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青春在农业科研事业中闪光“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句凝缩了宁静致远的诗词,可以说是河南丰黎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黎种业)育种专家王怀苹的真实写照。作为育种专家,王怀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这在浮躁之风弥漫的当今社会,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对他的采访,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培育了多少农作物品种,也不是他为公司付出了多少汗水,而是他身上那种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气质,那种不放弃、勇追求,沉着应对的进取精神。 4 月 21 日,丰黎种业行政办公楼前阳光和煦,遍地洒金,记者对既是育种专家又是分管丰黎种业科研、经营的副总经理王怀苹进行了专访。家庭影响:走向农业科研的缘起 1975
2、 年出生在河南省浚县钜桥镇老鸦章村的王怀苹,和众多农村学子一样,清贫、勤奋、上进、执着,是他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关键词,走出农村的梦想使他在学习上的动力更为强烈。他顺利考进当地著名高中浚县第一高级中学,同样也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他又轻松拿到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的“通行证” 。 “其实,我的第一志愿是信息管理,并且在信息管理系学习了两个多月,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调整到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父亲是浚县种子公司(丰黎种业的前身)三位元老之一,他热爱农业,喜欢育种和技术推广,虽然说穷其一生也没有被审定通过一个品种,但他却是引导我对农业科研发生兴趣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向我传授育种经验
3、的第一个老师。 ”谈到大学专业的调整,王怀苹还是抑制不住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当然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感恩! 1998 年大学毕业后,王怀苹进入丰黎种业工作,跟着刘广华老师学习育种。 “1998 年 10 月,我和刘老师被公司派到海南参加玉米育种研究,一干就是 4 个多月。在那段时间,我感到学校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于是又购买育种方面的书籍学习。由于是第一次去海南参加育种研究,心无旁骛,一心学习育种技术,至今我还能回忆起当年育种时每棵玉米的生长位置。 ” 多岗锻炼:成就坚韧和图强精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从海南回来的王怀苹没有直接去搞科研育种。回到公司后,
4、他成了“万金油” ,哪个岗位需要人,他就去哪里,19992000 年,他先后在生产部、经营科、繁育科、繁检科等科室工作,去车站接货、晾晒种子、加工种子、种子包衣,很多杂活他都干过,用“居无定所”来形容当时的工作很形象。 “2000 年春节过后,丰黎种业将繁育科工作进行分工,刘广华老师负责玉米育种,我负责小麦育种。刘老师是老科研专家,而我则是面对一个新的领域。因此,我就到河南省主要科研院所去学习,同时向浚县农场的董本波、鹤壁市农科所的苌收伟、安阳市农科院的郭瑞林、开封市农科院的朱衣成、河南农业大学的张清海和中国农科院的刘秉华等专家学习。此外,我还到全国的育种科研单位、企业观摩学习并交流育种经验,
5、进行品系的异地互相鉴定,搭建一个品种展示交流的大舞台,彼此间加强信息沟通。 ”谈到当年北上南下的全国交流学习,王怀苹依然兴奋, “就是通过一点点积累,抱着对品种资源拿来主义的态度,先引进资源,再慢慢了解资源的特征特性,进而运用于做杂交亲本,我开始了自己的小麦育种之路。 ”常年的奔波并没让他感觉工作艰苦,反而使他对育种工作更加执着。 当谈到搞育种应该有科研仪器时,王怀苹苦笑着说:“刚开始连仅有的等臂天平和容重仪都是从分公司借的,小麦收获后的打麦机是向农民借的。播种时为了控制播量,我们专门借了村里最好的木耧,并请了最有经验的摇耧师傅。8 个人拉着木耧在摇耧师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播种,以求播种均匀。
6、后来又借了董本波老师的机播耧。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科研条件,可是当时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这就看谁的毅力和韧性强了。 ”回想起那段清苦岁月,王怀苹显得很平静。因为对他而言,最初的清苦不仅让他更加充实,而且使他的农业科研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6 年,王怀苹开始兼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经营和科研工作。2006 年春天到 2012 年,每当进入育种的关键时期,只要不出差,早上 5点他就带点简易食品骑车赶到 4 公里外的小麦试验田育种,干到上午 9点回公司处理其他工作。下午继续到麦田,经常工作到天黑。 “育种工作往往是一个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过程。看到那些表现突出的品系,我很振奋;可是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品系抗
7、病或抗倒能力差的弱点暴露了,这个时候的心情又是那么沮丧。虽说是小麦品系,可我感觉那像自己的孩子,尽管有时有些缺点,我还是想通过基因改进或栽培技术手段弥补它的不足,如果还不行,只有忍痛割爱了,那时的心情无异于放弃了自己付诸心血的孩子。所以,作为一个育种人,取舍往往是很难的,而只有这样不断弥补不足和取舍,那些表现持续稳定、优异的品种才会脱颖而出。只不过这个时间有点漫长。有的育种者辛苦一生也未必能被审定通过一个品种。我在小麦试验地田育种的时候心情最平静,感觉最幸福,难道还有比为自己喜爱的工作付出更有意义的事吗?” 自助者天助。经过 10 多年的艰辛付出,尽管浚麦 1 号、浚麦 2 号、浚麦 3 号、
