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10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4 页 “学 、 讲 、 练 、 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的 实践与思考 第一部分 理论篇 一、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推行的“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基于对以往课堂教学存在问 题的深刻理性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所谓的“五段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 在现行 的中学课堂教学中, 该模式仍 然占据了 重要 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 为: 第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2、 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因而导致学生厌学;“重理性、轻感性(感知、想像、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则使学生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轻感性”也会导致课堂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与满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日益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重结论、轻过程”导致学生 死读书 、 读死书 ,学生不 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二、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

3、式中 ,一节课 45 分钟 ,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 ,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 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刨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 第三、以教案 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第 2 页 共 14 页 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教师上课希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得出回答,学生

4、配合着教师完成了教案中的任务。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难以关注。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现状,素质教育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性成 为本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我校所倡导的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 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胆的否定与超越,它强调学,强调发展,强调开放,因而吻合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二)实施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

5、模式 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保留了传统课堂

6、教学中的“讲、练”的同时,侧重汲取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模式有助于 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我校推行“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本意并非想使课堂教学模式化,而是要以此催生出更多 高效 课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 二 、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 基本 概念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是 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

7、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 , 从而第 3 页 共 14 页 帮助学生 主动 建构 知识 框架 ,提升 学习品质 ,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教学模式 。其 课堂教学 一般 可 有 八个步骤,即 设境亮标 , 自主 研读, 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展示 评价 ,总结提高与 布置作业。 这个概念 不仅规定了学 生的学习方式,即 自主 、合作、 探究 式,而且 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 的 状态,使“三维目标” 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三、 实施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的现实 意义 (一)“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8、 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途径 。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着眼点是以人 为本,关注学生全 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 学习 服务; 它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 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环节教学模式 的 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 它 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 ,使课堂教学 真正 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二)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会有力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观念。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改革都

9、是从先进的理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为起着指 导和统帅的作用。在“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驱动下,教师必须尽快 建立新的 学生观,课程观与教学观。 新的学生观 要求教师具有学生本位意识 、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意识。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理解为什么四环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观 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要求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当“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 。 新的教学观 则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我讲你学,我不讲你就不学”的单边活动。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是分

10、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理解为什么“学、讲、练、探” 教学模式要凸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式。 其次,“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自觉地转变自身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引导者与促进者 。教师 要努力 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第 4 页 共 14 页 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教师是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反思必然会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成果, 教师会 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1、 教师会 逐步成为 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 持 有“不唯书,只唯真”的求实态度 和科学精神 。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三)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方式 转变 。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 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 从 过去的 被动接受 、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 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与 合作交流 的

12、状态 。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 。四环节教学模式下, “自主 、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 这 有利于 养成学生良好 的 终身学习品质。 (四)“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 在 课堂教学 实践 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 维训练 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 。该模式教会学生 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 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

13、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 感 , 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如此设计,理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部分 实践篇 一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 第 5 页 共 14 页 “学、讲、练、探”四环节 教学模式的关键是 “自主学习导引” 与课堂教学的设计 ,而该 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 “ 自主学习导引” 实现先学后教是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 可以 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质疑 讨论 ,练习巩固,展示 评价等 。 1、

14、“ 学”。 整体要求: 让 自主学习 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 自主学习 时段上,主要是课前进行 ,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 自主学习 ;在 自主学习 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 自主学习 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 “ 自主学习导引” ;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 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 在 自主学 习 小结时,必须把学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具体说明: 教师在 课前必须 精心 编制 “ 自主学习导引” 。学生一 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思考 并 回答相关问题。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学生在 自主学习 目标导引下主

15、动地进行探索求知,他们一方面可以体验 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摘录到 “ 自主学习导引” 上 ( “ 自主学习导引” 可 专门 设 有一块“我的疑难问题 ”),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便已初步激活 背景图式 , 利于 课堂 学习活动中知识结构 的“同化与顺应”。 对于教师而言, 教 师可以通 过 “ 自主学习导引” ,了解学生 自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 自主 学 习 ”这一环节 所提出 的问题 , 据此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做 到教师的教超越于学生的学,同时又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 生在课堂互动中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那

16、只红 苹果”。如此,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 会得到激发。在此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 自主学习 的方法。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自 主 学习中“生成问题”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 学生良好 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总之,学生的 自主学习 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 课前 或课内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讲、练、探 ” 四环节 教学模式 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 能否实现 ,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 视。 2、

17、讲。 第 6 页 共 14 页 整体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讲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 、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 具体说明: 此环节是基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是因着学的法子而来的。”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环节所设置的“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因为它的主体与形式均发生着变化。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

18、不是被动 地 接受信息刺激,而是 在 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具体说来,“讲” 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学生“讲”。 在教师引导下的“生 -生互动” ,可以是同桌间交流,可以是四人合作小组内交流,乃至组际间的交流与探讨 , 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 。 教师 的 作用在于“引导,启发,激励,评价与促进”。学生们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产 生了方法,而且懂得尊重与欣赏他人,懂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他们能 体会到经验 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这一切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 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 其二,教师

