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军休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军休文化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军休文化以其勃勃生机迅猛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园地一株璀璨夺目的奇葩。 一、军休文化的形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大批军队离退休干部 陆续移交地方政府安置。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军队干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军休干部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体。 戎马征战大半生,从军营走出来的军休干部群体移交地方后,面临社会纷繁复杂的大环境,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太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角色转换上,老军人转成新市
2、民不习惯;二是在接受新事物上,老传统与新时尚不合拍;三是在思想观念上,老观念与新思路不融合;四是在发挥作用上,老本钱与新贡献不相称。这些问题说明,军休干部做为特殊群体,急切呼唤独具特色的军休文 化与之相适应。因此,大力加强军休文化研究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军休干部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基于这种认识,广大军休工作考审明度势积极探索,在文化上不断打开新视野,开拓新境界。继承发扬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从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使得在特定历史
3、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军休文化,发展迅猛充满生机。 二、军休 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军休文化从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人民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兼有老年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品格。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包括人民军队宗旨和性质以及军休政策、管理目标、规章制度,教育与文体设施,所容所貌建设等。二是行为文化层、包括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工休素质、行业作风等。三是观念文化层,也可将精神文化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休精神和军休文体、生活等。从哲学角度来讲,军休文化属意识形态范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 的反映,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能动作用;从战略高度来讲的,是一项关系军休系统精神文明建
4、设大局的系统工程。 军休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是有时代鲜活性。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一、科学性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这是保持军休文化先进性的灵魂。二、时代性。始终体现着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集中反映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三、民族性。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特质和根本利益, 根植于华夏民族的文化沃土,凝聚民族文化内在精华。四、大众性。源于军休干部群体,反映他们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军休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五、开放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5、界、面向未来,充分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融汇贯通,为我所用。六、创新性。着眼于国内个文化发展前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军休文化生生不息,保持旺盛活力。七、娱悦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愉悦身心。陶冶思想情操,科学健身养老。八、根本性。把全体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培养成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公民,是我们大力开展和建设军休文化以及全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这一根本,提高军休干部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扬革命传统,保持政治本色。 三、军休文化建设的基础任务 军休文化建设的基础任务,
6、就是以教育和科学为载体,以倡导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爱干休所为主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和整个群体的文明和谐。军休文化重在建设,具体而言: 1、建设学习型干休所,旨在推进全员爱教育,全所教育化,强化军休干部的学习热情。以先进性为引导,以广泛性为基础,为军休干部提供全新、宽松、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采取开放老个人大学,教育培训基地,市民外语讲座,实施“扶老上网”工程、文化橱窗、黑板报、楼道文化、宣传板等内部刊物军休干部喜闻乐见、通俗易形象生动的形式,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科普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紧密结合,提高 军休干部的道德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
7、质和艺术审美素质等。 2、建设快乐型干休所。突出“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宗旨,广泛开展各项球类、垂钓、书法、绘画精神,歌咏、舞蹈、健身等活动,真正实现唱起来,跳起来、赛起来,引导军休干部快乐生活每一天,健健康康度晚年。用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军休干部文化生活,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得到精神愉悦,获得思想道德的升华和行为举止方面的提高。抓好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社区共建活动,坚持人性化的亲情服务,竭尽全力为军休干部做好 事,办实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军休干部创造一个整洁舒心、活跃和谐,温馨安宁的生活环境。 三、建设和谐型干休所。一是军休工作所是要充分认识到军休文化建设对于军休事业
