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摘 要: 通过分析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微观成岩作用,指出该区成岩作用以胶结作用为主,其次为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最弱,由此导致孔隙类型相对单一,以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少量见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和微裂缝。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砂砾岩体; 储层; 微观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 (11-12)-0033-0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之一,沿构造带已发现众多油气藏,但不同部位油藏产能变化大,究其原因是储层物性差异大所导致,砂砾岩储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类型
2、及程度复杂,是影响物性的根本因素。 1 地质背景 东营凹陷位于华北地台之上,形成于中新生代,其北部受陈南断层活动差异性的影响,形成了西高东低、西宽东窄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可划分为郑家-王庄断阶带、宁海鼻状构造带和民丰洼陷 3 个构造单元,古近系普遍发育北部陈家庄凸起陆源碎屑形成的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砂砾岩体。 2 微观成岩作用 2.1 机械压实作用 民丰洼陷砂砾岩体埋深大于 2500m,机械压实作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碎屑颗粒接触关系大多为以点-线为主。原生粒间孔不发育。郑家-王庄断阶带砂砾岩体埋深小于 1500m,机械压实作用弱,碎屑颗粒接触关系以点为主,大多为孔隙-接触式胶结,原生粒间孔发育
3、,面孔率一般在10%-30%之间,少量10%。宁海鼻状构造带砂砾岩体埋深大于 2500m,但机械压实作用较弱,接触关系主要为线-点或点。原生粒间孔不太发育,小于 5%。 2.2 胶结作用 2.2.1 碳酸盐胶结 民丰洼陷碳酸盐胶结以早期的方解石、白云石胶结为主,偶见菱铁矿胶结,未见晚期碳酸盐胶结。碳酸盐隐晶结构为主,与泥质混填于粒间孔隙中,含量一般 5%10%,个别大于 10%。 宁海鼻状构造带碳酸盐胶结主要为晚期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胶结,偶见早期方解石、白云石胶结。主要以显微-细晶结构为主,偶见巨晶结构,连晶式胶结,含量一般在 8%15%之间,个别大于 25%。 郑家-王庄断阶带碳酸盐胶结
4、弱,主要以早期方解石胶结为主,偶见晚期的含铁方解石胶结。微-中晶结构,见隐晶-微晶菱铁矿胶结,含量小于 5%(表 1) 。 2.2.2 粘土矿物胶结作用 东营北带主要粘土矿物为伊/蒙间层、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一般可分为陆源和自生两类。陆源粘土随沉积物一同沉积下来,一般为鳞片状或星点状,分布较为均匀,同方解石、白云石碎屑等充填于粒间孔隙中。自生粘土主要是高岭石,东营北带分布较少,仅个别样品可见,一般以很细小的集合体出现。薄片中往往难以鉴定,但在扫描电镜下清晰可见,多呈极为规则的蠕虫状或书页状赋存于粒间孔隙中。 2.2.3 硅质胶结作用 石英次生加大程度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民丰洼陷、宁
5、海鼻状构造带砂砾岩体埋藏深,普遍存在石英次生加大现象但程度较弱,个别样品中见强烈加大。郑家-王庄断阶带埋深较浅,并未发现石英次生加大现象。 2.2.4 黄铁矿胶结 民丰洼陷和宁海鼻状构造带普遍存在黄铁矿胶结,呈球粒状或凝块状,分散分布或集中于泥质纹层中。郑家-王庄断阶带未发现黄铁矿胶结。2.2.5 硬石膏胶结 民丰洼陷丰 8 井中硬石膏胶结现象普遍。硬石膏中-巨晶结构,斑块状胶结,伴生在碎屑岩内,部分样品含量可达 4%-5%。宁海鼻状构造带和郑家-王庄断阶带未见硬石膏胶结。 2.3 溶蚀作用 民丰洼陷和宁海鼻状构造带溶蚀现象不普遍,但营斜 543 和利 563两口井中较为多见,主要为长石、岩屑
6、颗粒溶蚀,偶见铁白云石溶蚀。郑家-王庄断阶带溶蚀作用极为少见,仅存在于个别样品中。 3 物性特征 东营北带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砂砾岩体成岩作用差异导致其孔隙类型相对单一(表 2) ,主要以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少量见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和微裂缝。民丰洼陷部分发育粒间孔隙,并伴有少量的次生溶蚀孔,储层物性差异较大。郑家-王庄断阶带粒间孔隙普遍发育。宁海鼻状构造带只有个别地区发育粒间孔隙,并且含量较低。 4 结论 通过对东营北带砂砾岩体微观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储层综合特征: 4.1 成岩作用较发育,主要见胶结作用,其次为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最弱。宁海鼻状构造带胶结作用较强,民丰洼陷次之
7、,郑家-王庄断阶带胶结作用最弱。民丰洼陷埋深最深,机械压实作用最强,其次是宁海鼻状构造带,最次是郑家-王庄断阶带。溶蚀作用仅在民丰物性较强。 4.2 东营北带孔隙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以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少量见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和微裂缝。民丰洼陷和郑家-王庄断阶带残余粒间孔发育,民丰洼陷粒间溶孔局部地区较发育,而宁海鼻状构造带孔隙类型总体不发育。 参考文献: 1阳显文.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 2王永诗,庄文山.孤北洼陷沙三、四段沉积体系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3):7-10. 3阳显文,方旭庆,彭传圣,毕彩芹.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1(1):48-51. 4赵勇生,马玉新,纪友亮,王永诗,庄文山.五号桩-长堤地区沙河街组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