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91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气血汗证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汗 证,一、概述,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五种,其中自汗和盗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概念,排泄异常:时间、形式、颜色、量,证候特征,1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全身性汗出过多,异乎寻常。自汗表现为白昼汗出,动则益甚,常伴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阴虚内热的症状。2无其他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

2、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一、概述,(二)历史沿革,“灌汗”,证名。指汗多如灌水之状 。,一、概述,病机 灵枢经脉曰:“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二)历史沿革,生理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作了讨论: 素同阴阳别论篇汗的生成:“阳加阴谓之汗”,是阳气蒸化阴液而形成;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汗为心液, 素问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汗同源, 出汗祛邪外出,“解表发汗”,一、概述,汉代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症状分为汗出、自汗出、大汗

3、出、手足濈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汗出而喘、盗汗和黄汗等,拟定了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有效方剂。,(二)历史沿革,一、概述,金匮要略“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此胃气不足,阴虚有热,属虚劳。“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此虚劳,阴阳气血俱虚,故脉见虚弱细微。丹溪心法“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医林改错对血瘀导致自汗、盗汗的治疗作了补充。,(二)历史沿革,一、概述,伤寒论指出:“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实,必先振慄,汗出而解。”温疫论对战汗的发生机制,以及病情

4、转归的关系都有一定见解,认为战汗在临床上常作为观察病情变化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二)历史沿革,一、概述,金匮要略指出:“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腰髋驰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二)历史沿革,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肝病、黄疸等某些传染病以汗出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三)西医学范畴,二、病位,汗证的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肺、心、肾密切相关。,三、病性,汗证的病机性质有虚有实,以虚者居多。 前人有 “自汗(多)阳(气)虚,盗汗(多)阴(血)

5、虚” 之说。,四、病因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四、病因病机,1.肺卫不固,素体虚弱,病后体虚,久患咳喘,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腠理不固而汗自出。,四、病因病机,劳心过度,2.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液不藏而外泄则盗汗。,久病血虚,四、病因病机,烦劳过度,血虚精亏,3.阴虚火旺,虚火内生,心液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邪热伤阴,阴液不足,四、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湿热蕴结,熏蒸肝胆,汗出色黄。,4.邪热郁蒸,风寒入里化热,感受风热、暑热之邪,热盛于内,迫津外泄则大汗出。,病因病机,素体虚弱病后体虚,肺气不足,阴阳偏盛表虚冒风,营卫失调,劳伤心脾血证出血,

6、表卫失司,皱理开泄,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心液被扰,汗液排泄异常,烦劳过度亡血失精邪热耗阴,阴虚火旺,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嗜食辛辣,湿热偏盛感受风热、暑热、风寒化热,邪热郁蒸,迫津外泄,汗液排泄异常,五、诊断,1.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2.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3.外感热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为战汗;4.病情危重时,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者为脱汗;5.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二)分类诊断,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一)主要依据,六、相关检查,血沉、抗“O”、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测定、胸部X线摄片、痰培养等,以鉴别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

7、进、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汗多。,七、鉴别诊断,1自汗、盗汗与战汗 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2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表现。可以为自汗、盗汗中的邪热郁蒸型,但汗出色黄的程度较重。,八、辨证论治,辨阴阳虚实:邪气盛多实,正气衰则虚,正衰邪恋则虚实夹杂。一般来说,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脱汗多属阳气亏虚;黄汗为实证;战汗以实证为主,也可出现虚实

8、错杂的情况。,(一)辨证要点,八、辨证论治,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虚证: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 实证: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者:根据证候的虚实主次而适当兼顾。,(二)治疗原则,八、辨证论治,1.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方药:玉屏风散。汗多加麻黄根、浮小麦、五 味子、煅牡蛎以止汗敛阴。病久脾胃虚弱合用四君子汤培土生金。兼中气虚者加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三)分证论治,八、辨证论治,2. 心血不足自汗或盗汗,心

9、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虚或细。 治法:养血补心。 方药:归脾汤。心悸甚者加龙骨、琥珀粉、朱砂以镇惊安神;不寐加柏子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气虚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固表敛汗。,(三)分证论治,八、辨证论治,3. 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骨蒸潮热重者,可合青蒿鳖甲汤滋阴退热。阴虚相火妄动者,可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应用。,(三)分证论治,八、辨证论治,4.邪热郁蒸 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

10、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三)分证论治,九、转归预后,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良好。若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出汗,往往病情较重。引起汗证的疾病较多,原发病的发展转归决定其预后。,十、临证要点,自汗和盗汗是临床常见的汗证,临床有单独出现的,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症状之一而出现的,在辨证论治时应加以区别。在临证时应掌握不同的汗证及主要病机变化。在临证时,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用相应的治法且应注意补虚、滋阴。脱证乃重危之证,是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各类汗证在治疗时除辨证论治外,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止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