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28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跨文化视域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跨文化视域下 初中 生 英语 思维能力培养 的 实践 与 思考 一、 有关 现实背景及 概念 的 内涵 解读 当 前英语 学科教学 是 我国初中教育的 重要 基础 之一。 由于我 国 幅员辽阔,城乡 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虽有所缓解 , 但表现在基础教育上 仍然 面临着 公平与质量 的较大差异,特别是在 如 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农村人口大面积 向城市流动, 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形下,初中教育 质量发展的 瓶颈作用愈来愈显现,具体到 英语 学科教学上, 随着 新课改的 不断深入 , 整体上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 但是不少学校的英语 “ 差生 ” 的 数量却较以往更快的速度增加,

2、远远不能满足 广大老百姓 急需 优质教育 、享受 更高质量服务 的 迫切愿望。 作为 承担具体学科教学的 中学英语教师 ,能否 在 更高层面上、更深层次上思考并 作 出应对 , 有所作为 , 让初中孩子享受到均衡 优质 的英语教育 , 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成为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 国英语 教学 新课 标 指出改革的主旨是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主动性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以看出其中 “ 思维 ” 和 “ 跨 文化 ” 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 。那么何谓“跨文化”? 何为 “ 英语思维 ” ? 通过查阅资料 和网络搜索可以发现

3、 对于“ 跨文化 ” 解释颇多,但从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解读笔者更认可以下 的归纳 : 跨文化 是指 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从学理上讲 一般 指在交往中 “ 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而 从文化学理论看, 即 文化认同 ,即 指人类群体或个体对于某一特定文化的归属和接纳 , 它带有文化价值的特定指向性 。 简言之 ,所谓 “ 跨文化 ” ,就是指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界线的文化。 而“ 思维 ” 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

4、无论学习科学抑或是一门语言 ,人的思维能力往往不仅决定学习认知的水平,更加决定其学习效果。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所以从心理学 角度来说 人 的 思维过程,也就是信息内容的处理过程 ,是 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备与传递的过程。 现代心理语言学的观点认为 :语言与思维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 “ 有声思维 ”, 思维作为一种 “ 无声语言 ”, 是语言与思维在其发展中的一种融合;在学习某种语言时 ,如果掌握该语言的思维方法 ,对更好地学习这种语言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因此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5、 。那么 “ 英语思维 ” 又怎样理解呢?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 “ 思维是内在认识活动历程,在此历程中,个人运用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重新予以组合,从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新的理解与意义。 ” 如果 从这种观点出发 来 解释 “ 英语思维 ”, 说白了就是学了英语后,会用英文想事儿。关于 “ 英语思维 ” 的事实,近年无论是脑神经学,语言学还是教学实践都已经证明是事实,已经争议不多,只是每个人英语思维达到什么程度的区别而已。 “ 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 ” 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可能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 了长

6、句子。 二 、 建构 跨文化时视域下 初中 生 英语思维的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 载体 , 但又不仅仅是 单纯的符号 , 语言本身也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果抛开文化 的表征内涵 是 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 精髓 的 , 对初中生而言 这似乎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但是对照 学习 母语的 过程 不难发现道理所在。比如说孩子 牙牙学语发出 “ 妈妈 ” 这一词汇时,其 幼嫩 大脑中一定的思维指向是与其最密切的人 , 随着其大脑的发育 ,这一概念思维更清晰明确。 因此 笔者认为 对 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和理解力 的初中生而言, 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 英语 ,很多时候可以收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实践证明也如此

7、。 由于 文化是 “ 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 ” 。 因此, 对从小就学习汉语言,生活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之下的初中生来说 学好英语 首先 对 有关英语 系 国家的文化 有较深了解 ,当然这不一定非要专门学习完西方文化后再来学英语,而是由教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后手段 去渗透 、去灌输,就是将语言学习与跨文化学习紧密有机结合, 将激活学生思维 , 收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 1.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

8、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 这一要求 教师应 结合初中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让学生达到认识自我所处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评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初中现行教材 的特点 是 实用性 强, 内容丰富多彩、紧跟时代,涉及领域广泛;以话题为主线,强调大输入量,因而语言知识点分散;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提倡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但是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却往往被忽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学习一 门语言,绝不是简单的语法

9、加词汇,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包含了大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与语言基础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并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经常听到纽约这个美国第一大城市,于是习惯性地认为纽约是美国的首都。甚至,曾经有学生认为, Big Ben 骂人是“大笨”,闹出了笑话。鉴于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 有目的 引导学生 学习 关注 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是有必要的。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 1) 有 效揭示 英语 词汇 的 文化内涵 , 拓展 词汇教学 深度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10、,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 。 例如, “ 红色 ” 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 “ 欢乐、吉祥、喜庆、热烈 ” ,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 “red” 却与 “ 危险、暴力、流血 ” 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 由于 大多数英语词汇来自于谚语、神话、寓言、某些习语、典故等,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涵义。 因此 ,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

