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问题与措施一、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不达标。从目前农村已建书屋情况看,书目少,内容单一。就目前农民所需要的书目看主要是科技致富类的书籍。然而,多数农家书屋关于科技致富的书籍非常少,且内容陈旧。据笔者调查,部分农家书屋图书资料很不全,多数只有几百本,远达不到 1000-1500 本图书的基本要求。很多书屋配有音像资料但没有播放设备。除少数书屋自配有阅览桌凳外,大部分书屋没有桌凳。有的农家书屋只有屋,没有书,宽敞的房间内,只有几个书柜孤零零地立在那儿,柜内空空,没有一本图书。村干部说书屋建设时就只配了几个柜子,如果上级来检查,镇文化站就会提前运一些图书来应付
2、。 2.管理不规范。绝大部分农家书屋一般由村干部兼管,缺少责任心较强的管理员,工作时间无保证,致使少数书屋不能定时开放,书屋资金严重不足,管理员大多没有报酬。图书分类不清,没有图书明细台账,更没有借阅登记,甚至还出现有图书丢失现象。有的书屋里成捆的图书堆放在墙角没有拆封。 3.闲置率高。目前大部分农民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业余时间以看电视为主,往往是一有时间宁愿干其他事,也不到书屋,棋牌娱乐和交友聊天也占很大比例,而真正爱读书的人却很少。只有一些种养能手、中小学教师或乡村干部偶尔“光顾”一下书屋,大多数人对书屋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大量人员外流,农村人口减少,读者来源也自然减少,由些以来使得农村
3、书屋出现闲置现象。 4.应用不到位。因很多农家书屋建在村委会,距群众集聚区较远,常常是铁将军把门,很少有人光顾。农民即使想去找一本书看也不知道该找谁。还有的书屋建在村干部家,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怕到村干部家去会遭他人非议,因此有的书屋虽然建设标准较高,也仅仅是聋子的耳朵瞎摆设,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效率极低。 5.重建设轻管理。书屋资产归属、维护和后续发展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难以做到各负其责,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村依托农村书屋建设之际,添置了一些图书,至今没有新增一本。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4、6.资源匮乏。书屋自购实用新书少,受赠的旧书多,有些知识内容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激发不了村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书屋的吸引力必然会锐减。很多书屋的图书数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书雷同,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基本无更新渠道,书屋只能维持现状,恰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二、解决当前农村书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农村书屋建设中存在着人们对相关政策、现实认识不够或误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民众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引导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可
5、能促使民众走出认识误区,并逐步摆脱传统文化惰性的影响,进而培育出有利于推行农村书屋工程的正面舆情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让他们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而发挥智力作用。 2.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合理确定基层文化阵地工作人员编制,让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专人服务、专人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虑配备较为实用的图书,如法律、科学养殖、种植类书籍等;建设信息网站,整合资源,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与农家书屋接轨;要善于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歌舞、戏曲等)进行知识传播。地方政府可出台资助、
6、奖励政策,对建成一个示范性农家书屋的村进行经济或图书奖励。优化和美化环境,让农民在温馨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处所,同时成为休闲的好地方。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农家书屋的管理,应根据农忙节气来安排图书室的开放时间。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农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管理好农家书屋。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举办科技讲座和种植、养殖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乐园” 。每个农家书屋应配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上级图书馆应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图书采编、分类、上架
7、、借阅登记等业务辅导,使图书管理员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数字图书管理员信息管理素养。同时,尊重当地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出版物登记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出版物的目录索引簿、外借登记簿、财产登记簿等。此外,每年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长期和短期检查督导,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农民的质量。 4.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传播职能。农家书屋,作为最基层的文化组织,具有向村民免费开放,进行文化传播的职能,能够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要通过读书,使农民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丰富其生活内容,提升其生活情趣,促使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大幅提高。要通过文化素质的提
8、高,直接影响和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进而影响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5.建立培训保障和资源更新机制,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财政适当补助解决村图书管理员的报酬问题,也可与村邮站工作人员兼并,落实劳动报酬。依托县图书馆,将农家书屋和县图书馆联动运行,把农家书屋作为县图书馆的分馆,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让农民群众时
9、时有新书可看。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按照“一书一册无复本”的原则,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 6.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书屋建设。要想建设好“农家书屋” ,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有效作用,需要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读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利 于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培育文化氛围。鉴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实际情况,各级文化部门需要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活动内容在不失品位的同时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贴近民众,彰显其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各种活动的举办,既要有利于农民的广泛参与,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又要能使“农家书屋”在读书活动中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将农村书屋打造成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效力的文化平台。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