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4796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礼”的演变与发展【摘要】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皇权和世俗观念对“礼”的扭曲已经让“礼”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障碍,而后世对“礼”的大多数批评都是着眼于这个被扭曲时代,而没有看到原始“礼”的积极作用。其实, “礼”不是政治工具,不是精神武器,它只是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期望。 【关键词】 礼;和;演变;发展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礼”就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但若考察从先秦到明清整个封建政治史,就会发现“礼”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王侯公卿们的片面需求, “礼”开始具体化为“礼仪” ,逐渐陷入僵化甚至是作茧自缚的境地。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礼”成为统治手段被历代君王所尊崇,而很

2、多儒家出生的官员也希望通过“礼”来规范帝王的言行,于是一种貌似和谐的氛围诞生了。但是,皇权毕竟是强权,没有保障的清规戒律就会显得绵软无力,本论文旨在探讨“礼”在“大礼仪之争”事件中表现出自身形式与本质的冲突。一、探寻孔子对“礼之本”的坚持与变通 礼在夏商周三朝多与祭祀奉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到了春秋时代,随着神学体系的坠落,礼开始超出宗教仪式的范围,并且也不止局限于某些特殊活动,而是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正如徐复观所言,周礼的内容不仅包括“政治制度” ,而且还包括“一般行为原则” ,甚至可以说,这时礼的覆盖范围已经包括人从生到死、自朝到暮的各项活动。这也可以看作礼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适时变通的

3、一面,在坚持其内在精神的同时不在具体细节上过多计较。 (一)孔子对世人“舍本求末”的痛心 在论语?八佾中孔子与林放曾有过一段关于“礼之本”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礼”就已经被偏狭的理解了。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的问题很切中孔子的心意,夫子早已察觉到世人这种重表不重质的顽疾。孔子以丧礼来说明:过奢、过于理智则礼浮于外表;过俭、过于悲伤则礼的内在要求表现不出来,二者都不合礼的需求。但万事万物,都是先有内涵才有外在的节文,所以本质才是最根本的。那么对于丧礼,宁愿俭戚从之。如果丧礼办的豪华而不失条理,人们就无法体会到丧礼本身代表的哀悼之意;虽然俭

4、朴的装饰和悲伤的气氛会让丧礼黯淡无光,但起码仪式的目的达到了,人们感受到了后人对先人过世的哀痛之情,礼的内涵显示出来了。 “大礼仪之争”中的嘉靖帝可以说抓住了根本:孝乃礼之本。朱厚?如果做了自己伯父的儿子,那么兴献王一脉就没了,这于礼是说不过去的。 “护礼派”的大臣们也维护了礼仪制度:皇帝的道统是礼在政治生活中最上层的规定,朱厚?不尊孝宗为“皇考” ,那么皇帝的道统就无法持续,这对统治权威是一种威胁。双方都有理,那只能说明明代的礼已经产生了自我矛盾。 (二)孔子强调“礼要因时而变” 孔子对礼有固执的一面,但也有开通的态度。孔子主张丧礼从俭,根源是坚持礼本身所含的真实情绪,另一方面也是照顾到普通

5、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大多数百姓家境贫寒,不宜照办贵族的礼法。这从后来孔子反对门人厚葬颜回可以看出来。孔子也曾强调过“礼”并不应该一尘不变,有时候也需要随客观条件做取舍。 论语里有两个例子:“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按照周礼的规定,大家平常戴的礼帽,应该用麻来编。而麻料质地粗硬,所以必须织的非常细密,很费工,价钱也很贵。于是到了春秋时期,大家都用黑色的丝(“纯” )做礼帽,节省了人工和金钱。虽然违反了“礼”的规定,但孔子还是认同这种改革的;“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按周礼,臣子应现在堂下跪拜,然后再升堂跪拜。后来,废除了堂下的跪拜,只在堂上跪拜。孔子认

6、为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背了众人的意愿,他还是要坚持古礼。可见在不同情况下,孔子对周礼有不同的态度。夫子既要坚持礼乐的精神,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只是在实际生活方面,孔子倾向于变通;而在人心、名分等古礼的基础方面主张坚持原则。 二、 “礼”的本质性回归 从秦朝重用法家、摒弃诸儒,到汉朝经学鼎盛,从宋朝理学存天灭人,到明代心学心外无物,儒学的发展历经波折。而“礼”随着政治纷争而被拆分利用,以至于至今都被作为封建糟粕所批判。这是孔夫子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研究儒学的人不愿意看到了。 “礼”不是政治工具,不是精神武器,它只是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期望,就像有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

7、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和”是“礼”的追求目标, “礼”是用来节制“和”的。不遵守“古礼”的内在要求,而只在末节上吹毛求疵,只能使“礼”丧失其本身价值,沦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工具。而当统治阶级内部产生矛盾,世俗化的“礼”自然无法调“和” ,因为它已经失去其魅力所在了,那么只好由强权来了事,这对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嘉靖自礼仪之争后,对大臣们猜疑深重,躲在后宫不问政事,阉党奸人横行朝野,明朝自此陷入衰落。 我们不妨摒弃中间诸多纷杂的理论学说,回到原初去探寻“礼”的真谛,去寻找那个“以和为贵”的“礼” ,这样“礼”的光华才能完全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

8、句集注 ,岳麓书社,2008 2张立文主编.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 ,人民出版社,2005 3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孔子等.十三经解读 ,万卷出版公司,2008 5李湘,李军,李方泽等.儒教中国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6刘伯山主编.徽学丛刊第二至八辑,20042010 7孟森.明史讲义 ,中华书局,2009 8罗国杰主编.中国伦理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0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 ,台湾学生书局,1983 作者简介: 李征宇(1986-) ,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安徽大学哲学系 2012 级哲学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