8、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下气力建好管好军休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站)等文化含量高的军休干部休闲娱乐场所。 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器械、文化用品用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私情的军休文化氛围。二是要注意研究军 休文化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在当今革命和住处化目的影响下,军休文化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研究从实际出发,从增加投入、资源配置、导向、改进服务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着手,支持和保障军休文化事业,使这一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三是要积极推进军休文化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军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和干休所整体优势,积极投身于社
9、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之中,使军休文化与社区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他们在花香鸟语的优美环境里,在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中,乐而无忧,尽享晚年美好时光 。 面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军休干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军休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前进不发展就意味着落伍和倒退。我们一定要增强坚持和发展军休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唱响主旋律,打地主动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休文化事业的崭新局面。 上一篇文章:探索构建和谐干休所之路 打造军休文 化品牌 促进军休工作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来源:时间: 2009-12-29 近几年来
10、,锦州市第二军休服务管理中心根据休干物质生活需求和医疗保障得到满足,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的现代军休工作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将“文化养老”作为军休工作一个新领域,多措并举为休干搭建“文化养老”平台,采取“五个结合”的方法,打造了军休文化的靓丽品牌,为休干提供了更科学的服务,受到了休干由衷的欢迎。中国社会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我们的做法,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休系统军休工作先进单位”,被辽 宁省民政厅评为“辽宁省军休系统人性化、规范化、社会化服务管理示范单位”,被锦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授予“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光荣称号等。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
11、合,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我们第二军休中心现有休干 600 来人,其中有 80%左右为个人无经营项目、家庭无拖累、身体无大病、医食无忧的精力旺盛型休干。为此,我们把满足绝大多数休干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作了首要任务。四个基层服务站侧重于普及,重点抓好群众性的日常文体活动。一是完善硬件建设。现在我们各站 的活动室功能齐全、用品完备、设备先进。中心还设有能容纳 400 来人的演出大厅,配有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同时还有文艺排练厅、练歌厅、录音棚、书画摄影展厅等,可以说硬件是全省一流的。二是各个站每天都力争组织更多的休干到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沙狐球室、书画室等参加活动。三是成立了书画、摄
12、影、诗词、台球、乒乓球、沙狐球、桥牌、钓鱼等分会,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四是各站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比赛,并发给一定的小奖品。五是中心每月底搞一次竞赛。六是年节、重大节日都要搞联欢、游艺活动等。 2008 年“八一”,中心 举办了以“庆八一、迎奥运”为主题的群众健身活动展演,搞了太极拳、太极剑、健身舞、健身操等表演。诗词学会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和锦州解放 60 周年诗歌朗诵会”,受到了休干的欢迎,也推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中心则侧重于提高,重点抓好竞技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竞赛。一是建立组织。中心成立了“一团九会”,即军休艺术团、乒乓球协会、台球协会、沙狐球协会、桥牌协会、棋牌协会、钓鱼
13、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诗词学会等。二是定期开展培训和活动,如艺术团每周有两到四次培训和排练;书画、摄影协会全年六次采 风、四次展览;钓鱼协会夏秋季节每周两次垂钓;球类、棋类协会每周有训练等。三是组织参加各项赛事。各个协会、团队每年经常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8 年 9 月,在市里举办的“纪念锦州解放 60 周年暨改革开放 30 周年歌咏大赛”中,以二中心休干为主体组成的老战士合唱团,代表市民政局参赛,经过一个半月的苦练,在全市 28 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10 月份,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年报社等单位举办的第十二届中
14、华不老城全国中老年文化欢乐节上,中心代表队应组委会之邀表演的军装展示光辉的历程获得时装表演赛“不老城杯”和“优秀组织奖”,著名表演艺术家张金玲评价说:“这是一场无可挑剔的演出”。在第二十九届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和中国老龄办、中国老年报社等单位举办的“翰墨飘香奥林匹亚,两种文化、同一精神,我为奥运赠书画”活动中,我中心有七幅书画作品走出了国门,送给了外国体育健儿。 二、业余与专业相结合,切实提高艺术素养 为了提高军休文化档次,打造出军休文化品牌,我们采取了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的办法,邀请了市内专业教师来培训、策划、编导等。如艺术团请市 内的知名导演来策划,请知名编剧来创作,请专业声乐和舞蹈教师来培训和排
15、练节目;摄影、诗词学会请专家来讲课等。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休干的业余文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艺术水准有了新的飞跃,如合唱团经过专业教师指导参加市里组织的大合唱,同市里 26 个代表队一起进行艺术打分,获得了一等奖。乒乓球队经过专业教练培训,由过去无一人能参加省里比赛到成为了锦州参赛队的主力,在 2009 年“全省军休系统乒乓球比赛”中,由过去的排名第九一跃上升至第二名。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融入社区文化活动 我 中心有 85%以上休干为分散居住,为达到文化活动处处有场所,随时可参加的目标,我们在搞好中心和各站集中的文化活动外,还主动联系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的活动场所,鼓励远离中心和站居
