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4623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力与重心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节 重力与重心一、课标解读在课标中对“重力和重心”没有要求,但考虑到本章是力学的基础,而重力是最常见的力之一,因此本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重力与重心,为后续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科书上该节课叙述的内容,基本是学生在初中领略过的物理知识。如果照教科书平铺直叙,教学的设计“浅”了,只当复习初中所学,耗了一课时会可惜;但如果拓展内容,把这“相互作用”的第一节教学设计“深”了,学习的时机善不成熟,白白费劲。只有把“重力与重心”的教学当成是对初中的力学知识的小结,将它作为后面 “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三定律”学习基础,才会使这节课成为静力学、动力学美妙的开篇之作,让该课堂教学意味深长。二

2、、教材分析与教材的处理1教材特点 内 容 与 地 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表达: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式;重力如何产生?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表达?重力的测量;什么是重心?物体的重心与什么有关?重心与物体的稳定的关系。重力和重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日常生活实例出发,教学时应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好“信息窗” 、 “迷你实验室”和“实验与探究” ,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1)

3、知道力的概念,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明确“受力”的含意。(2)知道针对受力物体做受力示意图,复习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式 G=mg,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重心的概念,了解测定重心位置的常用办法。 重 点 、 难 点重点:力的图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难点:重心的位置的测定2教材的处理第一段标(力的描述):用大量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知力,再次理解力的概念,对受力物体作受力分析,讨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从而由感知上升到力的概念,进而掌握力的图示和受力示意图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段标(重力及其测量):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质

4、疑的条件下,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化几个知识的学习: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 G=mg;重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学习知识时,提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吗?”简要提及万有引力定律和地球自转对重力的影响。在学习知识时,问:公式 G=mg 中,g 由什么决定的呢?在地球不同的地方(不同纬度和离地高度)或其他星球上 g 的值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知识时,提问:“天平测得是什么?弹簧秤测得是什么?前者是质量,后者是重力。在失重的情况下,靠弹簧秤测得重力是不准的等等。第三段标(重心与稳定):在演示实验的条件下,应用二力平衡的推理来认识重心的概念。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概括重心的测定方法和了解

5、稳度知识。栏目的使用建议:P57 信息窗,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P58 信息窗,让学生了解电子秤的原理P60 实验与探索,学会测一些物体的重心P61 迷你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P59 迷你实验室,如果学生层次较高,动手能力较强,可以安排课后完成3课时建议:1 课时三、其他参考资源1相关知识的准备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 g 与高度、纬度有关的知识;地球的有关数据;卫星、空间站和行星动力学知识。2不会翻倒的妙诀给你一支铅笔,你能让它笔尖向下立在手指上吗?试试看,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比用手指头顶起一支长竹竿难得多。如果找一块橡皮,把铅笔尖扎在橡皮中心。这样一来,铅笔和橡

6、皮就成了一个整体。你用手掌托起橡皮,铅笔就稳稳当当地立着。即使笔杆倾斜一点儿也没啥关系。还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把铅笔盒用不同的方式放在桌面上:立着放,侧着放,平着放。这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最稳当?最不容易倒?你会发现,平着放最稳当。不管是铅笔,还是铅笔盒。研究怎么放它们最稳当,最不客易倒,这就是物体的稳度问题。稳度就是物体稳定的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建筑物、机器、车船、飞机、仪表都有一个稳度问题。所以研究物体的稳度是很有意义的。用什么办法来提高物体的稳度呢?从顶铅笔的窍门中可以找到一条原理:铅笔尖端的面积很小,所以立不住。把它和橡皮连结起来,物体的“底儿”就大了,也就是增大了支面

7、。这说明:支面越大,稳度越好。支面并不一定是接触面。图中三条腿的圆凳,腿是斜向外边的,那空白部分就表示了圆凳的支面,它是由三条腿和地面的接角点连成的一个三角形。人们经常用加大支面的办法来提高物体的稳度:台灯下边有个大底座,瓶子的底部比瓶口大,大烟囱的下边比上边粗汽车起重机的前部和后部,各有一对能收起或放下的支腿。汽车开动的时候,支腿向上收起来;汽车停下来起重的时候把四个支腿放下,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加大支面,提高稳度所以吊上几吨重的东西也不会翻车。3你会打秋千吗你喜欢打秋千吗?也许你很喜欢却打不好。要 知道,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知道这是什

