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354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摘要】绿色建筑应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 从建筑给水系统及各用水点节约用水着手进行节水设计, 既节约了水资源, 又减少了污水排放量, 是绿色建筑的必然选择。本文阐明了绿色建筑供水系统节水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供水系统节水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K28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在我国,每年因缺水损失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节水,就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措施,

2、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无用耗水量。资料表明,仅就工业企业和建筑的每日消耗量大概占总耗水量的 27%,节水具有战略意义。 一、绿色建筑供水系统节水的基本要求 1、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对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取之不尽,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因此,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即是节省资源。目前新建和改建工程,一般都设有水表,合理定价,按表收费,取消了用水包费制,让用水者直接承担经济责任,事实证明节水效果明显。公共场所内的用水设施应加强管理,及时检查维护,严防浪费现象。公民节水意识是全社会推行节约用水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 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剩余水压。明确提出控制超压出流的要求,以减少水量浪费,促进科学、有效的用水,控制超压出流的有效途径是控制给水系统中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做好防超压,从设计上,我们应遵循规范,合理分区;在市政管网不能满足用户供水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水箱供水方式(比如:水泵水箱供水方式、水池水泵供水方式等,它不但供水可靠,而且水压稳定,因而各配水点的压力波动很小,有利于节水) ;在进户管处,水表前应装设减压装置(如调压孔板或节流塞)实施减压,减少超压出流量。在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上,建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 3、防止泄漏 重视设计所选水表的设置要求

4、及水表和表前阀门的质量要求,及时更换破旧水表及管附件,防止水量的快速损耗。积极推广节水型设备,比如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式小便斗或自动感应冲洗小便斗,充气龙头(Areator)以及自闭式龙头、感应式龙头,单管恒温供水的淋浴器等。 二、绿色建筑供水系统的节水设计要点 1、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浪费 在我国现有建筑中, 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为改变这一状况, 应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 采取减压措施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 采用节水龙头, 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 节水量为 3% 50%

5、不等, 大部分在 20% 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 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 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2、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 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调查, 各种热水供应系统, 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 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 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 未产生使用效益, 可称为无效冷水, 也即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 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结合我国国情, 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再采用

6、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 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改造,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 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无效冷水。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 故改造工程投资少, 收效快, 较易施行; 减少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 应该在建筑设计中, 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 还应考虑节水因素, 尽量减少热水管线长度; 在有关规范和施工验收标准中, 增设“连接家用热水器的热水管均应进行保温”的内容, 以规范家用热水管道的安装, 保证热水使用过程中的水温;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 建立健全管理制

7、度。循环管道应采取同程布置的方式; 在高层建筑中, 冷、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 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 以保证冷、热水压力相同等; 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为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 公共浴室应采用单管热水系统, 温控装置是控制其水温的关键部件。据反映, 现有温控装置不够灵敏, 洗浴水忽冷忽热。因此应积极开发性能稳定、灵敏的单管水温控制设备。 3、大力发展建筑中水设施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 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 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 包括水处理、集水、供水等设施。除了今后要大力

8、发展建筑中水设施的深入和普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 并在高层建筑中每间隔一定的楼层(如 68 层)设置中水处理水箱, 利用中水的势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 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 修改、完善、制定中水设施建设的有关行政规章和配套措施, 建筑给排水设计与中水设施建设相配套,制定配套的经济政策。 4、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 使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 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 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 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

9、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 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 水池、水箱应定期清洗, 强化二次消毒措施。 5、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 合理确定给水系统垂直分区 充分利用室外市政管网水压直接对高层建筑下面几层供水, 对于节能和安全供水都是有利的。它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提升上楼的能耗, 因为高层建筑中用水量大的部门, 如洗衣房、浴室、餐厅等都是下面几层。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 用生活给水泵的功能, 也是一种节能的给水方案, 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常常分别设置生活给水泵和消防给水泵,其主要原因是两者

10、要求水压力相同。如果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量接近或生活给水泵选型能满足两者水量要求, 就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而采用一套加压系统。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垂直分区的目的, 是保证给水设备卫生器具的正常使用, 避免压力过高, 多余的水压消耗在配水器材的局部损失上, 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或者是配水器材供水大大超过额定流量而造成水量浪费。分区压力过高, 又会使给水器材出水量过猛, 而且压力大的给水器材购置成本也高。 6、合理选择给水方式 分区原则确定以后, 就要对给水方式进行选择。给水方式选择应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供水安全可靠等为原则, 不同的给水方式对于能量的利用是不相同的, 在给水方式的选择上, 在综

11、合考虑其它因素的基础上, 应该注意对能量的利用。 除此之外, 为了达到节水节能目的, 还应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和安装水表, 限制水表使用年限, 提高水表的准确度, 水表前加过滤器, 发展使用 IC 卡水表和远传水表。同时还应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因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是实现建筑节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不同场所推广使用不同类型的节水器具, 在选择节水器具时, 除要考察其节水性能外, 还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 目前节水型水龙头大多采用陶瓷阀芯水龙头。这种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 价格较便宜; 因此, 应在居民楼等建筑中大力推广这种节水龙头,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充气水龙

12、头是在国外使用较广泛的节水龙头, 节水龙头据报道可节水 25%左右, 应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 建筑供水系统, 是将城镇给水系统管网内水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内水引入和送入建筑的各用水设备的给水管道系统成为建筑给水系统, 一个完善的建筑给水系统常由引入管, 水表节点, 给水管道, 贮水加压设备, 给水附件, 配水设施等组成。 目前我国节水器具普及率还不高, 其原因一是价格较贵, 如节水龙头价格是同类普通水龙头的 46 倍; 二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伪劣产品, 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质量监督和物价部门应对节水器具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管理, 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 同时降低成本和价格, 以利于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放.建筑给水工程中节水技术的对策与设想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4) 2 吴亚明.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技术J. 住宅产业. 2006(05) 3 石忠东.建筑给排水工程节水技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1) 4 李玉娟,郝文辉,李贵霞.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问题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