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在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实践探索【摘要】以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在战略规划中的实践,重点从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空间布局思路、生态适宜性评价与用地评价、布局方案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为新建城区的规划提供具有可实施性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字】生态规划思想;产城一体化;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自然和人文历史景观破坏严重;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
2、面利益难度加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适时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定信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战略规划层面,生态城市规划思想主要是根据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要求,确定规划区较为适度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在用地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划出不宜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和
3、适宜性建设用地,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管制要求。另外,保持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创造集约型、节约型、和谐型、宜居型城市新区等也是属于生态城市规划的范畴。 2.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背景 淮南是由资源开发而逐渐兴起的城市,是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亿吨煤基地” 、 “千万千瓦火电基地” 、 “现代大型煤化工基地” 。因而,淮南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重工业城市,虽然重型化的主导产业使淮南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资源的开采也造成了城市塌陷区、生态环境恶化等发展问题,同时,现状的发展模式也与国家目前提倡“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背道而驰。 淮南东部新区地势平坦、交通条件优越,并具有较长的滨水
4、岸线,因此滨湖新区是淮南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山水城市风貌最为有效的空间资源,是继山南新区后的又一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制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东部新区作为一个触媒区域,在完善城市的功能,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区,提升淮南的总体形象,真正实现“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城市总体形象。 3. 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在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中的应用 3.1 用地适宜性评价 规划范围内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现状山体主要为东北部的上窑山以及西部的舜耕山。现状水体主要为东部的高塘湖以及南
5、部的蔡城塘,其中高塘湖属河流性湖泊,汇水面积 1500km2,现状水域功能以水产养殖为主;蔡城塘为半人工水体,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水源来自高塘湖,现在灌溉功能已弱化,水面面积约 604 公顷。 本次规划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判定地区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具体的适宜保护的用地类别,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地理信息系统。 在评价因子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因子的差异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因素,除了选择了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因素外,还考虑选择了交通等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已有的开发建设环境等要素。因而本次规划所选择的评价因子为:地形地貌影响、地质灾害影响、生态要素
6、影响、交通影响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影响五个方面。在评价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要求划分禁建区,限建区可建区和已建区,明确了生态绿地的边界。为进一步的规划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发展核心策略 本次规划首先以 EOD 模式(“以环境为导向的发展模式(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为先导。山水要素是淮南东部新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资源,也是引领东部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规划保留规划范围内舜耕山、上窑山、高塘湖、蔡城塘等山体水体生态要素,使其成为保持东部新区生态稳定性的重要要素,并成为东部新区城市发展规模的控制区域。同时,规划范围内的生态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划分生态基质
7、、生态斑块以及生态廊道等要素,构建景观生态格局。此外,在综合分析生态条件,以生态保障为前提下,对东部新区进行综合区域构建,将整个规划范围划分为城市功能区、城乡统筹区、城郊生态区,对不同类型的发展区域,运用不同的发展策略进行发展引导。 3.3 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跟踪全球产业发展趋势,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利用中部崛起和合淮同城化的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扩大总量、提升结构、塑造特色、优化布局,构建创新型、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淮南东部新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努力,初步建成“两型”产业体系,成为我国中
8、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的先行区,现代服务业高地,淮南市集新型工业、服务业、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拓展区。 3.4 人口预测 由于东部新区未来发展主要由高铁站点和经济开发区等重大项目带动的,这些项目可能在市域或区域范围内形成较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对人口增长曲线造成较大扰动,因此用通常的人口增长率来预测人口的方法较难适用,本规划根据东部新区具体情况,采用产业容量法预测人口,并采用生态容量方法进行校核。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淮南市建设用地指标取上限 100 平方米/人,根据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将已建区、适宜建设区和较适宜建设区进行面积统计,全部用于建
9、设,得到东部新区人口建议不超过 81 万人,极限值为158.8 万人。保证东部新区的人口增长,不会带来土地的过大压力。 3.5 空间发展管制 为促进淮南市域城乡整体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市域范围内的城乡建设实行空间管制。空间管制是对市域范围内城乡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判别,并根据城市建设、资源保护与开发、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在市域范围内划分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并对各类区域实施不同的空间管制政策,整合区域空间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6 生态保护规划 规划对东部新区内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将东部新
10、区划分为 4 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农业生态功能区、城市复合生态功能区、河湖生态敏感区、山体生态敏感区,根据四大生态功能区不同特点,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四大功能区中,承担重大生态功能的主要是河湖生态敏感区及山体生态敏感区。主要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环境改善作用,保障东部新区内的生态平衡。同时规划依托已有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两横一纵”的生态廊道,有机串联起各生态功能区,完善区域生态格局。 4. 结语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生态规划理念已不仅是规划学科中的一个流派,而是整个规划理念与方法转型的必然趋势。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以生态城市的理念
11、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作为基底,水山相邻,城在其中,水映山城,相映成趣,实现新城的产业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顺应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今后的新城规划建设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追求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时,要时时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规划及文献: 1中国联合工程设计研究院 淮南市东部新城产城一体化规划(2010-2030 年) ,20104 2朱才斌基于生态优先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7(2):106108 3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仇保兴城镇化的挑战与希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17 5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08):16 6仇保兴加快实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J中华建设,2009(10) 7蔺雪峰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新城J城乡建设,2009(11):613 8林澎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J建设科技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