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事项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保证内控有效实施对于企业防范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快速的增长和迅猛的发展,诸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资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积极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战略。本
2、文就目前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进行一些探讨。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有效程度。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能单指为孤立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有关控制目标的实现而言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水平,但不是绝对保证,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对常规业务进行控制,其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还会因个别执行人员对指令的误解或操作不当而失效;或是因为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2从控制的过程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两方面。内部控制设
3、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存在并且设计合理,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够按照设计的程序恰当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离不开设计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即使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影响、制约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
4、计及反舞弊机制等。以下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内控的影响。 首先组织架构在内部环境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企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设置高效的内部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形成完善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有利于推动企业内控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其次人力资源是内部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某些企业风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良好的制度也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去执行,才能3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如果企业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洞察到大部分产生舞弊的环节,设计出恰当、合理
5、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企业的执行人员都能称职的履行自己的职能,内控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最后企业文化作为很重要的软环境,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日益明显的。如果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注重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建立积极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企业的价值、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已设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可以弥补一些因内控制度固有局限性而引起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保持在有效运行的状态。 (二)识别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现代内部控制是属于风险导向型的,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也存在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要使企业内控发挥其应
6、有的作用,内控的设计者必须十分熟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领域、工作流程等。确认企业的各项风险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并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估。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及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必要的控制活动,企业可以将风险降低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的控制活动通常应按照内控设计的程序和要求来执行。一般能够通过以下内控手段来实现。首先企业要全面地梳理经管管理中所涉及的不4相容职务情况,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确定职责分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其次
7、在处理企业的各项业务时都应当通过事先规定的授权审批,防止一些部门和员工的越权处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再者是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的过程中实施控制,定期盘点企业资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相符,确保财产安全。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最后是绩效考评制度与预算结合使用,还可以作为预算结果分析的重要补充。作为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要求一致。 (四)企业信息的收集传递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内控信息来自于企业,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控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分析。故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
8、,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良好传递和沟通,是企业实施内控的重要条件。有价值的信息必须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出去,让所有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才能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内控目标。企业可以利用现代高效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传递。防止因信息滞后产生的内控失败。(五)充分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内部监督应存在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内部监督的控制:一是检查内控的设计是否恰当,如果内控设计就存在缺陷,应及时加以改进。二是监督内控执行的过程及执行的结果,是否存在内控形同虚设5的情况,执行内控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
9、目标。通过日常的、连续的监督活动,形成有效的监督力,可以杜绝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 三、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应对措施 (一)改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良好的内部环境要求企业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权限,发挥相互督导、相互平衡、相互牵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及素质培养,提高对内控的认识,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规定的各
10、项内部控制制度。 (二)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已扩展到国际市场,伴随着跨国并购等事项时有发生。现在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为了缩减风险,企业可以专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变动、业务流程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风险,运用不同风险分析技术进行识别、评估,找出风险存在点,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三)找出企业的关键控制点,提高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应该包括企业内的所有部门6及所有业务,
11、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权责分工、财产安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内控的设计不可能做到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点,因此寻找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关键控制点,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重要。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要实行加强控制。首先要制定相关内控措施,明确该控制点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意识,保证内控制度能正确地被理解及有效执行。 (四)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持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构建良好的内控信息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合理制定
12、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来设计内控,可以提高内控的合理性并始终保持有效。具体地讲,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得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应知道该信息的人员。使相关的员工明晰其在控制系统中的职责,充分理解并有力执行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并将执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偏差等反馈信息及时地传递,有助于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五)健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内外部相结合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控制活动,企业设立的内审机构应当独立于财务、人事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充分发挥其协助管理当局分析内
13、控设计的合理性,监督内控政策和程序执行的职责。 7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外审人员通过有效的控制测试来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和运行失效的风险,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帮助管理层识别内控的重大缺陷,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管理层参考内部及外部的审计报告、企业业务等方面的实时变化,持续的改进、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能够不断地完善,并且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于晓菊.浅谈如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管理,2013. 3蔡乾.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1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