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26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写在建国60 周年 2011-04-19 17:57:29 李治亭 【英文标题】 A Summary of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Northeast China: In Celeb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简介】李治亭,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主治清史。 【内容提要】 本文为纪 念建国 60 年而作。以此为契机,回顾并总结东北史 60年的研究历程,分为两个时期:前 30 年“以阶级斗

2、争为纲”,受极“左”思潮影响,东北史研究低落,成绩不显。后 30 年改革开放,东北史研究之变化,天翻地覆:进入主流学术,纳入到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教研系列,研究领域全面扩大,成果之多,居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前列。东北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阙失,认识陷入误区。今后的趋势,一在深化已研究但还不深入的问题,一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理论之深化与创新,实为一大关键。 【关 键 词】东北史 研究 回顾 思考 今年恰逢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藉此机会,对东北史 60 年的研究历程作一回顾与总结,既看到已取得的学术进展,也须提出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析,这对于推进东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

3、术意义,而对于史学研究不无借鉴。迄今,治东北史的学者较少回顾或总结以往的研究,缺乏必要的认识,尤其回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争议。本文之作,意在弥补以往研究中的阙失,表达我个人的几点意见,也算是对建国 60 年的一个纪念。 一、东北史的历史定位 中国东北史,或称东北地区史、东北区域史,皆可简称为“东北史”。顾名思义,东北史就 是东北地区的社会变迁史。诸如东北的疆域、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皆涵盖在变迁史之中。东北地区的历史,以其丰富多彩而著称,又以东北所处战略地位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推动而彰显特殊的历史价值。东北史同中国其他边疆史一样,无疑是中国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边疆地

4、区史相比,不能不占据特殊的位置。 东北地处东北亚中心、我国之东北部。古今对其方位认识一致,故同称“东北”。持此方位之名,用为行政机构名,约始自辽代,如,东北路都统军使司、东北面详稳司等 1卷 46,而金代继之,如,“东北都巡 检使”、东北路2卷 44;卷 51。至明代,洪武十四年( 1381)修山海关 3卷 150,渐将山海关外,主要是辽东地区,又称为“关东”。辽东地区以北、以东等广大地区,即今吉林、黑龙江等省境,为少数民族地区,则不在“关东”之内。入清后,“关东”之名不断扩大它的内涵:先是专指辽东地区(即今辽宁省境),后扩大到吉林、黑龙江,统称“关东”。 晚清实行改制,将奉天(今辽宁)、吉林

5、、黑龙江分建行省,概称为“东三省”、“东省”,以东北地区处京畿之东故也。清朝已把“东北”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至建国后, 仍把东北视为一个统一的政治与经济的实体,设统一机构东北局以辖三省。后来,机构撤销,三省直隶中央,但辽、吉、黑三省仍然为“东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言之,“东北”已成为三省的代名称。 尽管古今东北地区的机构之名有别,疆域大小各有变动,但其方位与管辖地却是古今重合。因此,我们所说的“东北史”,实际就是辽、吉、黑三省历史的总和。当然,历史上曾属于东北的疆域与民族,包括被沙俄强行割占的领土与民族,仍然包括在历史上的“东北”之内。 东北地区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考

6、古发现:今吉 林省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王府屯古人类遗址,距今百万年,为全国已发现的 10 处百万年人类遗址之一;在辽宁营口发现的“金牛山人”遗骨化石,与北京周口店人处于同步发展的阶段。 5000 年前,今辽宁西部出现的“红山文化”是“照亮中华大地的第一道文明曙光”。 4可以说,此时东北地区已走到各地区文明的前列。尧舜禹时,今辽宁地区已被划入九州与十二州的区域之一。商周之际,延至春秋之后,生活在松花江中下游的肃慎族已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政治上的隶属关系。至战国,燕在今辽宁省区首次设辽东等郡,与其他边疆地区相比,又率先走到了前列。 其后,东北地区与历代王朝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各王朝之兴亡与安危,

7、无不与东北地区发生密切的关系。 东北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他们中,有些民族相继崛起,或建立东北地方政权,或进取中原,建半壁江山,有的一统江山。如,扶余、高句丽、靺鞨等族,皆在东北建立地方政权;如鲜卑、契丹、女真等族皆从东北兴起,建北魏、辽、金政权,进入黄河流域,统治中国半壁江山。更有蒙古族、满族,先后建元、清两代王朝的全国统一政权。可以说,对中国历史发展发挥决定性影响,甚至在一个长的历史时期主导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只有东北 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才能做到。这一地区的民族富有创造力,极具进取心,不断地表现出历史的活力与历史的主动精神,显示出巨大的历史创造力量。 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

