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部件贸易研究现状摘要:在中国的组装与加工贸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零部件贸易与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加入 WTO 以来,中国的零部件进出口从2001 年的 2972.9 亿美元增长到 2011 年的 6639.9 亿美元,增加了 123.4%。零部件贸易已经构成了中国商品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零部件贸易的研究与解决,对中国的未来贸易战略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现实意义。 关键词:零部件贸易;出口产品竞争力;产业升级 一、引言 伴随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向工业制成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主导的出口结构
2、转移。相当多的研究(Lardy,2002; Lemoine and Unal-kesenci,2002)认为,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一体化的生产流程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阶段由不同国家的企业单独完成,生产价值链的分割导致了世界零部件贸易(中间产品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并使得各国以更深的程度融入到国际化分工体系中。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对零部件贸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中间投入品贸易的研究( Riedel ,1976) 。随着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分类标准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零部件贸易数据从终端产品数据中分离出来,学者们逐渐开
3、始直接利用零部件的数据进行研究。 Ng 和 Yeats( 2003) 利用零部件贸易数据研究了东亚国际生产分享的原因、性质、幅度、动机、以及东亚的贸易趋势。文章最主要的研究发现是,东亚国家间的生产共享规模比我们所认知的规模更大,而且这些国家在生产产品和组装产品的比较优势是符合要素密集度理论的。Amighini(2004)对比分析了中国 ICT 产业(包括办公机械、通讯设备、IT 产品、半导体产品)的制成品和零部件在 1991 年和 2001 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贸易指数的变化,发现中国自 1990 年以来 ICT 产业市场份额激增,并成为该类产品世界三大出口国之一,结果显示国际生产分割
4、和东亚生产网络建立有利于中国产业升级。Ando( 2006) 利用机械产品零部件贸易数据分析了东亚的片断化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在增强,单项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这得益于碎片化生产体系带来的各个国家间的来回交易的扩张。Zeddies( 2007 ) 、Kmiura、Takahashi 和 Hayakawa( 2007)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第 7、8 类产品零部件贸易数据分别研究了欧盟内部国际生产片断化的决定因素、东亚和欧洲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作者认为除了要素价格差异的因素以外,运输成本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因素也是决定国际生产片断化的额外决定因素。Hadda
5、d(2007)研究了东亚贸易一体化与中国在生产网络中的作用,Haddad(2007)发现:东亚国际生产分割使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速快于区域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扩张以垂直化为主且扩张速度快于产业间贸易;同时,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的优势和优惠的贸易政策迅速融入东亚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并逐渐成为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零部件贸易发展,林曦(2006)通过对 SITC3 第 7 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在该类产品国际分工地位有所改变,但因其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分工,因而处于东亚国际生产网络分工的从属地位。鹿朋(2007)计算了 1992-2
6、003 年中国出口产品生产来自东亚诸国中间投入品比重的变化,鹿朋认为,东亚生产网络已形成且中国正在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此外,制造业中进口零部件所占比重远高于出口零部件所占比重,反映出中国在当前区域内生产分工中处于较为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张明志(2007)通过对中国电子机械类产品内贸易的实证研究,说明了中国仍处在东亚生产网络的产品生产的低端环节或价值链的低附加值部分。郑昭阳、周昕(2007)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他们研究发现中国正在逐步融入东亚地区生产网络并促进东亚的“三角贸易”模式的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
7、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唐海燕等(2008)基于产品内分工对 1995、2006 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并逐渐成为东亚制造中心,消弱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网络影响力;并带动整个网络的专业化层次提升,使东亚地区正在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枢纽的新“三角贸易“模式。 三、结论 已有研究的一个明显问题是缺乏对中国零部件贸易全方位的描述和分析,这对于零部件贸易占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中国而言, 显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此外, 如何从国际分工理论的角度解释中国零部件贸易迅速增长的现象, 也是亟需夯实的薄弱环节。企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干中学效应越来越显著,中国已经有足够
8、能力开始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随着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特别是人均资本水平的提高,出口加工型外资企业也开始把更多的进口资本品和高复杂度的产品拿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参考文献: 1Amighini, Alessia.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Evidence from the ICT Industry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Vol.2,n.2:203219. 2 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 管理世界 (月刊) 2007 3 郑昭阳,周昕: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 J .世界经济研究,2007 4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世界经济研究2003 年 第 7 期 34-39 页 作者简介: 李梦月(1990.5-) ,女,河南信阳人,南京大学商学院 2011 级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