11、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如 swan song 在英语中翻译成辞世之作,而不是天鹅的歌声,这是因为在西方传说中,它是指天鹅快要死的时候发出的优美的歌声。又比如,在中国, dog 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动物,形容人多数都是贬义的,中国的成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等,都带有一种贬低的色彩 。但是,在英国, dog 是一种受宠爱的宠物。所以,当外国友人赞叹的说:“You are a lucky dog! ” 时,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反差,影响友人之间的关系。 ( 2 ) 培养学生 对 中西方 文化 差异 点的敏感度,提升 学

12、生 的 阅读 素养 阅读是初中学生 获取信息 , 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介绍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 唯此 ,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 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 例如 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13、 ; 然后,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还应 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 3) 明晰 对话语境的文化背景 ,建构学生 口语 表达的准确度和概括力 英语教学的 重要 目的 之一 是培养学

14、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 即 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 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 I, WARM, where, meal。其中

15、I 代表 income, W代表 weight, A 代表 age, R 代表 religion, M 代表 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 另外 , 文化知识的渗透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展开,不能脱离教材天马行空的进行介绍,要把语言传授与文化教学彼此 融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是不理解,产生一定的困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首先是学生英语词汇不过关,听不懂教师所讲;其次,英语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但是学生并不了解,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理解其内容。

16、所以,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信息,备课时多收集相关的文化知识,适当地将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快捷的理解英语课文。例如,我们最了解的一个问候语 “Nice to meet you! ”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往往只是做了中文的讲解:作为见面时的问候语。但是,教师没有深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致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经常见面的两个人 问候语都使用 “Nice to meet you” 。事实上,“Nice to meet you! ” 是用于互不相认的两个人初次见面的礼貌用语,而“Nice to see you! ” 才是熟人之间见面时的用语。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

17、,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将 生动、自然 的 英语国家的礼仪和风俗等文化知识 直观展示出来, 可多 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是 英语教师必须

18、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 ,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做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二是 在词汇教学中注意文化内涵的渗透 。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能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理解词汇 ,把语言延伸至文化。同一个词语在文化含义上也有不同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 dragon”与汉

19、语中的“龙”表面上意思相同,但其文化象征意义是不同的。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 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 woman 叫做 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再如,英语中, owl(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成语 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 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 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 owl 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

20、,认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代表厄运将至。 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上的表达也不同。例如:“ freeze”这个词,汉语意思我们一般翻译成“冷冻、结冰”,但在英美文化中它还有“保持不动、不许动”。曾经有一个留学生因走错门走到一家私人住宅,房主人持枪说到“ Freeze”,但他不知道这是口语中“不许动”的 意思,结果继续向前 走而一命呜呼。可见不同文化下,词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分析词汇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文化与语言有机联系起来理解,通过查原版 的英语词典先追溯词语的起源意义,然后解释其象征意义,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也对照了

21、中西文化。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 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懂得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 ,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为词与词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如:汉语中的“ 红茶”在英语中应用“ black tea”,英语中的“ 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 strong tea”。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 as plentiful as blac

22、kberries(黑莓)”,“ 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 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法,融入文化意识 ,学 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与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创造语言 学习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使用语言。同时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参与性。 近年来,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英语新教

23、材进行了几次改革。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不仅具有知识性 , 而且还具有趣味性 ,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 , 我们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 , 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 ,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 , 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 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例如 :初中教材中有不少打电话 (Making telephone calls)的对话。

24、对于打电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 同的规则。比方说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 :电话铃响。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 , 这种接电话的人 , 大多属于 “绅士阶层 “或 “文明社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 :“This is speaking“.而不是 “I am .“说 :“Is that 5 speaking?“而不说 :“Are you speaking?“。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 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 从而创造一 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四)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英语

25、的思维方式 文 化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无论是词语内涵,还是句子结构、顺序,都有着很大差异。 早已习惯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难以适应。因此,只有让学生熟悉、适应英语思维方式,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他们才能自然地学习、使用英语。而且也有利于把他们的英语文化素养提升到更高层次,由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语言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 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 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致谢、采访、问路、约

26、会 、告别等。我们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应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 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用“ Thank you.”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 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 再如:一位翻译 陪 美 国客 人吃 饭 ,当 他 们饱 尝了 中 国的 美 味菜 肴之 后 ,翻

27、译 问:“ 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您想吃点什么主食?)”这位翻译的英语从语音到语法几乎无可挑剔,可却令美国人迷惑不解,因为美国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最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许多 以肉为主的菜肴,所以对这位翻译的提问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国人则无论吃了多少菜,却总是把米饭、面 食作为主食。这就是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还是会闹出笑话。(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课外学习渠道,培养文化意识 6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毕竟有限,新课程

28、改革倡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并鼓励和支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如英语杂志、电影、录像、小说、广播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也是英语学习的渠道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人交笔友,在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意识。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 鼓励学生与 native speaker 面对面交谈 , 让 外籍教师把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亲身体 会告诉学生。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活动,不但能活跃英语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此外,还应

29、重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 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 一 个好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而且也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交往的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 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所以,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根据学生、教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多层次、多 侧面、多角度、多渠道的培养方法,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

