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354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目前,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连年增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与此同时,农机安全事件频发、农机产业的竞争力不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遇到资金制约等弊端,成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亟须突破。 近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连续发生玉米剥皮机频频伤人的事故,事故发生频率之高、伤人程度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9 月 15 日 16 时许,河南汤阴县白营乡西兰村的王某收割玉米时,发现收割机的卷轴卡住了玉米秆,于是爬上车头调整,不想双腿被转动的两个卷轴“吞”了进去,血肉模糊。 今年三秋时节,仅河南的漯河市郾城区、安阳市汤阴县、周

2、口市西华县、开封市尉氏县,就连续发生 4 起收割机“吞噬”农民肢体的不幸事件,所幸消防官兵“虎口拔牙”迅速,没有酿成一起殒命事故。濮阳市南乐县今年三秋期间,手指被玉米剥皮机“咬”伤的农民多达 80 多人。传统农耕农业走向大规模机器替代化生产本是一件多方受益的好事情,但随着农机的普及,近年来农机安全案件屡有发生。尤其在“三夏”“三秋”等农机使用高峰时期,很多农机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不仅耽误了生产,在维权时也遇到了一定难题。 农民的农机安全之痛 为什么农机会频频伤人? 据调查,主因有三:一是农机安全防护差,动力大,私自加长,保护设施不全;二是培训不到位,经销商在农民购买后没有培训,或将机子借给未经培

3、训人使用;三是市场上仍存在“三无”产品、劣质配件等,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如果产品设计更合理,多数事故可以避免。 ”农机经销商李振指着一台联合收割机的齿轮、轮轴、皮带等部件说,这些“经常伤人”的传动装置外侧本来有隔板和安全罩保护,但现实中“因为影响机器维修、维护,几乎全被农民拆掉了” 。 能否兼顾安全和方便呢?李振说,一些国外机器已经做到不用拆卸安全罩自动上油,而且故障率低,安全性较高,但是因为价格比国产机贵一半左右,农民大多买不起,所以国产机仍是主力。 农机频频伤人,还由于“黑车” “黑户”大量存在。让农机安监部门感到尴尬的是,即使在检查时发现农机存在安全隐患和牌证的问题,他们只能纠正、制止

4、,缺少处罚的法律依据。国家没有对农机强制报废的规定,不少机子使用多年依然在“带病”服役。在检查过程中监管部门往往也不招人喜欢:“都忙着抢收,你要查他们特别难,农机手不接受,镇村干部不支持。 ”河南滑县农机局纪委书记耿琳告诉记者。 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民仍买不起高性能机器和大型机具,农机装备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低档的机械多、高性能先进适用机械少,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多数为家用,导致农机具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经济实力强的农机专业大户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积极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进,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农业经营方式以分

5、散经营为主,田块细碎化,作物品种不同,种收时间不同,约束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农机效能的发挥。 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和地方农机监理机构对近年来多起重大农机事故的分析,事故频发、多发与机具和新机手大量增加,与机手驾驶操作技能不熟练有很大关系,但机械设计、制造缺陷和售后服务问题导致的农机事故也不容忽视。 因此,农机制造企业要树立“安全塑造品牌”意识,在设计、制造农机装备时,将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放在关系企业存亡的战略高度;要加强与农机监理机构的沟通协调,及时跟踪事故、对比查找原因,提高设计水平,培养技工队伍,改善制造质量,避免农机事故发生,增加品牌信誉;要挖掘售后服务市场,健全服务网络,保障充足的零配件供

6、应,提供机械维修保养上门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强化行业品牌地位,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农机制造企业亟须洗牌 10 月 22 日,在黄泛区农场第四分厂举行的河南省棉花机械化收获现场上,机器采摘棉花让一旁观看的参会棉农、种棉大户、棉纺企业、棉花种植大县的有关人员大开眼界:一小时采棉 10 亩左右,效率是人工采棉的 200 多倍;净采率超过 95%,接近人工采棉。 “实验证明,河南的机械植棉技术基本成熟,标志着河南麦茬棉花的生产向着全程机械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对稳定日益下滑的棉花种植面积,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河南省农机推广站站长夏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深耕

