意回去,能重读一遍吗?(生重读,读得已经低缓)师:传达的不错。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听老师示范一下,(师示范读)大家跟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 生:(沉思)家和客。 师:对!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生:没有。 师: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师: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类似的矛盾的写法?(学生埋头边读
10、边找)生: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 师:怎么矛盾? 生: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 师:本是骨肉,却是陌路。 生:我认为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师: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 生: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 生: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 师:可否这样说: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 师:我再引申一下,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大家在其他
11、地方还看到过吗?比方,在初中课本里,有一 首唐诗里面就有。生:卖炭翁里面,可怜向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师:怎么矛盾。 生:卖炭翁本来应该希望天暖和一些,可是他为了把炭卖出去,却希望天寒冷。 师:再想想,还能从电影、电视中找到这种矛盾的的写法吗? 生:电影中常有,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而下面的人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生:电视中,殿堂里挂着明镜高悬的条幅,下面审案的人,却贪污受贿,把案子判成冤案。 师:非常精彩。诗人艾青非常善于运用强烈的矛盾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五十年代,他到欧洲去访问,见到一个黑人姑娘给白人家当保姆、哄孩子,白人小孩在哭,黑人保姆却在唱歌,艾青就写了一首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
12、唱,有这样两句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停在哭;一个多么可怜,却在唱欢乐的歌。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同学们,跟着我把这一节朗读读一遍。师: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板书:死后凄凉)。接着看这一句,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忸怩什么意思?是不是扭捏的意思,即扭扭捏捏的意思? (一时,学生感到困惑) 师:遇到问题,请马上查字典! 生:我查到了,忸怩是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师:那么扭捏或者扭扭捏捏呢?这个词最常用,不要查字典,就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扭捏,我理解有点矫揉造作的意思。 师:艾青从一个破敝的穷家来到一个金碧辉煌的豪门,应当是哪种情绪? 生:显然是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不能是矫揉
13、造作。师:接下来的一节中,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有什么作用? 生:大堰河以苦为乐。 生:苦中作乐。师:我们从含着笑三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她生活沉重,但却非常乐观。 生:她对未来抱着希望,抱着憧憬,想像着艾青长大成人后,会报答她。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视野。我问大家,我们读这一节时,能够同样含着笑来读吗?生:不能。 师: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读这一节,要读出这种辛酸与沉重来。(一位男生站起朗读,读完,老师指出不到之处,范读,再带读)师:到了,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这一节,用了一些修饰语,如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所有这些数量修饰语,是强调其多,还是强调少? 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多。 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少。 生:(少数学生)不对,有的强调多,有的强调少。师:后面这位同学概括得对!有多有少。哪些是强调多,哪些是强调少呢?生: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疾苦是强调多;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强调其少。 师:概括起来,是什么多,什么少?生:痛苦多,而自己得到的少。师:给予这个世界的多,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少。生:大堰河的命运悲惨。生前那么辛劳,死后没什么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