16、住的休干,融入社会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军休文化活动与社区的有机结合,不仅为军休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还为军休文化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组织军休艺术团、队、协会到社区、部队、学校、敬老院等单位演出、联欢、演讲、展览等,为建设和谐社会,宣传精神文明发挥了余热,做出了贡献,如参加市里的广场演出、区里的红歌大赛、市直机关歌咏演出、“锦 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歌咏大会”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长效与突击相结合,建立良性培训机制 打造军休文化品牌,没有长时间的磨练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予以保证。中心根据 600 来名军休干部不同资历、不同专业的特长、爱
17、好,发现和选拔各类人才,成立各种专业团队、协会,并使人员尽量固定下来。为了使培训、活动经常化,他们不但制订了中长期规划,还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培训。同时,遇有重大比赛或演出,还要临时集中时间,突击进行训练或排练,以保 证竞赛成绩与演出质量。 五、自我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打造军休文化品牌,首先要立足于自我发展。我们感到职工与休干共同打造军休文化品牌,是沟通思想感情,密切和谐关系的需要,也是共同提高艺术水平的需要。为此,我们一方面教育职工处理好工作和提高自身艺术能力的关系,要求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拿出更多的时间同休干共同参加艺术技能的培训和节目排练,以提高指导、
18、组织艺术活动的能力。中心领导还带头参加培训、策划、撰稿、编导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军休干部中文体素质高、资历 深、影响大的骨干,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培训、提高军休干部文体才能做贡献。如艺术团团长王素梅能歌善舞,她既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又亲自教歌教舞。休干聂向军曾是著名军旅创作员,在忙于为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活动策划、撰稿的情况下,还挤出时间帮助中心策划、撰稿。曾登上过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舞台的休干家属肇乃筠,承担了编排和大合唱指挥的重任。其次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发展军休文化服务,邀请家属参加文体活动;聘请社会的文艺骨干来中心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邀请社会的老年文艺团队慰问演出;利用社
19、会的服装、道具、影像资 料等。如我们在纪念锦州解放60 周年文艺演出中,就请军休干部找来了驻锦部队军史影像资料,为我所用,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和良好的演出效应。现在我们二中心已经达到了能自我策划、自我编导、自我演出、自我制作,成为了锦州市一支重要的业余文艺骨干团队。 我们第二军休中心几年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军休干部身心健康的军休文化活动,为军休干部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不仅打造出了军休文化品牌,还真正实现了“文化养老”,提高了幸福指数。 一是使休干身心更加愉悦。一些原来整天头疼、腿疼的老病 号,现在忙乎得不知道哪疼了;还有一些原来整天在家闷闷不乐的休干,现在变得精神焕发,有说有笑了
20、;过去才华没得到施展的,现在有了展示的平台。休干孙国财说:“我年轻时就想当个诗人,结果后来的职业与诗人相去甚远。没想到老了,居然得到了重拾旧梦的机会,通过中心这桥梁,我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与许多著名诗人成了朋友,这能不让我快乐吗? 二是提升了文化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一些一辈子唱不好歌的,竟然在台上引吭高歌了;一些一辈子不知画笔怎么用的,现在却能妙笔生花了;一些年近八旬的休干过去不知如何照 相,现在却不但能用数码相机拍摄,还能通过电脑软件来处理照片了。 三是促进了和谐。过去老俩口闹离婚的,通过一起参加活动,和好如初了;过去因老伴在家打麻将老俩口吵架的,现在双双高兴地来参加活动了;工
21、作人员与休干通过一起培训,一起活动,一起砺练,使工作人员成为了休干精神生活的好伙伴,工休之间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了;中心领导带头参加培训,带头策划,带头演出,展示了才能,使威信越来越高了,凝聚力越来越大了。 实践证明,“五个结合”是打造军休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文化养老”是保障广大军休干 部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快乐、幸福、和谐现代休养生活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军休工作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益载体。 军休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来源: 甘肃兰州军休 时间: 2010-08-06 15:20 文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定人群共同创造的并对这一个范围(区域或行业)内的所有人的行为和观念起决定作用的价值理念。文化具有鲜
22、明的地域性、群体性、导向性、稳定性和制约性等特征。军休文化是植耕于军休干部、蕴涵在军休机构、由军休工作者发掘 运用并向社会推广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品牌,是军休干部精神生活和军休所治所理念的总和。军休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社会大文化的分支,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休文化是笔者在 2004 年曾经构思“民政文化”时作为该文化的八大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的框架提纲, 2006 年 7 月,笔者首次公开提出了“探索军休文化”的就职追求,年末,又作为 2007 年全所工作的要点做出安排,并把该年定为“军休文化年”进行了探索,当年7 月 15 日,笔
23、者在民政部军供站军休所建设工作会议 上首次向会议发表了“军休文化”这一概念。可以说,军休文化是兰州军休工作者为军休事业做出的微薄贡献。 一、军休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承续和演进。 1985 年前后开始移交政府接收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的干部,他们大多都经历了各类战争的考验,大多都曾经在领导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长期工作直至离退休移交地方休养,他们在军营里书写了自己的成长史和奋斗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军事文化和军营文化的熏陶下建立起来的,是在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激励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党指挥枪的原则之下塑造成型的。他们有金属似的优良品质,有刚毅果敢的阳刚之气,有不服输和