7、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开农机根本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很大一部分农机产品性价比不高,设计制造有缺陷,售后网络不健全,零配件供应不及时,能够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品牌农机并不多。因此,在农机制造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满足农民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十分必要。 据了解,我国农机行业进入门槛低,全国生产小麦收割机的企业有50 多家,但小企业占 60%,有的一年只生产三四十台,但价格比正规企业每台便宜一两千元,低水平的价格战扰乱了市场。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不

8、少农机企业特别是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仿制国外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散乱无序的低水平竞争,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另一方面,受农机行业利润薄、研发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很多农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很少,原始创新乏力,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据农业部相关专家介绍,在农机领域,国内企业授权专利只占 9.5%,在绝大部分领域很少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在自动化、智能化、全程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目前我国 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 7

9、0 年代的水平。 由于国家对自主开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都不愿意搞创新,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也导致我国高端农机过度依赖进口,这一方面挤压了国内农机企业的生存空间,削弱了民族农机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大型农机装备受制于人,且进口装备垄断价格使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基层农机部门、农机企业相关专家呼吁,尽快设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专项计划,出台扶持农机科研创新的激励性政策,完善农机补贴制度,加快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和层次。同时,规范行业市场秩

10、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提高进入门槛,择优扶持一批重点农机龙头企业,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兼并联合;小企业区分市场,向“做专”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健康运行。 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掣肘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紧张贷款难等问题值得关注。 在滑县、灵宝等地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目前占用资金最大的并非购买农机具,而是集中在土地流转费用、购买农资产品以及合作社后期建设等其他方面。并且相对于购买农机的一次性投资来说,这些项目所需资金是长期性的、滚动性的。 河南沁阳康辉农机专业合作社打算建粮食烘干厂、面粉厂,衍

11、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正面临缺资金难题。负责人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跑了很多趟,但农机又不能抵押。最后找到农业发展银行,对方表示必须以公司形式才能贷款。 资金的短缺不仅制约了这些合作社对设备的采购,还限制了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没有商品房进行抵押,合作社也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再加上购买农机具也不能分期付款,就出现了经营困局。 河南省农机局专题调研组近日在开封、郑州、濮阳、安阳等地调研发现,农机合作社在前期建设过程中,购置机械、建设机库等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已经花光了家底。合作社建成后需要扩大生产,支付土地承包费、购买生产资料,资金缺口很大。尤其是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绝大多数需要提前支付承包费,粮

12、食收获后需要仓储、烘干等大型设施,更加大了农机合作社资金压力。河南省政府为解决合作社贷款困难,于2009 年组织了农机银企对接活动,但真正落实贷款的农机合作社很少。其原因是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土地经营权都不符合贷款抵押条件,农机合作社无法迈进银行贷款的门槛。 农业保险措施不健全,土地规模经营存在风险。目前只有少数地方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商业保险均未开展。对于单个农户来讲,如果遇到特大自然灾害,即使颗粒无收损失的只是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作业费用、人工等,一亩地一季损失大约 650 元,农户尚能承受。而农机合作社承包成百上千亩甚至万亩以上,损失的就是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合作社承受不起。国家

13、在这方面没有健全的保险措施,合作社大规模流转承包土地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此外,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多地农村都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留在家里务农的人年纪偏大,对新型机器不熟悉,只能操作一些简单的机器,使农业机械的发展成果无法完全惠及农业生产,技术稍微先进一点的农机产品在推广应用时会因为缺乏人才驾驭而降低了机器的实际使用效率。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前行道路上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挑战。对于合作社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土地流转、农机农艺相融合以及购机补贴方面没有多少主动权与发言权,只有在政策的引领、规范下,农机合作社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