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9902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述水利发展指标设置摘要:在中长期规划指标体系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指标体系因子的分析筛选,确立水利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使水利发展指标明晰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水利发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水利发展指标体系演变 发展指标体系的制订,是编制中长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经济由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指标体系的内容、指标数量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具有以工农业生产为核心和直接计划的特性,这一时期指标体系的特点是以供应物质产品为主,水利发展主要

2、集中在大型水库、灌区等为社会服务性建设为主。 在改革开放时期,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管理体制,水利指标体系中开始加入宏观调控经济的内容,指标体系中引入了以服务于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效益等的水库、灌区、涝区、机电井等指标,使指标体系从注重实物量转变为注重价值量。 在“九五” 、 “十五”期间,我国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 ,国民经济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水利指标体系,也是围绕“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核心指标,主要围绕大中型江河

3、治理、大中型水库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除险加固、抗旱等指标,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水利行业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我省水利指标体系的发展演变是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其发展完善的基本趋势是:由指令性、半指令性向指导性、预期性指标转变,指标体系也越来越明晰,导向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强。 2、近期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设置的总体原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形成传统与创新指标相结合的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同时指标的设置要符合规划本身的功能定位,既要研究提出具有一定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又要研究提出具有一定

4、约束性、能检查、可评估和可操作的指标,基本原则如下: 2.1 科学性 指标概念必须明确,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关系,并能较好地度量水利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2.2 系统性和全面性 指标体系覆盖面要广,既要反映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自身的特点,使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水利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和方向;反映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关系,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体现安全度、舒适度、文明度的结合。 2.3 综合性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水利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对易于操作的指标可通过

5、量化指标来反映,对形象性的指标可通过定性来反映。 2.4 独立性和代表性 指标体系中的各目标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5 连续性和动态性 指标要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其连续性,有效反映不同发展阶段的水利发展进程。体现出水利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2.6 可比性和实用性 指标内容应简明、直观,要与现有国家统计体系相衔接,便于不同时期水利发展指标的相互比较;指标要易于获取,便于操作,实用性强。3. 水利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3.1 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指标 防洪:防洪指标是反映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受保障的程度,是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指标有:大

6、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健全洪水管理制度;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体系建设;重点地区和重要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 除涝:吉林省共有易涝耕地 1746.5 万亩。涝区在我省中西部地区均有分布,但以西部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处松辽平原的长春、四平、松原和白城四个地级市在内的 19 个县市。新时期的现代化农业对涝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涝指标为涝区排涝标准。抗旱:吉林省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随着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增产百亿斤粮食规划任务的逐步实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长,将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吉林省旱灾几乎年年发生

7、,表现为一种常态现象。因此,抗旱减灾对我省而言尤为重要。抗旱减灾指标有健全抗旱调度、应急管理制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2 民生水利 农村饮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村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最实际有效的措施。农村饮水安全设置两个指标,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和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率。 大中型灌区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

8、化水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我省商品粮生产能力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提供水利支撑条件。其指标设置有:大中型灌区改造规划设置新增灌溉面积,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和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等 4 个指标。 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为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田水利的要求,农田水利规划应立足于我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依据我省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通过抗旱节水示范区建设,在我省中西部地区发展旱田膜下滴灌的

9、灌溉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指标设置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全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发展旱田膜下滴灌面积。 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水库(闸)工程是我省防洪安全体系的重要屏障,也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基础工程,但病险水库(闸)的存在,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病险水库(闸)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规划的指标为已完成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比例。 农村水电:农村水电建设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农村能源工程,又是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和开发性扶贫工程,亦是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农村水电及电

10、气化建设,极大的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水电建设规划的指标有: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新增年发电量两个指标。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问题是我省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无论从人口及经济增长,还是从城市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需要看,都需要水资源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同时我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加重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一段时期内应加强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把引水、调水工程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以缓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使重点地区和

11、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为总供水能力。 3.4 水资源节约保护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建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也要维护河湖的健康。 水资源节约:近一段时期,基本完成省内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资源节约设置水利指标,社会经济方面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

12、农业节水方面为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节水灌溉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工业和城市节水方面为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市管网漏损率、城市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城市生活综合用水定额。 水资源保护:近一段时期,水资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具体指标为主要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水功能区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3.5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拥有宝贵的黑土资源,是国家的

13、重要商品粮基地,但由于多年来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因此,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解决民生水保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水土流失严重局面得到扭转,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近期,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特别是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步构建河湖及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扭转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指标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新增生态修复面积。 3.6

14、 水利法制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投资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汛调度、水资源综合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通过法制来调整利益关系,加强水利法制建设,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能力;强化水利法制建设,提高水政执法能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 3.7 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了水利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加快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完善信息化工作体制,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主要指标: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自动化系统;水文信息服务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