19、“讲”。 我们首先让学生“讲”,其目的在于学生在 自主学习 的基础上进步 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给予“精讲释疑”,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 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 自主学习 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 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3、练。 整体要求: 练习的时间可以是学生 自主学习 时形成性练,可以是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可以是课堂中后期巩固性练,可以是课堂复习强化性练;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可以是方法的形成训练,可以是技巧的训练,可以是操作活动的训练,更可以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当然,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练习的检查、 评价 、评价也及时跟进。 第 7 页 共 14 页 具体说明: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其涵盖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与课堂中后期达标性训练,从内容的 角度来说包括知识的运用训练和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无论是哪种“练”都 应注意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多设疑,在无疑 有疑 无疑的过程

21、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 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 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自主学习导引”中的练要求学生提前独立完成,以便发现疑难,为课堂中的讨论质疑,精讲释疑做准备。必须强调的是,有“练”就应当有“评”, 评 价 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探。 整体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素,也是我校四环节教学法的新意所在 。 我们注重找准探究起点、把握探究契机、增强点

22、拨效度、强调思维参与、讲究指导策略。探索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可以是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技巧,可以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更可以是对原有方法的改造、改进、完善、创新,探索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中。 具体说明: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 印象深刻。 当学生 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 生强烈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形成探究品质。 “探究” 既 是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 更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所蕴涵的一种“学习品质”, 它贯穿于“学、讲、练、探”全过程。 无论是课内与课外探究,都要突显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

23、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符 合教学目标 和学生实际需要的 课外探究活动 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进行,课外探究 有利于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课外探究的实施一般 要 遵循以下的原则: 其一,问题具探 究性与开放性,它 源于课堂,但需在课外借助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组织 形式加以完成。 其二,问题选择具有自主性。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课堂中教学情况可以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同学的需要。 其三,有布置就一定要有 跟 踪反馈与展示。由于学生 在课外探究过程中会

24、遇到种种情况,第 8 页 共 14 页 如资料查询,实验器材借用等, 教师应事先了解清楚,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探究提供方便。应当鼓励学生以恰当的形式 展示探究结果。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一环节就可以维持学生可贵的探究 欲望。 其四, 把握好探 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般不要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 无 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探究任务小到一道题目的解答、主题探究阅读、 英文诗歌的收集与鉴赏,大到一种物理现象的假设与实验验证 等 。可以单独进行,更要鼓励合作开展,让学生们大胆地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同学们走进社会,

25、自然与生活,在现实中找到书本知识 的 生命力。 二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第 9 页 共 14 页 总结提高展 示 评价自 主 研 读讨 论 质 疑精 讲 释 疑练 习 巩 固布置作业学讲练探探探探设 境 亮 标( 一 ) 设 境亮标 学生行为: 听、看、思, 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 进入 学习 情境。 教师行为: 在准确的把握教材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巧设问题情境, 以旧引新, 亮出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要 能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服务 于 具体的学习内容,提供思 维的智力背景。 (二 ) 自主 研读 ( 一般在 课前完成 ,视学科和教学内 容实际情况 也可安

26、排在课内。 ) 学生行为: 借助 “ 自主学习导引” 进行自主研读 ,激活背景图式,生成疑难点,形成 期待心理 。 教师行为: 1.精心设计 “ 自主学习导引” 每个部分; 2.回收部分或全部 “ 自主学习导引” 了解 学 情,对课堂教学方案作必要的调整 。) (三)讨论质疑 学生行为: 在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结对子形式 交流、 展示观点 及思维过程,产生共享与碰撞。 教师行为: 巡视,帮助,鼓励,促进。发现 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和存在问题; 思考 突破难点,交叉点的途径。 (四)精讲释疑 学生行为: 听、思、记、问、述等。 教师行为: 讲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

27、散点、能力点;此过程是学生获 第 10 页 共 14 页 取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 关键过程,教师务必精心准备, 它影响着 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情感升华的高度。 (五)练习巩固 学生行为: 自测。 以思、写为主。 教师行为: 巡视 ,发现问题, 适当帮助潜能生 。 (六)展示 评价 学生行为: 交流展示成果,组内互帮互评。 教师行为: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 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 (七)总结提高 学生行为: 归 纳梳理所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组内交流,自我评价反思。 教师行为: 给出可供学生系统总结的线索。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

28、关注学生的梳理情况,促进知识抽象化,系统化。 (八)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明确作业内容,完成方式及时间。 此处作业布置分为三类 : 1.巩固形成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 知识的 理解,促进其向能力转化。 原则: 1.应紧扣课内重、难点内容。 2.不可以是重、难点内容的再翻版,应选择或设计新的 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形式:一般采用高考题型,也可以是教师跟据需要而设计的原创题型。 2.探究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养成探究性的学习品质。 原则:探究性练习源于课堂但高于课堂。可以是课内师生讨论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也 可以 围绕本课时所学重点知识或能力,结合 生活,社会实际设计而成的探究性问题。 形式:实验操作型;实际问题解决型; 正反辨题型 等。 3.自主学习内 容。(即下一节课的 “自主学习导引” ) 。 三 、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导引” 的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