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 第一节 寄生虫病诊断诊断原则寄生虫病的确诊应是在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各种有效的方法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寄生虫学剖检、分子生物学诊断、免疫学诊断等)。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一) 临床观察 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分析病因,寻找线索。 (二) 流行病学调查 全面了解畜禽的饲养环境条件、管理方式、发病季节、流行状况、中间宿主或传播者及其它类型宿主的存在和活动规律等,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三)实验室检查 在各种病料中,检查病原体 (虫卵、幼虫和成虫 ),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粪、尿、血液、骨髓、脑脊液及分泌物和有关病变组
2、织的检查。必要时可接种实验动物,然后从实验动物体检查虫体或病变而建立诊断。(四)治疗性诊断 在初步怀疑或难以确诊时,采用特效药进行驱虫试验,然后观察疾病是否好转。若临床症状渐轻或消失;或患畜体内虫体排出,进行检查鉴定,从而达到确诊目的。 (五)剖检诊断:病理剖检 用来确定寄生虫种类、感染强度;还可以明确寄生虫对宿主危害的严重程度,尤其适合于对群体寄生虫病的诊断。 (六)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原 -抗体反应或或其它免疫反应来诊断寄生虫病。由于寄生虫抗原复杂,因此,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就不 如病原诊断可靠。但对于只有解剖动物或检查活组织才能发现病原的寄生虫,如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免疫学诊断仍是较有效
3、的方法。此外,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免疫学方法也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七)分子生物学诊断 得到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核型分析、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限制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DNA探针技术,DNA指纹分析, 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 ,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 核酸序列分析等。 第二节 寄生虫病控制 寄生虫病的控制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 控制和消灭感染源 最主要的措施是要有计划地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驱虫的目的: 杀灭或驱除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使宿主康复;杀灭寄生虫,减少病原体向自然界的散布,从而减少非寄生虫感染家畜的感染。
4、 驱虫方法: 通常是用 药物 杀灭或驱除寄生虫。驱虫药物的选择 : 选择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的药物。驱虫时间的确定 :在对当地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进行 “ 虫体成熟前驱虫 ” ,或采取 “ 秋冬季驱虫 ” 。驱虫应注意事项: 驱虫应在专门的、有隔离条件的场所进行。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统一集中,用 “ 生物热发酵法 ” 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驱虫药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合理用药,避免频繁地连续几年使用同一种药物。驱虫药药效的评定主要通过驱虫前后动物各方面情况对比来确定,包括对比驱虫前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对比驱虫前后的各种营养状况比例;观察驱虫前后临床症状减轻与消失的情况;计算动物的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必要时通过剖检等方法,计算出粗计与精计驱虫率。驱虫后的粪便检查时间不宜过早(一般为 10天左右),以避免出现人为的误差;应在驱虫前、后各粪检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