8、浚麦 9818 等品系相继倒在前进的征途上,但是在 2009 年王怀苹培育的“浚麦 99-7”直接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区域包含了对抗冻性要求严格的山东菏泽地区。这是对一个年龄仅 34 岁的育种工作者成绩的充分肯定,而这个时候他还分管公司的经营、玉米育种和品种试验工作,在这个平台上,王怀苹的付出要比常人多! 在“浚麦 99-7”的基础上,2012 年他的又一个新品种“浚麦 K8”顺利通过河南省审定。但是这一年带给王怀苹的还有一个永远的痛,那就是一直引导、支持他的父亲因病离他而去。可以告慰老人家的是,王怀苹和他的育种团队培育出“浚麦 99-7”和“浚麦 K8”,这是父亲最希望他做出的成绩,更是父亲作
9、为一个老农业科技工作者未竟的心愿! 搭建平台:科研联合促进大农业 王怀苹的工作主要分三块,一是小麦育种;二是玉米科研和品种试验、鉴定,同时搭建玉米育种科研的平台,征集全国玉米科研领域的优质组合在河南鹤壁进行展示试验;三是分管公司的经营工作。丰黎种业能够进入中国种业 50 强,获得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南省名牌、河南省著名商标等,和公司小麦、玉米科研的成果是分不开的,和连年递增的经营业绩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公司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狠抓科研和市场的正确举措是分不开的。 在公司开始搞育种科研的时候,就定调为加强开放式科研工作,积极对外交流育种资源,学习先进育种手段,明确育种目标。为此,王怀
10、苹以公司的要求为出发点,先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向兄弟育种单位和相关科研院所邀约搭建育种平台,做到品种信息共享,组合相互异地鉴定,核心、独家资源协议许可有偿互用,搞科研协作,促进大农业的发展和提升。 从 2000 年起,通过到全国玉米产区走访和交流,王怀苹认识到组建科研联合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受一些思想的影响,这个举措落实得不够好。从 2007 年起,王怀苹首先拿出了自己的材料表诚意,其他单位也开始把他们的材料发过来,这样育种科研平台才逐步展开。 在搭建科研平台的同时,王怀苹在品种引进工作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原来的品种审定后大多在当地比较小的区域推广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品种的种植范围。为了
11、改变这一现象,王怀苹积极引进苗头品系和组合,在鹤壁区域进行多点试验,鉴定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综合抗性,每年鉴定小麦品种(系)近 100 个,鉴定玉米品种或组合近300 个。通过试验,丰黎种业买断或联合经营的小麦品种有开麦 18、豫麦 52、豫麦 68、豫农 949、矮抗 58、洛麦 23 以及周麦 16、周麦 22 等;引进合作开发的玉米品种有晋单 44、金海 604;引进并在当地产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郑单 958、洛单 248、先玉 335 等。品种引进工作,不仅使丰黎种业从中受益,而且为河南农业的大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记者问他当前育种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个育种目标时,王怀苹这
12、样回答:“当前育种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创新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而是重复地出一些所谓接近山寨的品种,实际生产意义是不大的。而培育出一个划时代的大品种又是极为困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创新种质和提高育种方法上下功夫。但是,在一个急功近利、浮躁的时代,在产量杠杆、经济杠杆、商业杠杆和科研体制的影响下,有的单位被审定通过了几十个品种,可是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又有几个呢?所以我们决不能只片面追求数量,而要向有内涵资源上转变。正如演艺界的影帝,绝不是靠演了多少部电影而获取影帝桂冠的,而是演技、实力通过某一部代表作的影响达到足够的地位取得的。育种也是如此,只有大品种才能够占领大的
13、区域种植面积,反映出一个科研单位和育种家的真正实力,这一点来不得半点含糊。所以,以后的育种工作,要坚持走质量路线,培育出满足生产需求、适应市场的品种,为企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 “同时,还要恪守职业道德。生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比育种风险要大,决不能向农民推广不成熟的品种,这不仅仅是农业安全问题,更是良心和责任。 ”从这些话语里,我们或许会理解丰黎种业为什么能够在种业大省河南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位居前列。 1998 年以来,王怀苹先后参加 11 个品种的培育,其中国家审定品种2 个。作为育种第一完成人,培育了 2 个小麦品种;作为共同育种完成人,培育了 9 个玉米品种,品种辐射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市)区。获得鹤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次,二等奖 3 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次,被评为鹤壁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篇,出版著作 3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