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方法摘 要 如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对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张颖,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院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4-22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高校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必须修读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
2、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渠道。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提高历史使命感,明确发展目标,激发成才动力,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发展规划,促进健康成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下称中央 16 号文件)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
3、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等要求,为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认真研究本课程的特殊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与成才发展规律,作为高职院校。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须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通过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合作,了解行业需求、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诚信道德教育、相关行业法律知识教育等。品德的养成是一个在“工作过程”中通过
4、自身体验而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本课程将根据专业人才的需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将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传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养成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课堂讲授与讨论并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并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式和手段,使本课程的导向价值和动力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相统一。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情景、案例和实践中,获得自身对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就业理念等内容的基础性认知,为走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内容确定即是体现上述思路的。 一、课程的设计 具体
5、的课程设计思路为:八章一个绪论共九部分内容,根据高职学生需要,设计为七个专题。分别为:专题一适应性教育;专题二理想信念教育;专题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四健康教育;专题五道德教育;专题六就业观教育;专题七法律教育。每个专题包括理论讲述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讲述部分不是按理论结构的完整体系讲授,而是选择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每个专题配合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职业情景模拟、企业参观学习、企业人士专题讲座等形式。每个专题设计一项作业,如心得体会、实践总结、调查报告等。作业在总成绩中占 10%。考核方式由平时 40%、期中 10%、实践 10%和期末 40%组成。 二、课程
6、目标 1.知识层面: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常用知识,基本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懂得日常需要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 2.能力层面:能结合个体的专业要求,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道德和法律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理性认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职业、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和讨论 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兴趣比较贴近的一些题材作为案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问题的设计、提出以及问题转换者的角色,主要是由学生讲述
7、,教师引导、总结。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犹如导演和主持人。案例专题讨论与答辩教学,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组织资料收集、查阅,课前讨论形成较为统一的只要观点,然后派出主讲者在课堂上做主题发言,全队成员必须接受教师在内的评委成员以及其他同学的提问,并做出答辩,再由评委会打出分数。这一方式将大课堂讨论与分组讨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举例分析教学,教师在专题讲座中列举案例,调动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回答。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法。它既增加了师生互动,又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因为案例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而成,非常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
8、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情景式教学 以学生较为熟悉或者是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现实或历史案例为切入点,由学生团队自己分工组织来演绎或者还原事件过程,让其亲自感受和体念案例中的角色的内心活动。帮助他们深入探寻时间的本质性元素。(三)直观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事件的真实场景或者历史画面,为其思考问题提供感性认识。 (四)实践教学 政治理论课既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时间,才会有竞争力。而实践教学是对
9、学生进行整体理论思维训练的实践,其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训练,把课程教学实践与寒暑假全校性第二课堂的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教学实践,以课题立项方式推行。每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就公布“课题只能” (约有七八十项面向显示社会的选题) ,学生自由组团(3-5 人)申报立项,进行调研,最后以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形式体交,由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寒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带着立项课题,利用寒暑假再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或论文,然后打出成绩,作为学生大学期间第二课堂的学分。 (五)专题讲座教学 这是比较传统型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以专题为切入点展开。 (六)考核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育中的闭卷考试几乎已成为我们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固化模式,也成为了教师的思维定式。死记硬背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主要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够认识大学,开始新的篇章;认识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学会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学会做事,培养创新精神;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做人,提升道德修养;学会发展,实现成功跨越。通过几年的改革和实践,课程改革效果凸显,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成为了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真正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