24、不能被忽视的英雄气概。离休或退休以后,特别是到地方干休所休养以后,他们把对党的忠诚换化成服从党中央的 政策,关注党的重大理论的变化,倾注在看党报党刊和坚持政治学习之中,一旦发生社会动荡,他们会理直气壮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们把爱国的热忱转变成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关注,通过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为报刊撰写文章,参与社区建设、参与和谐单位的创建等方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把集体主义转化成对军干所工作的关怀,对邻里的关照,对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遇到 医疗、住房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改革时,一是通过机构层次、组织程序逐级反映他们的意见,二是在正确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支持改革,三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和牺
25、牲的战友安抚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政治的清醒,保持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这一切都是军事文化在军休干部、军休机构的一种客观存在,一种自然流淌,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便是由军事文化演进而来的军休文化。 二、军休文化是新时期军休所的治所理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其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的活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国家和 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和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号召我们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
26、贯彻中央重大决策角度看,军休文化是顺应大时代大背景而产生的;但从军休工作改革发展的趋势看,军休文化则是社会改革发展进步的产物。 首先,军休文化是由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生活 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需求。在短缺经济时代,军休工作的重点是生活保障服务,讲究的是“服务跟着需求转”,军休工作的特点是温饱型社会的跟进式服务。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施,人民开始讲究生活质量、讲求享受生活。同时从人的需求层次讲,当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向精神需求包括情趣爱好的方向发展,而精神需求就是文化需求。满足军休干部的精神需求就是建设军休文化。与生活类服务的不同点在于,
27、军休文化不仅是跟进式服务,更重要的是特点在于它还是一种前导性服务。 其次,军休文化是军休方式变革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近几年的军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经过政策调整,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但对军干所来讲,服务群体的结构发生了大变化:既有所内集中休养的也有在社区分散居住的,既有 20 多年前就休养的也有近年来退休的,既有经历过三大战役的英雄也有和平时期非战斗部队的军官,既有工农出身的干部也有专家教授。他们虽然经历、阅历不同,甚至居住地也不同,但他们共同把干休所当成自己的家,大家从心理把自己归属于某个干休所,心理认同自己是某个所的人,这就决定了军干所是军休干部 的人生归宿和精神
28、家园。军休文化就是针对所有不同年代、不同阅历、不同住地的军休个体所具有的共同性开展服务管理的一种方式,是立意个性服务共性,尽力满足军休干部精神需求的一种干休所工作理念。 另外,军休文化还是新时期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主旨。我们如果仔细研读 2004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文件,就会明白军休干部在物这个层面的服务是政策 +标准的服务,是刚性服务,有明确的严格的政策规定,具有不可变通和不可伸缩的特点。作为军休服务管理专设机构的军休所,除了严格落实这些政 策以外,大量的是做处于动态之中的工作,即精神慰籍方面的工作。但还不能把这项工作叫做政治思想工作。因为政治思
29、想工作有明显的上对下、正确对错误以及政治当先、说服教育、行动感化等特征,而精神慰籍中包括了许多的亲情关怀、人性关爱、休闲养生、养老保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军休文化是新时期军休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军休机构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灵魂。 三、军休文化是不断推进的过程。文化的形成、推动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遵循这个规律,从 2006 年下半年起,积 极探索和推进了军休文化建设。一是提出思路阐释概念。我们及时调整了军休所的服务管理理念,把家访、聊天、尊重军休干部、使用文明用语等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和日常工作规范加以推行,并多次结合工作讲述军休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并创
30、办了一所月讯、军休参考两个小刊物,开办了图书阅览室作为文化阵地。二是挖掘了文化资源。提出了军休干部的经历也是“红色资源”的观点,抢救性的挖掘了军休改变经历的战争历史故事,编辑印制了 4 多万字的军旅人生,收集了三大战役以及两弹研发等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三是开展了书画摄影展、征文比赛、知识 竞赛等各类文化赛事。四是开展了十项亲情关爱服务,“十大书香家庭”、和谐军休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军休文化方面的工作,占到了全所 80%的工作量,也受到了显著的成效。一年内,一所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区级平安单位称号, 15 户军休干部家庭、 48 名军休干部受到各种表彰。年终,我们首次采取问卷调
31、查的方式向军休干部征求意见,在 101 件征求意见表中,满意的 98 份,基本满意 3 人,没有对所里工作不满意的。 实践证明,军休文化是新时期军休机构深化服务内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军休文化的特征、传输、 作用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向深层次发展还需要继续探讨,还需要付出不断的努力。 (作者瓮志义系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所长) 培育特色军休文化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 常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 陈宏山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培育特色的军休文化,是创建温馨和谐军休家园的主旋律、最强音。构建多元
