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现代流通业的重新认识内容摘要:现代流通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组织者、引导者和调节者的地位。本文结合汪洋副总理提出的“流通业三大转变论” ,从扩大内需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期现代流通业的作用,在内容上扩充了流通先导论和流通战略的理论内涵。针对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本文还尝试提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架构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现代流通业 功能变革 扩大内需 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产业和产品的全球配置,以及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为现代流通业的产业地位赋予了全新含义。陈文玲(2009)指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方面绝不明确为其 GDP 和其生产制造总值上,而是
2、表现在他现代流通竞争力上,也就是说在全球组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等流通资源配置领域和流通的现代竞争力上。事实上,我国理论界也经历了从“流通无用论”到“流通基础论”和“流通先导论”及“流通战略论”的认识过程,但是需要深化认识。 新时期流通业需要实现“三大转变” 21 世纪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链当中,现代流通业逐渐发展成为先导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2 年 8 月 9 日在广州举办的广东“全省流通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指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加快流通业大发展,也
3、越来越成为提升一个地区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汪洋同志认为,加快流通业大发展是引领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内生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跳出流通看流通,跳出流通抓流通,要推动流通业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这不仅要提高畅通无阻的流通交易,更要加强对产业链的整合完善;二是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这不仅要提升对市场动态的应变传导,更要加强对消费需求的挖掘引导;三是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提升者转变。这不仅要帮助生产实现价值,更要通过降本增效为厂家和
4、消费者创造价值。 汪洋副总理对新时期流通业的作用进行了全新、概括性较强的解读,从理论的高度充分肯定了现代流通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12)认为,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一样,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在这个阶段,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特别是间接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约社会成本及吸收转移劳动力乘数效应等方面。本文以下从产业转型和扩大内需的角度,进一步对现代流通业的作用进行探讨。 产业转型与现代流通业的作用 第一,现代流通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现代流通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能力。在产业链中,流通
5、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市场需求信息,预测产品需求的动态变化,不仅可以指导制造企业制定产品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水平,也能与制造商一起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实现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供应链中,大型零售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制造商物流配送,降低库存,一些零售商还可以借助流通业内部专业化服务体系,把现代分销批发商、第三方物流商纳入整个价值链创新活动中,进行供应链流程再造。总的来说,现代流通业对于形成正确的价格信息、引导上游的投资与生产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还可以节约制造业巨额的流通费用,提高效率。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介于消费者与生产部门之间的现代流通业
6、正是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稳定国民经济波动的关键环节(石明明、张小军,2008) 。 第二,现代流通业对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美国、欧盟、日本等主导的 20 世纪是现代流通业国际化、渠道争夺、品牌大战的世纪。制造业优势与流通业优势相辅相成,离开发达的流通业,制造业的强势地位就很难长期维持。例如,广东省只有做到既是制造业中心的同时,又是流通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才能确保制造业国际分工的强势地位。根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 GDP 的 60%来自知名品牌产业,而我国还不足 20%;自主品牌只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1%,入选世界 500 强的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少之又少(中国社科院财
7、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12) 。自主品牌的缺失实质上是长期重制造轻流通、缺乏流通渠道意识的结果。只有高度重视流通业的战略地位,建立自主流通网络渠道和孵化自主国际品牌,才能确保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陈海权,2009) 。 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的作用 第一,现代流通业是满足需求、开发潜在消费、启动市场的重要载体。现代流通业通过强大的服务功能,可以营造和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城乡居民的福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从名义货币收入到实际消费的转化,达到促进、催化、开发消费的目的。目前,包括广东省在内的我国部分发达省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程度,绝大多数商品市场已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
8、在的“买方市场” ,经济由生产约束型转变为市场约束型、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在新时期,建立高效能、低成本、诚实可信、服务周到、便捷安全的竞争性商品流通体系,是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促进需求结构转型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政策选择。 第二,现代流通业是区域名优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载体。在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基于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分工的产业布局。现代流通业具有克服商品交换空间矛盾的本质功能,可以有效促成区域产业分工走向合理化(宋则,2004) 。例如,广东是我国重要生产基地,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继续扶持
9、和引导企业优化销售渠道和建立自主品牌,是有效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广货北上的重要保障。 第三、现代流通业能对建设“幸福生活” 、 “和谐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现代流通业最贴近市场需求,关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达的现代流通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商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环境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严峻问题。另外,现代流通业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居第三产业之首,与其他产业相比对拉动就业的贡献最大。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架构思路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导致现代流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和现代流通业的迅速发展。现代流通业越发达,区域经济就越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现代流通业逐渐成为先导产业,
10、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化再生产环节中,成为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成为生产循环的最终牵引动力,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新时期现代流通业赋予了新的使命,我国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事实上,近年流通体系建设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陈文玲,2004;高铁生,2005;丁俊发,2007;陈海权,2008;黄国雄,2011;梁霄、郝爱民,2011;王晓红,2011;李智,2012 等) 。其中,丁俊发(2007)对我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必须明确“现代”和“体系”的含义,确定四种目标,即提高流通贡献率、降低流通成本
11、、完善流通体制和形成大流通格局;黄国雄(2011)则认为商品流通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复杂的过程,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关系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建立和完善我国商品流通体系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过程。黄国雄教授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统一开放、畅通可控、机制有序商品流通体系的构想。另外,2011 年 12 月,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在广州举办的中国流通三十人(G30)论坛中提出的流通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工业品流通体系、市场控制体系、流通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主体体系、回收体系、诚信体系、税收政策体系。 综上所述,近年现代流通体系构建问题受到业界的关注,但是关于
12、现代流通体系的认识缺乏一个层次清晰的概念架构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思路。不过,早在 2008 年,作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陈海权(2008)提出的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主要包括五大体系:第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层次区域流通体系;第二,以新兴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为手段的龙头企业主导型流通网络体系;第三,以物流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经销、批发业体系;第四,以农产品流通网络为切入点的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第五,以内外贸易一体化为基础的国际通商体系。 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的三大方式,结合中国国情,从流通方式的角度来看,现代流通体系至少由五大核心
13、体系和三大支撑体系组成。五大核心体系主要包括零售连锁商业体系、现代分销批发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体系、城乡网络流通体系(见图 1) 。一是以满足城乡居民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多元化消费为重点,提升现代零售连锁体系;二是以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和培育专业批发商为重点,推进现代批发体系建设;三是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体系;四是以供应链一体化或者供应链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五是城乡网络流通体系由城市网络流通体系和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组成。所谓的城市网络流通体系是以中小城市市场为主体,以中心城市市场为主导,依托各种不同区域的城市群,建立层次清晰的区域网络流通体系。另外,城乡一体化体系是以农产
14、品流通为主体,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为先导,推进多元化的农村工业品市场的开拓,建立城乡互动、双向畅通的城乡一体化商品流通渠道体系。 除了上述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体系结构以外,现代流通体系整体还受人才、信息化水平、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上构成了五大核心体系和三大支撑体系相结合的流通体系架构。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意图主要是抛砖引玉,期待业界深化对现代流通业的认识和研究,致力扩充流通先导论和流通战略论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海权.大力推动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广东省经贸委重大调研课题报告,2008.5 2.陈海权,张文献,周潇潇.流通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与广东的实践经验.财贸经济,2009(4) 3.宋则,王京.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财贸经济,2002(11) 4.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12.3 6.石明明,张小军.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财贸经济,2009(2) 7.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国流通经济,2007(2) 8.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财贸经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