8、越的自然环境,还有不断涌现出来的强大民族,约自隋唐以后,常使东北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关系中原王朝的安危。历史已证明:得东北者得天下,失东北者失天下。如辽、金、元、清等皆先得东北而后有天下。如隋、北宋、明等皆以失东北而后失天下。至现代,国共之争,前者失东北而后者得东北,故决定其不同命运。 以上,仅列举东北史的几个要点,已见东北史 内容无比丰富,亦知东北史在中国通史中的分量之重。因此,真正将东北史研究明白,并非易事。以东北史内容之厚重,涉及的问题之复杂,绝非短期研究就能奏效,更无法想象能完成东北史的全部研究。事实上,研究东北史,历朝历代不乏其人。特别是明清以来,记叙或研究东北史渐成规模,参

9、与的人员日渐增加,至当代,研究高潮迭起,而著述之丰,直追断代史的研究成果。研究永远不会穷尽,以往的研究与丰富的东北史相比,其研究不过是冰山一角。 二、回顾:从低落到辉煌 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总是在一定条件下 显示出其阶段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 年,很自然地显现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就把前 30 年与后 30 年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时期。当然,前后两个 30 年,又可各自划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学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历来学术皆受政治的导向、政策的约束,社会生活环境也给学术以重大影响,故其历史时期或阶段的划分,当与政治的演变同步。这就是说,学

10、术研究的分期或阶段皆涵盖在政治的分期之中。前已指出,建国60 年,大而化之,适可分为改革前与改革后两个历史时期。就东北史研究而言,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同样可以 分为前 30 年与后 30 年两个时期。这样做,并非套用政治分期,因为如此划分完全符合东北史学术发展的实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 30 年,东北史研究的低落状态。 第一阶段的东北史学术研究,比之新中国建立前,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重新研究东北史,开辟了东北史研究的新时代。但就研究状况来说,总体处于低落状态。所谓“低落”,恰恰是针对它的前期与其后即改革开放后的高涨与辉煌相比较而言的。远的不说,

11、早在 19 世纪 60 70 年代,延续到 20 世纪初,因边疆危机而掀起了东北 史研究的热潮。所说“危机”,是指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加剧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引起民族危机加深。当边疆危机之时,引发国人的关注,尤其是学者们着手展开研究,于是,涌现出一批批研究成果。这个时期,东北正遭受沙俄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鲸吞东北领土、武装占领。因此,有关中俄关系的著作随之而问世,形成一个研究热潮。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又一次激发成东北史研究的热潮。至于改革开放后东北史研究进入史无先例的大发展时期,留待后文详说。与这些时期相比,改革开放前 30

12、年东北史研究显得生气不足,成绩不显。 改革开放前 30 年,又依东北史研究实况,可分为前 20 年与后 10 年两个小阶段。建国后 20 年间,即到 1970 年中苏论战升级前,东北史研究几乎呈空白状况。首先,地方史作为一个专业学术研究,尚未真正进入学术领域,说得明白点,东北学术界还没有地方史研究的明确意识,还不认识地方史是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没有给地方史以应有的学术地位。其次,东北地区的历史学者很少涉足地方史,而专门从业于东北史研究的则更少。如果说,那个阶段确有研究者,只能说,为数甚少;如有研究成果,也是屈指 可数,根本谈不上系统研究,仅有部分学者从事某方面专题研究。如,专门研究日本

13、军国主义侵略东北的工具“满铁”,虽未成书,却搜集整理数百万字资料。此项成果,大抵是当时东北地区学术界规模最大的一项吧。为配合党史教育,编写了东北地方的抗日的教材,近代吉林人民革命运动史就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仅存硕果。除此,还组织编写抗联的英雄们的抗日事迹。这些仅有的成果,还是原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部分学者研究的结晶。辽宁省于 60 年代也成立了哲研所,也是以研究中国通史为主,对军阀张作霖做了少量研究。黑龙江省没有设专门的研究机构, 有关地方史,也只有到了省博物馆,藏有本省出土的文物,才见到本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历史的存在。 总之,这个阶段东北史研究尚未提到日程,连“东北史”这个史学概念也

14、未流行起来。 直到 1970 年后,东北史的研究状态才开始发生了变化,打破长久的沉寂,掀起一股不算小的研究热潮。这正如人们所知:中苏论战升级,已由原先的口舌笔墨之争,迅速转为武装对峙,有一触即发之势。东北地区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前苏联的国界线长达近万里。中苏武力对抗,东北地区首当其冲,与北部、西北部合称“三北”,同处第一线。当时,斥苏联 为“社会帝国主义”、“苏修”等,举国同仇敌忾,愤怒声讨,学术界迅速欣起研究新老沙皇侵华的热潮。可以说,东北三省的高校与专业研究部门的学者们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且不说江南、北京、西南各地区学者们的奋起,就说东北地区三省的学者们,皆以沙俄侵略东北为主题,展开系