32、融合的军休文化,培育亮点特色军休文化,就为唱响和谐家园主旋律,奏出 和谐家园最强音,奠定了完美统一的基调,形成了亲切温馨的氛围。 一、军休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军休文化是指工休人员在特定的区域,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工休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及人格理想形成、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狭义的军休文化指军休文化现象的集成,即工休人员在特定的区域形成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军休文化的全面内涵。 由此可见,军休文化包含物质生活条件、文明风尚、生活规范和军休所团体组织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其中物质生活条件,主要
33、包括军休所内的文化设施及文化场所,如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人文景观等。文明风尚则是军休文化的精神支撑。是通过工休人员的文化活动培养形成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审美修养、生活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是军休文化活动的力量之源。生活规范是保证工休人员文化活动正常进行所建立的一套法律和制度,也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它是工休人员总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团体组织指实现各种关系的结构实体,是军休文化存在的基础和保证。如管委会、工会、妇女组织、家庭等,这些组织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结 合,上述军休文化的四个要素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共同实现军休文化在建设和谐军休家园中的重要作用。 二
34、、军休文化推进军休所发展活力 一定的军休文化,在一定时期内规范和影响工休人员的行为模式,形成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 1、有利于提高工休人员的精神境界。军休文化要倡导工休人员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对军休所内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给予解决和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提升工休人员的文化品位,自觉追求真、 善、美的东西。 2、有利于增进工休人员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军休干部从部队退下来后,绝大部分都在新建小区购买新房,居住十分分散,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如何增进
35、彼此之间的联系了解成为军休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军休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办法,成为增进所领导与休养员之间、休养员与休养员之间、工作人员与休养员之间和各类组织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3、有助于增强工休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军休所通过组织 不同形式集体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工休人员的积极参与度,还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对本所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归属感越强,越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军休所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军休文化活动。 4、有利于满足工休人员的精神需求。军休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工休人员接受的生活方式
36、满足了工休人员的精神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部分高龄“空巢”军休干部年老体弱,“寂寞感、孤独感”等压力大,急需精神上给予调剂,而军休文化活动恰恰能满足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理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 ,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融入军休所整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极大地丰富了工休人员的精神和情感体验,而且创造了共同的“军休所精神”。 三、军休文化建设的思路 军休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笔者试图从总体上探讨军休文化的建设思路: 1、夯实军休文化的“和谐”基础 温馨和谐的军休家园,是我们的“理想家园”和工作目标,这种“理想家园”包括三项主要内容:法制化管理、良好
37、的人际关系和美好舒适的绿色环境。第一,法制化管理以军休文化为背景。要在工休人员中灌输一种以法制规则为基础的文化,进而创立一套 维系军休所稳定发展的道德体系。法制化管理对军休所和谐至关重要,只有将法制宣传与伦理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并深入人心,才能培育出有礼貌、讲公德、有素养的工休人员。第二,军休文化是建立军休所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工休之间沟通、了解、约束,有利于减少摩擦。军休文化有利于增强工休人员的责任感,使军休所每个成员都能主动关心军休家园的建设,人与人之间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第三,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军休家园。绿色文化倡导正确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工休
38、人员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展示 未来和希望的生活模式。以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消费的重点,共同关心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军休家园。 2、突显军休文化的“以人为本” 这里的“以人为本”指把军休文化建设真正作为军休所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工休人员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军休文化建设,使工休人员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一是确立工休人员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力的思想,把满足工休人员各方面的需求作为开展军休所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把对“人 工休人员”的整体塑造作为军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贯穿于军休文化建设的全 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明健康活动,解决工休
