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492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与微生物的联系,2014-2中医(定向)第二组,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微生物的认识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但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包含许多病原微生物致病认识。中医学六淫与内生五邪学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致病,认为在中医学的六种外感病邪中,应包括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致病因素,且六淫可有利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侵入机体;内生五邪病因病机学说应包括某些条件致病微生物。,中医药学防治,(一)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诊治原则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2.辨证施治,标本兼施3.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二)感染性疾病的辨证施治,(三)中药店抗原病体作用,(1)

2、直接抗原抗病原体作用(2)抑制病原体致病物质的产生或干扰其作用(3)拮抗或破坏病原体毒素的作用(4)抑制病原体吸附细胞作用(5)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中医学认为人体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抵御能力及康复能力,称之为正气,而将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气。正常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邪气不易入侵,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弱,机体抗病防御能力低下,则外邪乘袭,机体无力驱邪外出而发病,素问评热病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例如,正常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诸多作用中,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外来的或潜在的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即生物拮抗作用

3、,又称定植阻力。如双歧杆菌属的细胞壁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屏障,并通过自身及产生的代谢产物排斥致病菌,在肠道中保持菌种优势,并与其他菌群相互作用,调整菌群间的关系,以保证肠道菌群最佳组合,并维持肠道功能的平衡。,脏象学说与微生态学,“脏”是指藏于体内的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又称脏腑,“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把通过外在的功能表现来推知内部脏器的活动以及它们的生理、病理的学说称为“藏象”。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并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以及脏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根据“藏之于内,必现之于外

4、”的理论,重视按照以表知里、以象测脏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皮肤、眼睛、鼻腔、口腔、肺、肠道、阴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存在,当这些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时,这些器官就会发生病理变化,产生相应的外在病理表现,由此可以看出,藏象学说与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与疾病治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认识到许多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那么不了解微生物的古代中国人是怎么认识和治疗这些疾病的呢?从传统中医的角度看,人体的状态只有平衡或不平衡两种,平衡即健康,不平衡即病。而人生病往往在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比如熬夜后,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不

5、平衡便导致了疾病。,这里需要提到整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个器官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中医中的五脏是按功能分的,比如说,脾指的并不是脾脏,脾的功能是水谷运化即消化功能,人体中所有的消化器官属于脾。五行有相生相克,同样五脏也有。因此在治疗时,比如肺受损,往往还会通过补脾来养肺,即土生金。因此,中医始终以恢复人体内在平衡为手段来治疗疾病。,微生物发酵用于药材的炮制,发酵法一直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它借助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中药原有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酶,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为新的

6、活性成份或将毒性成分分解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五倍子,这种中药具有收敛止泻、止血的功能,但其主要成分鞣酸在肠道中与蛋白质结合会降低其活性。研究人员用含根毒菌等物质的酵曲发酵五倍子,能显著提高其收敛作用,降低副作用。,微生物学研究促进了微生物中药的发展,对传统微生物中药的生物学研究加深了传统微生物中药的应用和产品开发,特别是多种中药微生物纯培养物代替原药材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如灵芝.猴头等各种药用菌的培养,对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中药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龙血竭的形成与真菌有密切关系,是龙血树侵染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僵蚕中的一些有效成分是微生物,蚕,桑叶,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天麻,茯苓等中药的生物学研究促进了这些重要品种栽培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为这些中药的质量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加深了对这些中药药理作用的认识,药理学研究还促进了传统微生物中药对现代社会高发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多数微生物中药都有滋补保健的作用,大多数药用真菌都含有真菌多糖,真菌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没有直接的细菌毒作用成为抗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热点。,中医与微生物学有这么多的联系你注意到了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