15、统研究。如,吉林哲研所迅速行动,编写出沙俄与东北一书;派出学者们赴东北三省档案馆,查抄沙俄侵略东北的档案史料。黑龙江省以翻译为优势,翻译出版了大量沙俄时期有关对华的文献、论著。辽宁方面的学者就沙俄对大连、旅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做了大量研究。仅数年之间,关于 沙俄侵华的专著、论文层出不穷,占据了报刊的主要地位,亦成了出版社的热门书。如前已指出,这是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又一次“边疆危机”,由此引发出一次东北边疆研究的新热潮。但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东北地区的中苏边界趋于稳定,已经掀起的沙俄侵华研究热潮迅速降温。 1978 年秋,在兰州举行中俄关系研讨会,大概这是全国性中俄关系学术研讨会的最

16、后一次盛会,以此次会议为标志,对中俄关系及“三北”边疆的研究基本落下了帷幕。此后,在东北,在西北,尚有少数学者仍在做此项问题研究,发表一些零星成果,至改革开放,这方面研究基本停顿下 来。沙俄侵华、侵略东北的问题已从学术界的视线中趋于消失了。 其实,这段短暂的研究热潮,不是从东北史的本体出发来展开系统的研究,而是把它作为一项专题的个案研究,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体现当时“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方针。但是,这对于东北史的研究无疑是个重大的推动,促进更多的学者接触东北史,认识东北史,为将来展开研究准备了条件。 应当指出,这 30 年中,东北史的研究没有发展起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学术界主观上对地

17、方史缺乏认识,还谈不上重视。没有这一意识,就很少有人进入这一领域。不容否认,当时的 政治气候、政治氛围、政策导向等也制约或影响东北史研究的开展。一是将学术政治化。学术本来不能等同于政治,其学术观点更不能等同于政治立场。但在“左”的以至极“左”的思潮主导下,以政治标准评判学术观点,如学术观点触及现实政治,必扣上政治立场的大帽子。学者为此而顾虑,不能表达其学术观点,只有放弃或回避某些问题的研究。二是人为地设置学术禁区与政治禁区,更是学术研究的严重障碍。例如,高句丽、渤海、靺鞨,本来是东北地区的历史问题,即属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所建的地方政权。研究它们的盛衰兴亡、研究这一地区民族的起源,乃是我国史学 界

18、尤其是东北学者的责任,纯属学术界的事。众所周知,韩国与朝鲜学术界均称:高句丽、靺鞨是他们的民族先人,他们的先人所居住的土地就是他们的领土,云云。国与国之间的学者对历史问题有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足为怪。但我们将学术问题引为政治问题,甚至视为外交问题,不得进行研究,即使研究有了成果,也不准发表,如发表将指为政治错误。如此,谁还去研究这类“危险”的问题?在东北史的研究中,高句丽、渤海等问题被设为学术禁区,长久无人研究。再如,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与前苏联关系最为密切,而沙俄对华侵略的事不再被 提起,因为人们都明白:若揭露沙俄割占我东北领土,是对苏联的不恭。到 70 年代,中苏

19、大论战升级,学者们揭批“新老沙皇”,不仅不受到政治处分,相反,还受到鼓励。前后不同阶段,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前 30 年,东北史研究基本没有开展起来,也没有什么值得引以为自豪的成就。唯一可以令人欣慰的事,就是揭批新老沙皇,出版或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东北史研究先期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后来再没有出现研究沙俄侵略东北的热潮,却是提前填补了东北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第二时期:改革 开放为东北史研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改革开放 30 年,是东北史研究空前大发展的鼎盛时期,成果之多,史无先例。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史学观念的划时代变化。

20、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变化之大,堪称是天翻地覆。千变万变,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大变,实属千百年一巨变!学术界的根本之变,体现在史学价值观完全更新。其中之一,即如何评价地方史。长久以来,学术界向以中国通史、断代史或专门史为学术的“正宗”,而地方史则不在此列。前已指出,学术界不重视地方史,甚至缺乏地方史的 观念,根源就在于此。改革开放后,学术界重新审视地方史,给予重新定位,把它提升到与断代史研究并重的地位。在东北地区,辽、吉、黑三省高校与科研部门中,许多学者将东北地方史选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或教学,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北史学者”。东北史地位的变化,是学术界观念变化的突出标志之一。 第二

21、,东北史地位的大变化。 具体反映在专门研究东北史的机构遍及东北三省。以 1978 年吉林社科院创办为开端,辽宁、黑龙江相继建立本省的社科院,皆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宗旨,各专业门类多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东北史为三院历史专业研 究的共同取向,以中国历朝历代为据,也将东北史分为断代东北史,展开研究。三省各建民族研究所,各以本省的民族与文化为研究对象。在三省的高校文科,如吉林大学、东北师大、辽宁大学、吉林师大等,皆设置了东北史专业,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在部分高校,相应设置东北史某一方面的专业研究所。如,黑龙江大学设“满语研究所”、长春大学设“萨满文化研究所”、东北师大建“东北研究所”,专攻东北史