39、人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需求问题,提升工休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不断推进军休所各项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军休文化环境,培养工休人员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军休文化价值观念。四是判定军休文化建设好坏的客观标准,必须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休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休人员的精神品位,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休人员的身心健康。 3、培育军休文化的特色品牌 军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多种多 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好“载体”,精心打造和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品牌载体”,方能引导工休人员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军休文化
40、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情趣爱好的各层次人群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既满足工休人员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理需求,展示文明风尚。又增进全体工休人员对军休所的认同、归属、自豪感,进而增强全体工休人员建设温馨和谐军休家园的参与意识。 以我所为例,创办“军休生活”刊物、出版“军休文化选集”、开展“军休生活网上展示”、建立“军休学习园地”、组织参加“琴棋书画、花卉盆景”培训、组建“ 老战士合唱团”、撰写“人生闪光点”、鼓励争做“健康老人”等作为我所文化建设的特色载体,以其独特的亮点和色彩吸引广大工休人员自觉地参与其中,并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军民共建,资源共享,亲如一家共创和谐。
41、我所先后与驻地三个社区结对共建,双方交流座谈党建、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与体会,探讨共创和谐的方法、措施和途径。军民共建做到资源共享,相得益彰。军休所的离退休老干部为社区党员居民、青少年学生作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报告和战斗英雄事迹演讲,提升了居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社区组织各种文艺节目表演慰问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表达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意。军休所的老干部与社区老年书画爱好者经常交流学习书画创作的技艺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军地双方的志愿者共同为残疾人、独居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广泛进行科学、教育、卫生、心理、文化、业余兴趣爱好诸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形成了亲如一家共创和谐的
42、良好氛围。也为军休干部“走出庭院、溶入社区” 提供了平台,让军休干部接受社区文化氛围的陶熏。 综上所述,军休文化在构建和谐军休家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培育特色的军休文化,必将促进创建和谐军休家园 迈向一个新台阶。 丰富军休生活内涵 建设和谐军休文化 2009-12-18 15:47 作者: 李霞 来源:网络 浅探市军休中心为提高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几点做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80 周年, 2007 年上半年,市双退办和市军休中心联合举办了以军休干部文艺汇演和“八一杯”知识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念活动。在全市27 家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支持配合和广大军休干部的积极参与下,目前,文艺汇
43、演和知识竞赛活动已圆满结束。通过亲身参与这两项活动,军休干部充分展示了 革命老战士“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为和谐军休文化注入了新内容;通过策划组织这两项活动,市军休中心也在近几年工实践基础上逐步摸索出具有军休中心特色的规律和思路。 市军休中心从 2001 年正式揭牌之日起,切实履行市民政局赋予的“示范、指导、辐射”职能,以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在业务主管部门市双退办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受军休干部欢迎和喜爱。随着探索过程的推进和全国、全市军休工作的发展变化,市军休中心逐步把“示范、指导、辐 射”职能归结定位于“服务”二字
44、。这种服务,既是军休服务管理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体现出不同于干休所的直接服务、有异于安置管理部门的政策性服务的独特要求。这种服务,既谓之有形又谓之无形。有形的是它的形式和载体,无形的是它传递的内容、达成的效果。也即,市军休活动中心提供的服务,应以借助具体实在的形式来达到在军休干部群体中传承文化,充实精神,升华思想、提高境界的目的。因此,策划活动时,我们的眼光不能囿于单一的事项本身,立足点也不应流于外在的技巧与形式,而应注重如何把我们意欲传达的思想文化内涵、先进时代精 神不断注入各项工作中。惟此,才能使每项工作超越“就事论事”的层面,摆脱一次性、一过性的尴尬,从而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45、力。纵观六年来市军休中心在开展大型节庆活动以丰富军休干部的生活内涵、拓展业务空间以建设和谐军休文化方面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如下几点做法供交流探讨: 第一、明确参与主体,扩大受众范围:历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市军休中心都会举行大型节庆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军休干部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共享节庆喜悦,是组办方的心愿。但由于军休干部人数众多、居住分散、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往往只有少数军 休干部有机会参与其中,而且,他们也往往是作为观众参与,少了份主人翁的感觉。今年的文艺汇演,主要节目均由军休干部自编自演,军休干部由以往的观众变成导演、演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从排练到预演到正式演出, 600 多名军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