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679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摘 要 本文从江苏兴化农广校近年来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涉农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涉农中专;学历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兴化分校按照省农广校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任务,精心组织招收学员,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下乡进村,实行教学、生产相结合,积极开展涉农专业中专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使涉农专业教学管理适应现代农广校的发展,创新农广校教学管理,结合兴化市农广校涉农中专教学管理实际,谈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兴化市涉农中

2、专学历教育发展现状 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特色菜、淡水鱼生产基地,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市和大水面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综试基地。近年来,兴化市高效农业高速发展,年增速 10 多万亩。截止到2011 年底,全市高效种植业面积 74.25 万亩、高效渔业 76 万亩,其中设施果蔬面积 7.3 万亩。高效农业突飞猛进,支撑全市两大产业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着严峻形势,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化、网络蜕化现象突出,亟待补充新生力量,强化知识更新。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主力军知识贫乏、技术缺乏,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现代农

3、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当前,兴化市农技推广队伍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这也是全省基层农技推广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配备不足。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 377 人,占农技人员总数 72.5%、占行政村总数 61.4%,人员配备与“一村一员”目标相差甚远。二是技术储备不足。在职人员中专以上学历 437 人、初级以上职称 415 人、40 岁以下 36 人,分别占农技人员总数 84%、79.8%和 6.92%,其中园艺类仅 7 人,占农技人员总数 1.34%1。由于队伍长期得不到按需补充,年龄老化、队伍萎缩现象比较突出,技术储备与产业发展现状不相匹配。三是服务装备不足。当前农技推广服

4、务方式还局限于“两条腿走路、一张嘴宣传”的落后模式,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式陈旧,服务装备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合拍。三个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技推广服务职能的发挥。 在此背景下,兴化市农广校借助农业部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大农民学历教育力度,力求通过培训一批新时期的农民,培养一支农技推广后备力量,为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保证。为此,兴化市农广校注重硬件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完备的教室、实验场地、食堂、宿舍,以及多媒体教室 1 间、电教教室一间、图书馆 1座、各类实训基地 9 个,具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与技能培训和本专业所必须的教学、实验、实习的办学条件。同时学校具有一支结构合

5、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业门类齐全,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农广校现有教职工 12 人,其中专职教师 8 人,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 87 人,具有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教学工作的经验,具备承担相关课程施教能力。专业技术课程聘请本系统内技术专家担当,建立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全能型教师队伍。 兴化市农广校从 2010 年 10 月份开展涉农中专学历教育以来,已招收涉农中专 4 个专业共计学员 714 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兴化农广校涉农中专学历教育主要做法 1.组织保障到位。兴化市农广校实行三级教学组织管理,即市校本部、

6、乡镇教学点、村级教学点。每个教学班都成立了工作小组,配备了一名由市校任命的班主任,一名由乡村推荐协助办班的教学联络员和一名协助班级管理的辅导员。教学班还成立了由三名学员组成的班委会,分别为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 2.管理制度到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兴化市农广校先后制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点教学管理职责、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学员学习及考试管理制度等;制定了教务常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四表一志”即校历表、教学进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日志、教学业务、学生学籍、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7、等;制定了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员日常行为规范、学员签到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考评办法等。制度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健全完善,管理在制度建设中促进涉农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2。 3.学员挑选到位。学员要有一定的种养经验、产业规模和较强的创业欲望,同时要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学员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具有初中或以上的文化水平,能够服从学校安排,协调好学习与生产关系,有志于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农民,重点是农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人员。 4.教师配置到位。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决定着学

8、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农广校作为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良好、业务水平较高、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又爱岗敬业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兴化市农广校在全市公开选聘高学历、高职称、理论与实践经验皆丰富的技术人员担当农广校兼职教师,负责涉农专业中专班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各教学班还配备了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好、会做事、能做事、善做事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 兴化市农广校近年来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感到在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也是全省涉农中专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时间较多,实践指导较少,基础知识较多,农民

9、实际需求的实用信息较少;二是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将中专班等同于农民培训,不够重视,造成学员的出勤率不高;三是教学时间安排与学员农业生产有时存在冲突,要求我们在教学计划、教学时间上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三、加强涉农中专学历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把好招生关。招生时要求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进步、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参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能按照学校要求按时上课学习和实习实践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干部、农村种养大户、村后备干部和返乡农民(下转第 309 页)工、农村专业户及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但有的教学点在实际招生时把关不严,生源不足时,把家里亲戚朋

10、友都充数报名,这些为了完成任务而报名参加的学员,不是真心想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强,被动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到课率不高,加大后期教学管理难度!所以必须严把招生关。 2.认真筛选专业和教学内容。 在选取教学内容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选取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专业,同时,要根据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要针对招收的学员做一个专项调查,合理开设相应的课程,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我市陈堡镇围绕番茄传统种植习惯,以红富堡公司为龙头,在特色、规模、品牌、效益上做文章,以规模拓市场、以规模求效益,形成了以蒋庄村为中心的5000 多亩“红富堡”番茄生产基地,蒋庄村

11、已成为苏中地区远近闻名的“番茄第一村” 。为此,我们把学校办到村里,变学员上学为教师送教上门,在家门口接受学历教育,变学员多人跑为教师一人跑,有利于节本增效,解决工学矛盾,又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也符合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根据农村实际和生产季节要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提前备课,备课要在备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备农时,做到地里种什么我们讲什么,植物长到那个阶段我们提前讲解那个阶段的技术要领,季节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要贴近农民,教师上课多采取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互问互答,言传身教等方式,力求实际、实用、实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紧密联系农

12、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加强教学针对性。根据需要,采用现场参观、田头指导、种养殖能手示范、师带徒等非课堂形式开展直观教学。 4.组建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为适应今后多学科、多专业、规模化办学需要,学校应建立一个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的师资库。并且采取资源共享的方法,由市级农广校根据各教学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同时聘请有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学者到各教学点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解疑。教学中不仅要解决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技

13、术难题,更要通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5.切实解决学员生产需求,做到学以致用。学员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想解决眼前的农业问题,有的是瞄准一些新型农业。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搜集信息,大胆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为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打造展示的平台。同时要在学员与学校,学员与专家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通过 QQ 群、电子邮箱、短信、博客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达到有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文新,钱素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91-392,395. 2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江苏】涉农专业中专班教学管理中的三大感悟EB/OL.(2010-06-30).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