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型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摘要:资源型城市指因资源开发而兴起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在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发展政策等多因素的作用下,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本文以我国典型石油城市山东省东营市为研究样本,归纳其城市空间结构的阶段特征。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东营;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 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1。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地域内部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柴彦威,2000) 。 资源型
2、城市独特的城市特色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上依赖矿产资源,以工矿业为主导产业,高工业化,但产业等级较低;用地结构上,以工业用地为主,尤其是大型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三产业用地滞后;空间格局上,市镇依矿而建,分散度较高。 1.国内外研究进展 工业革命后,由于对资源的需求激增,大批资源型城镇诞生。20 世纪 30 年代,资源型城镇的衰落和内部诸多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国外学者的研究。60 年代,美国地质学家郝伯特指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表现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倒 U 型曲线。澳大利亚西部的矿区开发弃用传统的缘矿建镇的方法,依托距离较近的中心城镇解决职工及家属的生活问题,以降低建设新城的
3、成本,被称为长距离通勤(LDC)模式。 我国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晚于西方。1978 年,李文彦发表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一文,提出了界定煤矿业城市的四个指标,对煤矿业城市进行了定义2。80 年代中后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演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为热点5,6。宋?、王士君(2011)指出矿业城市会经历“点状离散点状集聚跳跃性扩展轴向集聚”的空间发展过程4。 2.研究样本 2.1 东营市概况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石油城市之一。自 60 年代开发胜利油田以来,东营市依托石油资源迅速发展壮大。现行政范围包括东营、河口 2 区和广饶、利津、
4、垦利 3 县,总面积达7923km2 2.2 东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东营市城市建设自六十年代始,主城区由最初的散点式发展逐步形成以东城、西城两部分为主的“哑铃”型空间形态。其中,油田生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城,东城为行政中心。按照空间形态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61-1978 矿区散点式发展阶段 1961 年东营村附近打出了华 8 井,胜利石油开发会战拉开。一批石油矿区城镇或居民点在矿区周边涌现,多位于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以北至垦利县胜坨乡胜利村一带。至 1963 年,石油会战指挥部在东营村南建起 3 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当时基地设施建设极为简陋,建筑物主要是简易砖瓦平房和“干打垒”土
5、房。 1965 年,为解决 1 万多名石油职工家属安置问题,地方新建了 10 个油田家属农业居民点,逐步形成胜利、稻乡、莱州、丰收、东安、广利等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及几十个小型农业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缘矿而建,规模逐步扩大,呈散点式分布于西城区。 1978-1984 矿区组团发展阶段 1978 年,基地人口达到 5 万人,建成区面积 15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大大改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的红砖房或青砖房,被称为“营房式” 。至 1983 年,基地建成区 19.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1.8 万人,房屋建筑由平砖房向现代化的砖混结构楼房过度。油田居民点已达200 多个,形成“百里矿区、星罗棋
6、布”的格局,但 80%的矿区居民点在东营境内,形成了一批大型的居住点,其中,万人以上的 10 个,包括基地、东安、广利等。 此阶段,矿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矿区建设仍是重点。城市空间结构逐步从散点式分布向集中式片状分布转变,但城市功能仍不完善,具有明显的石油矿区城镇特色。 1984-2001 跳跃式发展,重点建设东城 随着胜利油田不断的发展壮大,矿区建设逐步由矿区型向城镇型、生产型向生活型、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矿区基地已经难以负荷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越来越多的职能要求。1984 年,东营市应运而生,其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矿业经济向以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产业构成调整。 建
7、市后,基于不压油和未来发展前景两方面前景的考虑,选定沙营东地带、总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城址,称为“东城” 。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9-2010中确定中心城布局结构采用东、西城“双组团式”形式。西城职能以油田行政办公、综合服务、商贸、教育科研文化及生活居住为主,东城职能包括地方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教育文化、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活居住。 2001-至今 城市化组团发展,促进东西城之间的对接 2001 年,东营市作出加快东西城对接的决定,拟规划建设东营新区。东营区新区位于东营市东西城之间,属对接区规划的重点地段,以行政办公、居住为主体功能,集合文化展示、商务等综合功能。
8、此阶段,东营市的发展形成“一城、二区、三中心”的格局, “一城”即东营市中心城,二区即东、西城区,三中心即三个公共服务中心,分别位于东部、中部、西部的三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中心城用地发展方向为生活内聚,即生活居住用地东城向西、向北,西城向东集中发展,形成城市化组团。 3 小结 受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规划政策等因素影响,东营市城市空间结构由分散向双中心,由双中心向组团式发展转变。西城区由于处在高产油田之上,职能逐步弱化,而东城区正成为东营市城市发展核心地域。这一转变与东营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协调一致,有助于东营市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学报,1978,33(1):63-79. 3宋?、王士君.矿业城市空间: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学报,1978 5柳泽. 资源型城市形态演变及机制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11) 6东营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