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当前幼教工作中男性角色缺失的思考摘要:通过当前幼儿教育中男性角色的缺失分析,阐述这一现状对幼儿性格发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男性角色;缺失;原因分析 2013 年,一部由人们熟识的明星带领子女主演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风靡全中国。一时间全国人民一片哗然,这一方面反映了现在的父母对于子女教育观念在日益更新。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林怡说,父亲是孩子性格的镜子,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生活中有这几类爸爸型:会适当放手的是榜样型爸爸、引导幼儿学习多关注自我的属于同伴型爸爸、还有很多做甩手掌柜的属于迷茫型爸爸、也有放养型爸爸、在生活也有迁就型爸爸。几种爸爸类型在影片
2、中一一呈现,一方面让我们欣喜的看到爸爸逐步醒悟到回归到教育幼儿的队伍中来,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为人父母面对教育子女时的焦虑心态。精神分析学家弗兰克尔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心理事件不过是社会事件的心理层面,而社会事件不过是心理事件的社会层面。 ”一旦社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因此,只要跟教育沾点边的热点事件,很容易成为引发大家热议的话题。它将一个中国当前幼教中一个严峻的显示问题赤裸裸的呈现在全体国人面前:当前中国幼教中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 纵览当前的中国宝贝的成长过程,或许你会发现一个颇为费解的现象:从小生命的诞生,在上幼儿园之前,起成长空间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成员陪伴其左
3、右,三岁起进入幼儿园,更是清一色的女性幼儿教师,全力撑起幼教一片天,进入小学,同样是绝大多数的妈妈型老师在陪伴。查看孩子的课程表会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给孩子上课的都是女教师、女班主任、女校长,甚至连体育老师也是女的。也就是说在幼儿成长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内,陪伴其左右的绝大多数是女性身影,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男性幼儿教师匮乏。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似乎是该女人做的事情,男人不适合。一旦有男性介入此行业往往会招致异样的目光,男性通常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教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许多有意愿从事幼教工作的优秀男生也因此对该专业望而却步。这似乎
4、成为我们每一位中国意识中约定俗成的,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男学生在选择专业是根本就不考虑学前教育这一块,更可怕的是,我们整个社会似乎也默认这一从根本上说就不正常的现状,这种意识领域中的残缺是最可怕的。 二、教师待遇导致男性幼儿教师匮乏。 有人做过比较:美国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 10%,日本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 7%,而中国与幼儿教育对男性教师有巨大需求的现状恰恰相反,有班级里通常仅有一两名男性学生,还有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连续多年不曾招收一名男性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目前而言,幼儿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是社会底层的,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的政府部门、教育部
5、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提高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幼儿教师仍然是人们心目中最底层。女性从事这一职业似乎还可以接受,那么一个男性幼儿教师作为一个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供给者,谁会接受他是社会最底层的社会地位? 三、爸爸军团的缺失导致男性角色力量薄弱。 如果说学校教育机构中男性幼儿教师是个客观现象的话,那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中的主要成员爸爸去哪儿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经做过一项“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 ” 纵观幼儿园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六一活动、与教师日常交流的几乎都是妈妈。又热做过有趣的调查中,当今中国高中生在选择倾诉对象时,父亲甚至连网友都比不上。爸爸去
6、哪儿了?作为幼教人,我们积极主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现有资源引导男性角色进入幼儿园。 作为幼教人,我们对于目前中国幼教男性教师缺失的现状愿意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努力和呼吁。政府和社会日益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关注幼儿的成长,高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却忽视了幼教队伍建设中男性教师这一“人”的因素。老师是影响幼儿获得相应性别角色的重要引导人。在以“女性化”培养方式的幼儿园里,女孩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符合自身性别的模仿榜样,男孩在幼儿园里很难找到性别行为模仿的楷模,这就使男性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处于模糊,甚至混淆状态,部分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人格发展不健全,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