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4784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检测( 三)(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A当局/当铺 剥削/削减号角/角落 见多识广/博闻强识B度假/揣度 塞责/堵塞连累/劳累 斗转星移/斗鸡走狗C尽兴/尽管 喝彩/喝问薄酒/薄弱 横行霸道/飞来横祸D牢笼/笼屉 强制/强化着陆/着想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解析:选 D。A 项,d n/dn,xu ,ji o,sh/zh ;B 项,d/du,s ,li/li, du/du;C 项,jn/jn,h, b,hn/hn;D 项,ln, qin,zhu ,lin。下列句子中画线的

2、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2013 年 3 月 7 日,郑州一路口五六千人被堵,连步行的也没能幸免,整个马路车水马龙。这让无数被困市民神魂颠倒,郁郁寡欢。晚上有官员出来作解释,说是由于市政修路造成的。修路是好事,但一定要搞好规划,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拍脑袋做决策,做出与方便百姓的宗旨背道而驰的事来,从而让百姓深陷万劫不复的境地。A车水马龙 B神魂颠倒C背道而驰 D万劫不复解析:选 C。C 项,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此处使用正确。A 项,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此处“连步行的也没能幸免” ,说明拥堵得很厉害,应该用“水泄不通

3、” 。B 项,神魂颠倒: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此处没有这个意思。D 项,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指永远不能恢复。此处语意过重。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俄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上没有什么波动。B百胜在中国的餐厅数量有 3 000 多家,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等,去年营业额约为 336 亿元左右。C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地出台异地高考办法,各个省市相继亮出自己的改革措施,专家、学校、老师、家长对这些政策也都有自己的看法。D “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

4、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解析:选 D。A 项,并列不当, “商品”与“食品”概念交叉,应删去“食品” 。B 项, “约为 336 亿元左右 ”重复,应去掉“左右” 。C 项,不合逻辑, “学校、老师”并列不当。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_。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_,_,_,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书,_;如果是赖书,_,但经不住时间的煎熬。书却是作者的心事 香味会有一些 花都是作者的灵魂 香味便挥之不去 当然是字 花开在心事之上A BC D解析:选 D。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连贯是基本原则。首空

5、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句,从而可以排除 B、 C 两项。比较第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句比第句衔接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汤琵琶传王猷定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 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 ,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

6、是名著大梁间。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 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 ,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 ”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

7、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 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 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曰:“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 ,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选自明文授读 ,有删节)【注】 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戏下:麾下。轸石王子:作者自称。土锉:土锅。不偶:命运不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8、.A偶泛洞庭,风涛大作 泛:泛舟B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 殆:危险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鬻:卖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曩:从前解析:选 B。B 项的“殆”从词性上可以推断为副词, “几乎、将要”之意。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6.A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B 令弹塞上之曲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C 赐以碧镂牙嵌琵琶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D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越五年,乃克为之解析:选 D。A 项, “其”都是代词,他的。B 项, “之”都是助词,的。C 项, “以”都是介词,把。D 项, “为”都是动词,演奏,写作。以下六句话,

9、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7.超的技艺的一组是(3 分)( )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殿上弹胡笳十八拍 ,激楚动人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A BC D解析:选 C。是说汤应曾从小对音乐有深厚兴趣,是说在墓地旁弹奏琵琶深情地祭奠已亡的妻子,均不能说明“高超的技艺” 。含项的应该排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但为了赡养母亲,他不得不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B汤

10、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以致他不忍再操旧艺,猖狂自放,日荒酒色。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文末作者交代了其“投身黄河之岸”的结局。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渲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解析:选 C。 “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然后他才“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 。 “投身黄河之岸”也非汤应曾的结局。将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9.(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

11、成。(4 分 )译文:_(2)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3 分)译文:_(3)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3 分)译文:_答案:(1) 都来学习蒋山人的技艺,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王为此深感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2)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3)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参考译文: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 。他自幼爱好音乐,听见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于京师。江对

12、峰去世以后,唯有陈州蒋山人继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来学习蒋山人的技艺,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为此深感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 ,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他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有名。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游历嘉峪、张掖、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部下有个叫颜骨打的,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

13、上听见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去了。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舟,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摇船的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 ,摇船的人才稍稍安定下来。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从水草丛中跳入船窗,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老猿) 突然抱住琵琶跳入水中,不知到哪儿去了。汤应曾从此失去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后来,汤应曾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还健在,但是妻子已经去世。母亲告诉他说:“媳妇去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窗外啼叫,打开窗户又见不到。媳妇对我说:我等待郎君却不见来到,只听见猿叫,是什么原因呢

14、?我将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如果郎君回来,请他在石楠树下为我弹奏一曲。 ”汤应曾听了母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晚上他摆设了酒水,在妻子坟墓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每天沉迷于酒色。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 。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桃源人见到他而同情他,(汤应曾 )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后来不知道他的下落。轸石王子说: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拜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有知音了,等我侍奉母亲去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去!”我凄凉地答应他给他写传。五年之后,我终于写好( 传) 。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10.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注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 上句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 “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句“士”指介之推。(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