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财务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摘 要: 金融危机环境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管理粗放,对突变事项缺乏分析和应对能力的事实。如何能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寻求良性经济循环的必要内容。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财务风险; 防范与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2-02 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 82#产品、化工、化工机械产品生产,
2、地处湖北省宜城市。始建于 1966 年 8 月,1972 年 7 月建成投产。是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定点在中南地区的唯一 82#产品生产厂家。近几年来,东方公司通过出资新建、分厂改制、与其他出资者合资、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了母子公司架构,形成了以 82#产品为母体的下属五家控股子公司的“小集团”式公司。一方面,母公司由于生产任务不足,亏损严重,负债率高(已高达 85%) ,加之承担较重的社会职责,东方公司只能举债筹资度日,存在较大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由于管理链条长,股权结构复杂,管理跟不上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知情权和监督控制权作用的有效发挥,财务管控风险日
3、2益增大。结合公司当前财务状况,简要说明财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通俗地讲,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为了增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 (一)客观上,由于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举债筹资过高,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
4、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由于公司受到产业政策影响,82#产品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不足年设计能力的五分之一) ,公司虽然经历了政策性破产、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但并不彻底,至今公司还承担着大量社会包袱和责任。为了维持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只能举债度日,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二)从东方公司主观上来看。公司由于管理链条过长,股权结构较复杂,加之对所属子公司管控力不强,从而造成子公司各自为政局面,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整合;另外
5、,由于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太合理、经营3状况不佳、风险意识较淡薄,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属性 (一)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财务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二)普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 (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但是财务风险是否
6、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四)可控性。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 ,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五)双重性。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企业遭受额外的损失,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是一把双刃剑。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一)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4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
7、分散财务风险。 (二)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四)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四、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
8、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才能真正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首先,从东方公司来看,应结合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进一步理顺财务体制,确定统一集中控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适度集权的形式,有效管控好各子公司,合理整合资源,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5为了提高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公司应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对企业的总裁
9、负责,其组成人员是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其权利置于各职能部门之上。 (二)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控制等职能一体化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同时还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效工具,便于在全过程中控制和监督业务执行和经营状况,并及时发现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并分析原因,督促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强化了内部控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三)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通过提升企
10、业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地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提升资金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在科学、有效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对公司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严肃资金支出审批责任制,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大力推
11、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6控制中的充分应用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五)建立健全险管理评价和奖惩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应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公司特点,细化并制定财务结构安全边界体系,以确保在风险和效率始终平衡状态下推动公司发展;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公司对部门和子公司奖惩的重要依据。 (六)利用
12、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根据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来综合预警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的比率主要有:(1)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 (2)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 (3)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 (4)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七)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公司应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
13、思不断提高。(八)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企业7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 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3 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中国审计,2003(4). 4 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5 王国成.公司治理案例精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