22、;吉林师大设“满族文化研究所”,北华大学建古籍所,专门整理与出版东北史籍图书;还有同名“东北亚研究中心”一类的研究机构,在三省的文科大 学及地方研究机构中普遍建立,也是以东北史为中心,研究东北地区与相邻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上列主要高校与研究机构普遍设置东北史专业和设立同类的研究机构,这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从来不曾有过的事。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大变革,东北史终于为学术界所接受,变为与通史或断代史同样重要的“正宗”专业。 第三,东北史的研究全面展开,向东北史的各个领域大进军。 当东北地区的历史学者确立东北史的专业意识,即各向一个主攻方向展开研究,诸如东北的经济、地理、疆域、政治、文化、民族、军事

23、、宗教、人物、民俗、交通 、语言、考古等等,在这些领域中,各有学者研究。除此,东北断代史研究,如明代东北、清代东北、辽金东北、高句丽研究、渤海研究等;东北史的专题研究,如秦汉东北交通、明代辽东都司、关东文化、东北抗联、东北历代名人、明清东北治边政策比较研究、东北历代流人等等,专题研究之多,不胜枚举。 值得重视的是,三省从省政府到市县,各设立“方志办”,由各级政府出面出资,组织当地文化人编写省志、市志、县志。这在前 30 年是不可想象的事。如黑龙江社科院编纂黑龙江省百科全书。以省政府的名义,编纂本省的百科百书,如吉林省,以省长 领衔主编。这种做法,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 30 年中,举凡学者们能

24、看到、想到的问题,都可以按其个人的意愿去进行研究。其结果,东北史的各领域、方方面面,无不被“开垦”。尘封有年的档案、文献等纷纷重见天日,不断展现出东北史极为丰富的内容。可以看出,东北史恰似一块巨大的荒地,如今,已全面被开垦,全面播种,与前 30 年相比,如同天壤之别。 第四, 30 年改革开放,东北史研究成果繁富,足以成为历史之最。 东北通史之作,当位居各类论著包括史料整理之首位。早在上个世纪 30 40 年代,仅有两部东北通史:一 是傅斯年的东北史纲,一是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可惜,两书仅写了一小半或一半即停,都只是半部东北史。自那时,到 80 年代,其间相隔 40 50 年,尚无东北通史之作,

25、属空白期。但从改革开放开始,东北通史却如魔术般一部一部地涌现出来。它们是: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 5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 6、薛虹等的中国东北通史 7、程妮娜的东北史 8、李治亭的东北通史 9、宁孟辰的东北地方史 10,最大的一部多卷本中国东北史 11,计 6 册, 400 余万字,是前后几部通史的总和。仅仅在 20 年 中,连续出版了 7 部长短不一的东北通史专著。约自 19世纪 60 年代后,因沙俄侵吞我东北大片疆土,激起学者研究东北史的热潮,迄至 20 世纪 80 年代,计 120 余年,仅有傅、金两先生的各自半部东北通史。而改革开放 20 年中,却出了 7 部。可见, 20 年改革中的成

26、果,远远胜过前 120 年成果的 4 倍还多。 东北断代史之作,前百余年长期空白,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被彻底改变。如,杨余练等撰清代东北史、李健才著明代东北、常城著现代东北史、解学诗等撰伪满洲国史、魏国忠著渤海国史、李殿福、孙玉良著高句丽简史等著 作,皆属首次问世的研究成果。还有专题研究的成果,如东北旗地研究(刁书仁)、东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孔经纬)、东北流人史(李兴盛)、东北历史地理(孙进已等)、东北民族史研究(蒋秀松)、东北历代疆域(张博泉)、关东文化(李治亭)、东北大事记(李鸿文等)、东北土地关系研究(乌廷玉)。这方面的成果甚多,以上所举,仅是很少的部分代表作。 编写一省的通史之作,

27、如,吉林省学者撰吉林通史、当代中国的吉林,黑龙江学者撰黑龙江简志(张泰相)、黑龙江古代简史(吴文衔 )、辽宁学者撰辽宁通史(朱城如等)等等。还有很多这一类著作,兹不一一列举。以上所说东北史专题研究的成果,当以百计、数以千计。 关于论文类,其成果尤其之多,不禁令人惊叹。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自 1978 年创刊以来发表的东北历史与文化的论文为例,迄至 2006 年,共 28年中,已发表了 414 篇、 400 余万字的论文。辽宁社科院办的社会科学辑刊与黑龙江社科院的学习与探索,是继社会科学战线之后,相继创办的重要刊物。两刊发表的东北史的论文,未见统计。但是,以同样近 30 年所发的论文所计,与社会科学战 线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