30、语言。 2、 培养英语思维的方法 1.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教学 思维和语言有区别也有联系。从思维的特点来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没 有语言的思维是空洞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所以,首先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这一点更重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基础知识应该说是教学中的侧重点,当然也包括相应文化、风俗等的学习。英语知识越丰富,越易产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教学,加强基础语言知识 (语音、

31、词汇、语法 )、基本技能的教学,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2.创设情境教学,多说,多读 陶行知先生说: “ 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 ”“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 如果学生学了,却用不到,思维如何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有所见才能有所想,有所想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有所说。在特定的环境中,人那种特定或相关的思想才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

32、程。课程标准强调 “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 。我们知道,语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英语教师在上课时要创设一些 “ 有趣 ” 的教学情境。英语演讲、听唱英文歌曲、游戏、比赛、表演、看英文电影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英文原著,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可不定期地让学生接触一些,共同欣赏,提高欣赏水平对思维的改善是很重要的。原著中搀杂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维,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没有这种效果的。 3.尽可能少用翻译,多用英语来解释英语 尽可能不用翻译能体现英语思维训练的直接性,可以说是训练英语思维迈出的第一步。成功的英

33、语学习者,不会经常地借助翻译。而且我们学的英语越多,我们越会发现翻译是一种障碍,有些东西从汉语中找不到合适的翻译。不仅如此,在我们的头脑里还应该用英语词汇进行思维,比如学习 “ 灯 ” 这一词,应该努力做到看到物体想到英文而不是 “ 灯 ” 这一概念。可不用中文,怎样使学生理解生词呢?其实,现在的教材已经很注重这一点。牛津英语基本每个单元都有 match the words(phrases) on the left with the meanings on the right,就是 “ 逼 ” 学生用英语来思考英语,我们也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加强学生对生词的理解: (1)对比:用于一些表示特性的形

34、容词。 My school bag is light, but yours is heavy. These exercises are very hard and those exercises are very difficult, too. (2)归类:用于一些表明类别的名词。 Oranges are fruit. Apples are fruit, too. (3)联想:用于一些相互关联的动作或现象。 Its raining. My shoes are wet. (4)概括:用于一些意义较抽象的词。 John and Tom are both in Class Two. (5)一些不用翻

35、译的人名、地名、国名等,只让学生明白性别等即可。 4.语音训练贯穿始终 语言是由一 连串语音符号组成的,说话时语气、语调和感情本身就是思想内容的折射;不同的重音位置也会赋予句子不同的含义。 在此,笔者举一个例子说明: You like that girl. 这样一句话学生会读的很流利,甚至很纯正,但随着重音位置,语气,语调的变化,将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You like that girl.(强调 “ 你 ” 而不是其他人 ) You like that girl.(强调 “ 喜欢 ” 或 “ 不喜欢 ” ,也可能表示惊奇等 ) You like that girl.(强调 “ 哪个 ” ,也

36、许你不应该喜欢 that girl 而是另外的 ) You like that girl.(强调 “ 女孩 ”) You like that girl? (这种情况通常用一个问号,表示怀疑或其他情绪 ) 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并感受到这一点,并能达到 “ 听话听音 ” ,这也是英语思维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们自己的朗读和说话中,教师也要求他们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来丰富文字本身的含义并表明其蕴含的言外之意,让他们 “ 话里有话 ” ,这样语言才会在思维中活起来。 5.注意英汉的比较 笔者先补充说明一点,中国人的英语思维不是也不必要是 “ 纯粹英语思维 ” ,而是双语互渗式的思维 当然不能违反英语的基

37、本规范。汉语对学习英语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这两种语言是不同的。但是,这种负面作用正好要靠在学习中耐心深 入细致地比较两者的异同来解决,才能准确地把汉语思维转移到英语思维上来,而不是靠把自己的脑袋 “ 格式化 ” ,把自己的智力倒退到儿童水平来解决,如同有人所说的完全排斥一样,那也是不现实的。 英语肯定要受汉语的影响(语言学叫 “ 迁移 ” ),但这个影响不见得就是负面的。这时,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语言的共性和不同点,减轻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比如两种语言的发音,许多句子的结构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即使不同,只要跟汉语比较一下也很容易记住的,这样使用起来英语就不会再去过

38、多考虑什么所谓的语法 问题。 A.所谓教育的正道,就是着眼于人的生命生长的,是关乎当下教育对象的生命的,又是指向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的。也就是说,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的是树立基于成全生命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这样的理念下的着眼于“人”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文化重建。反观当下的“课改”,其最大的缺失恐怕就在这里。 B.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即语篇信息,语境氛围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帮 助学生不断启动并扩充他们的阅读内容图式,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元认知结构。

39、 C.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无论在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都要要求学生多向自己提出问题。通过鼓励学生经常用自我提高的阅读方法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D.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

40、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 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即统一要求

41、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地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

42、,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 ,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

43、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

44、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 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

45、;通 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 ,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

46、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望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新形势下,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 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迫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

47、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0. 3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001. 4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 Intel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蕲春县白河中学 吴锦珍 【关键词】 Intel 未来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国际主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将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