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510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与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摘要:从高校与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与质量的研究及俱乐部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发展情况几个方面设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订单式培养将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专业目标及培养路线,及学习了基础知识,更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和潜力。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 高等学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

2、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此说明,黄河科技学院与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可行性和重要性。但是现在这还是一种新的模式,目前并无系统规范的体制,也没有对这些关于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案,因而针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可为今后组建工作提供借鉴。 1“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概念及高校与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 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概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求,与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标准以及人才规格,

3、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使一些院校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从而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1.2 高校与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以郑州市为例,自从 2000 年以来健身俱乐部发展速度非常快,由原来的两三家到今天已经大大小小发展到几十家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广大市民物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了,各自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像维体、澳瑞特等都有上千平的训练房。物资生活的提高不断的推进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肥胖、亚健康等等富贵病严重困扰着人们。为了追求

4、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身材,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加入到了健身运动中,年轻人更是主力军。 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方向都比较单一,近些年由于国家扩大招生规模更使得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很多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一时间都无法找到工作。很多体育专业毕业生都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有部分去健身俱乐部当教练还需要在培训又要交费,所以压力也很大。订单式培养将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专业目标及培养路线,及学习了基础知识,更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对于缓解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有效的。 2 对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与质量的研究及俱乐部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2.

5、1 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与质量的研究 从调查中得知,本次走访的十家大新俱乐部里教练的总人数达到 180人,我们从能够直接联系到的 60 人中进行一一调查,得知健身教练的数量总体上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高级别的教练真的是寥寥无几,同时健身教练素质相对低下,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多数是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中获得,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继续培训。 从表 1 中不难看出,高学历的教练特别少,同时据调查这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是兼任管理工作及策划的,大多数的普通教练都是本科以下学历。文化程度有待提高。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相对不足,调查显示90%的俱乐部都缺

6、乏健身教练,一些教练同时担任三到四个职务,一些团操教练的学员人数太多而达不到最佳训练效果。整体来说,健身教练素质相对低下,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多数是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中获得,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继续培训,教练性别严重失调。 2.2 俱乐部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俱乐部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不仅是老的专业还有新的运动,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会员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瑜伽、普拉提、搏击操、踏板等新的运动项目。 根据调查和对管理层得访谈,了解到健身

7、俱乐部对私人教练的专业素质要求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俱乐部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而我们学校的课程中都有这样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开设了运动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如抗阻训练技术、伸展练习技术、有氧运动技术等。在制定运动处方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开设了针对体重控制的课程,如减肥、增重、能量平衡与体重控制。以及对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制定,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身运动、糖尿病患者的健身运动、骨质宿松的健身运动、哮喘病患者的健身运动、女性的健身运动、儿童的健身运动、老年人的健身运动等专业理论课程。 3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状况 3.1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建设设置情况。 健身行业需要从业者掌握的基

8、本专业知识 70%我们在学校就能学得到,例如目前我们开设的运动生理学 、 解剖学 、 运动训练学 、 体育心理学 、 生理保健学 ,并且除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基础,我们体育生还有良好的运动基础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健身行业的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在大学的学科设置中已经全部完成。只需要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完全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就业时更加具备竞争力。 像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类与田径体操的大类的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一些新兴的小球球类与新的健身操设置比例较低。在课程设置的方面高校有必要和市场进行挂钩,采取浮动的课程设置机制,这样显得比较灵活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3.

9、2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弊端及解决办法 专业设置应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一致。我国的体育专业由国家宏观设置和调控,学校没有自主权,专业设置面窄,始终不能与人才需求同步,新增专业又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虽然 1998 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调整,将体育学科划分为 5 个专业,即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体育,基本上改变了以往高等体育院系在专业设置上对社会体育覆盖不足的缺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之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必修课偏多;二是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

10、选课少;三是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导致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择时,余地有限,可塑性不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思维互动的桥梁。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省统一的术科考试和文化课考试而来的,质量的总体趋势是:文化课的分数线逐年升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水平有所下降。这种现象虽然客观上对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素质极为有利,但却造成了新生入学后专项技术差,专业思想不牢固,从而给术科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很显然这些基本能力都是俱乐部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其中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是要求最高的,这一点,在学校中的学生是很有优势的,大学人数多,社团多学

11、生们的积极活动使他们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高学历也意味着这些学生的态度、意识相对较高,职业形像方面更加正规,而计算机课程又是必修课,所以体育人才的培养会从此改善。目前在河南省就有不同规模的俱乐部几百家,这些俱乐部的主要工作人员是销售人员和教练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是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但在就业过程中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其中原因就在于该行业起步较晚,学校体育专业的设置没有增加关于此行业的任何知识,学生在就业以后只能依靠企业的再培训。 3.3 学校培养条件 调查显示,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大,为7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并且都比较支持俱乐部的人才,这样势必加快高校

12、与体育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的推进速度,提高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的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太合理。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以竞技项目教育为主,而在竞技项目中又以便于开展、耗资较少的项目为主,致使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多集中在田径、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上,而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相对较少,一些新型的项目如攀岩、定向越野项目的专长教师基本没有。 表 5 中的表现为,我院教师整体水平还行,普拉提、肚皮舞、体育舞蹈等一些新兴专业也有教师。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是不合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学生的兴趣不再

13、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网球、定向越野等,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显滞后或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从这点来看,加大对新的专业教师的培养很有必要。 对于很多学校来讲,在完成自身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器材设施,所以,基本上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开展都有足够的器材供锻炼者使用。另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各类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项目。因该行业起步较晚,学校体育专业的设置没有增加关于此行业的任何知识,学生在就业以后只能依靠企业的再培训。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俱乐部人才的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大部分培训时间在一周或一个月左右,收费在

14、 4000 元/人,一个成功的培训机构每年营业额达 300-500 万元。从该信息中我们知道该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巨大的,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由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数量太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不过关,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培训。 4.1.2 高校有着充足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大量得训练场地,并且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4.1.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而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

15、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4.1.4 订单式培养将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专业目标及培养路线,及学习了基础知识,更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潜力。 4.2 建议 学校和健身俱乐部联合起来共同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俱乐部对学生提供实习和授课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外出参加行业交流的学习机会及技能培训。校方加大专业课程的设置及相关教师的配备,力求在解决学生就业方面开拓一条新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刘平江.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5). 2肖淑红.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状况及其实施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5. 3刘旺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 (11). 4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