8、么原因吗?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会打秋千高手的动作:他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你也试试看。四、教学案例第一节 重力与重心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确定重力的方向。4. 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过程:引入问题探究问

9、题得出概念应用概念。方法: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重力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 ,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学生目前状态分析本节分三个模板,力的描述;重力三要素;重心与稳定。 (并不是完全按教材分)“力的描述”是本节和本章的预备知识;“重力的

10、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重心与稳定”紧密联系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解释则是难点。初中已粗浅学习了力的知识:1.“力的描述” ;2.重力的三要素;教学准备 积累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三个和准备演示实验三个;准备学生实验两组;设计“重心与稳定”两个有趣实验。(具体见教材步骤)评价标准 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举出相关实例一个以上;学生间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若能基于实例和逻辑推理而敢于质疑更好;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概念;学生应认真观察或进行实验,填写观察或简明实验记录,并根据问题作简明的分析;鼓励学生

11、努力思考,勇于探索有关重力的神奇现象。教 学 步 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可能问题及预案一.力是什么1.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1.设问引入A 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B.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思考讨论交流1.复习有关力的描述2.培养学生学会用实例支持自己的认知问题:1.可能忽略力的相互性;2.不能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统一在同一个物体上。预案:通过实例分析巩固。2.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 2.设计练习:用水平向

12、右 100N 的力推地面上的箱子,请完整地表达这个力点评两份练习而后归纳板书: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独立思考并写出力的三要素学生练习并改错能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通过练习强化力的三要素,并学会规范表达力,并初步了解力的图示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并通过此理解图像表征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问题:1.不能完整表达2.不能规范作图预案:结合练习情况,有针对地点评。若问题比较多,还可再练习。二.重力是什么样的力1.重力存在A.组织学生观察图 4-7、图4-8 说明了什么B.设问:你还能举出重力存在的实例吗?C.教师点评,而后说明并板书:二、重力是什么样的力1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

13、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练习:从树上落下过程的苹果受到了重力,请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观察并说明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强化学生对重力存在的认识通过举例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重力的含义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月球(太空)上是否存在重力的问题预案:适当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相关的探导2.重力的三要素A. 大小问题: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找出你文具盒(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根据学生讨论和归纳,点评并板书:A. 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 G=mg 求解拓展知识: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不同

14、学生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并填写简明实验记录,说明理由。交流讨论,归纳方法学生阅读:信息窗会使用不同方法找物体的重力,也通过此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引导其完成至少一种方法。B. 方向提问: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作为你的依据归纳并板书:方向:坚直向下。拓展: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到的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思考并回答同学间质疑、交流讨论进一步加深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学生可能思维展不开,思考面窄,预案:引导学生大胆想,不要轻易否定。重心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板书: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集点思考:请

15、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提问:悬挂法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交流学生讨论。问题:找重心预案:讲解并操作,并布置一个课后动手作业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如微元法)进行重心的确定三、怎样使物体稳定A.实验引入:图 4-18B.暂不解释现象继续演示实验:让倾斜塔逐步倾斜,直至倒下。C.根据学生的讨论归归纳并板书:三、怎样才能使物体保持稳定?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持面内就能保持稳定D.实验:体验:轻推直尺,直至翻出桌面观察:蜡烛跷跷板E.举出几个生活中的稳定现象实例讨论如何解释

16、现象观察:什么时候倒下,思考:怎样才能保持塔稳定。讨论交流:稳定的条件思考:什么时候直尺会翻出桌面,而后用实验体验。讨论分析现象通过实验,造成悬念。 问题:找稳定的条件预案:设计实验,充分体验。作 业 设 计1. 结合图 4-6,自己剪一张任意形状的硬板,找出重心,并说明你的依据2. 假定我们仅知道均匀极细的长木条重心在其中点,由此分析并论证均匀长方板,均匀三角板、圆板的重心应在何处?3. 自制一个“不倒翁”或作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研究报告。 (任选其一)五、作业及单元卷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

17、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鸟儿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4一个物体重 2N,那么,

18、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 2N 的是 ( )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 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 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6、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7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参考答案:1、D 2、ABC 3、A 4、ABD 5、AC 6、ABC 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